一、八大菜系的排名
一、川菜。口味麻辣为主,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
二、鲁菜。八大菜系排名第一,口味以咸鲜为主。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
三、粤菜。口味鲜香为主。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四、苏菜。口味清淡为主。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平和。善用蔬菜。其中淮扬菜,讲究选料和刀工,擅长制汤;苏南菜口味偏甜,注重制酱油,善用香糟、黄酒调味。
五、浙菜。口味清淡为主。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黄酒调味。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其中北部口味偏甜,西部口味偏辣,东南部口味偏咸。
六、闽菜。口味鲜香为主。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七、湘菜。口味以香辣为主,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香辣、香鲜、软嫩。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
八、徽菜。口味以鲜辣为主。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历来的,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于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味,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二、中国八大菜系谁排行第一?
鲁菜理所当然第一,因为所有其它菜系都是由鲁菜按地域派生出来的;
鲁菜的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境界,其中以火候精准为保证;而淮扬菜以刀工精细造型精美色泽鲜艳为特色,川菜都是强加给你的刺激,粤菜就是一煮——汤
三、中国八大菜系的鲁菜,排名第几?
鲁啦啦鲁啦啦鲁啦鲁啦来,没事儿撸一桌齐鲁的大菜。八大菜系之鲁菜,北方头牌,血统纯正,为中餐史上最高荣耀,但从当前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来看,居中,排名:坐四望三。
鲁菜对整个北方饮食习惯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比如武威人嫁到枣庄,临沂人来到嘉峪关,饮食都能习惯,东三省就更不要说了。
鲁菜除了咸鲜,香脆,突出原味外,来自胶东半岛的海鲜产品,给鲁菜系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也是鲁菜进入四大菜系的关键之一。
鲁菜作为纯正的历史最悠久、技法最高等的菜系,为什么在八大菜系中不能做头把交椅呢?
一,整个北方的饮食习惯,过去,现在一直受到鲁菜的影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齐鲁大地,有山有水,有水有果,有海有河,有禽有菜,鲁菜在食材的丰富性、自我满足上有天然的优势,所以鲁菜自成体系,在过去几乎不受“外来物种”侵袭。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鲁菜能占一席,是地方物产属性造就。
二,现在随着社会极大进步,经济决定饮食生态。鲁菜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三省很受喜爱,这与闯关东形成的文化不无关系。但是齐鲁大地没有主动进攻南方饮食市场的规模性习惯,都是以煎饼果子和水饺打天下,面食主打的美味和风味小吃客观上限制了鲁菜优质印象。加上山东经济一直高居全国四强,并非劳务输出大省,无法规模性输出鲁菜精华。
三,鲁菜的制作工艺繁杂,巧妙,学习的周期也长,但更习惯继承传统的衣钵。这对喜欢创新,猎奇心理的当代人是显而易见的制约,外地人吃鲁菜很多抱着尝试性心态。不可否认的是,川菜的爆炒,急火,重油重口,麻辣鲜香,快意江湖的特色更能博得受众,因而川菜能稳坐八大菜系头把交椅,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更是攻城略地。
鲁菜相较于粤菜,没有它的精细简约和国际气质,相较于湘菜,没有刻意进攻。鲁菜更多的像一个不浮夸不造作,严谨又内敛的中年男人,沉稳又温柔的渗透一方,散发着前朝帝国气质和遗韵。本篇撸完了,明天去博山东路吃鲁菜。
四、中国八大菜系中排名第一的是哪个菜系?
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
经典菜品有一品豆腐、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油焖大虾、醋椒鱼、糟熘鱼片、温炝鳜鱼片、芫爆鱿鱼卷、清汤银耳、木樨肉(木须肉)、胶东四大温拌、糖醋里脊、红烧大虾、招远蒸丸、枣庄辣子鸡、清蒸加吉鱼、葱椒鱼等。
扩展资料:
菜系是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
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