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最高等级

在很多时候,我们挑选牛排的时候,牛排都会标注出各种不同的级别,这些级别代表着什么呢,什么级别的级别又最适合我们呢。

今天,小凯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牛排等级的知识。

首先,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便是A,M两种等级的牛肉。

日本牛肉以和牛(Wagyu)最为出名,也是根据油花分布情况来分级,等级分为A1、A2、A3、A4、A5,每个等级还会细分三等级。A5 为最高级别,因其油花之细密得名为霜降牛肉(香港叫做雪花牛肉)。

澳洲和牛有别于日本牛肉分A1至A5的分类法(最高级为A5),以肉色深浅和脂肪分布来划分成M1至M12级(主要为M4至M12级),越高级的和牛,脂肪 和 肉的比率越高,而且分布更平均,M12的肉与脂肪比例高达50%,只有少于5%的和牛可达到此级数;市面多数的澳洲和牛都属M8至10级(相等于日本的A3级 ),脂肪比率约达30-35%。

A5=>M12最高级

A4=>M11

A3=>M9,M10

A2=>M6,7,8

A1=>M4,5

M12的肉与脂肪比例高达50%,只有少于5%的和牛可达到此级数。

Ps:

澳洲牛肉分为9级,从M1到M9,M9级为最高级别,但是澳洲牛的肉味较淡,M9级也只能到日本的A3级水平。10多年前,澳洲农民将日本的母牛带到澳洲来繁殖,并且引入美国的安格斯牛配种,并以日本的饲养技术来养殖,培养出澳洲和牛,其美味远超M9级牛肉,所以在M9以上又加多了M10、M11和M12级,现在香港常吃到的极黑牛或和牛,主要来自澳洲。

介绍了这么多关于牛排等级的知识,我相信还是有一些读者会一头雾脑,到底什么样子的牛排适合我们食用更好呢。

就拿牛排最高等级M12来说,它的脂肪与肉比例高达50%,所以M12的油脂会非常丰富煎的时候甚至可以不放橄榄油也不加黄油。你没听错,单纯的一块肉放到平底锅里就能直接煎出油来。其次M12和牛的油脂非常香,肉本身就有一种味道。最后M12的牛肉比起普通牛排嫩了特别多。因为丰富和均匀分布的油脂,M12牛排吃起来非常嫩有一种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一口下去油脂和多层次的味道在口中迸发出来的口感是普通牛排完全无法比的。最后做M12比较不容易犯错,我尝试了三分五分和七分熟的火候,味道都各有特色完全不会老。唯一的缺点就是,M12吃起来实在太腻,一小块足够两个人品尝了。

所以总结就是M12牛排是一种当高端零食吃的存在,如果想吃正餐请选择普通牛排。一价格昂贵,二这么多油脂身体也受不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挑选A1,M4,M5牛排作为日常食用是不错的选择哦。

美国人真的一日三餐吃汉堡啊?他们那么壮是基因还是吃出来的?天天吃汉堡不怕上火吗?不怕得肠胃炎吗?

1个炸鸡腿=60支烟毒性

专家指出,洋快餐可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胃炎、消化性溃疡……

“他是吃汉堡吃死的。”

2004年4月19日,麦当劳前掌门人吉姆·坎塔卢波因心脏病发去世。批评人士表示,坎塔卢波的猝死就是因为食用太多汉堡包、薯条的结果。

争论还没有结束,令人震惊的消息接踵而来。

5 月5日,麦当劳总部宣布,新任总裁查利·贝尔进行了一次肠癌手术。5月中旬,一部名为《给我最大号》的纪录片在美国开始上映,叫板麦当劳。在这部纪录片中,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以自己的身体当成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连续30天,他三餐只吃麦当劳的食物,只喝麦当劳的饮料,而之后他以纪录片的形式,让大家亲眼见证了吃麦当劳对自己的身体带来的有害无益的变化。

虽然没有医生证明坎塔卢波的死、贝尔的肠癌与汉堡、薯条有必然联系,但麦当劳公司承认,他们的确大量食用了这些快餐。路透社报道了他们不得不长期食用麦当劳汉堡的状况:庞大的麦当劳公司总部坐落在芝加哥郊区,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到外面吃午餐。公司内部的自助餐厅提供的就是麦当劳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产品。在这些食物中,有些是在麦当劳门市里见不到的东西,更多的是传统的巨无霸汉堡、软饮料和炸薯条。这个餐厅还被用作新研发出来的产品的“尝鲜坊”,新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都要在这里经过公司高级官员的亲自品尝。据称,贝尔吃的汉堡、薯条要比他的前任多得多。这名出身贫苦的总裁,自从15岁开始,就在麦当劳快餐店打工挣点零用钱。自那时起,汉堡和薯条就成了贝尔的工作餐。

而摩根·斯普尔洛克的纪录片则更加剧了人们对全球流行的快餐的安全性的怀疑。

近些年来,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肥胖、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过去常见于西方的富贵病近年来在我国有不断攀升之势,并且有高达50%的死亡率,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公害。与其发展速度相对应的是,麦当劳等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同样惊人。因此,这些疾病的幕后黑手中是否就有以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呢?这个问号悬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

和“麦当劳叔叔”对抗

《给我最大号》在美国被冠以“拯救你生命的电影”这样至高无上的荣誉。这部纪录片长98分钟,记录了摩根·斯普尔洛克在30天里只吃麦当劳食品的整个过程。他之所以起这个电影名,是因为麦当劳员工总是问顾客要不要最大号的套餐,再加点钱添份饮料和炸薯条。

摩根·斯普尔洛克的实验规则是这样的:1.只吃麦当劳销售的食物,包括饮料;2.不买加大套餐或者汉堡、饮料,除非服务员主动提出;3.菜单里的每种食物都吃至少一次。为了证明绝非做假,斯普尔洛克特别请了3位医生为整个实验过程做记录,定期追踪他的健康状态。然后他出发上路,到美国20个城市采访医生、健康顾问、厨师、小孩,探寻健康与快餐的关系。

在拍摄纪录片之前,身高1米9的斯普尔洛克身体健康,体重不到84公斤。在试验了两个星期之后,医生说他的肝受到严重损伤,应当停止试验。但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告。三周左右,他的心脏开始异常,医生命令他每天吃两片阿斯匹林,他拒绝了,因为麦当劳不提供阿斯匹林。结果一个月后他的血压大大提升,体重也增加了11公斤。

该片的影响力的确不容忽视。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后,今年3月,麦当劳公司宣布取消餐厅“特大号”食品的销售,并推出了更为健康的成人“快乐餐”,里面包含蔬菜沙拉、瓶装水和计步器。麦当劳还宣布,今后将陆续推出更多有益健康的食物。

摩根·斯普尔洛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家人都很瘦,我一直都很健康,喜欢运动。但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我确实付出了很多,拍摄这部影片时,我停止了运动,我只进行漫步这样的地面运动,但这样的运动量对于我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影迷在观看了该片后,纷纷到其官方网站上留言。所有影评的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都严重雷同,像“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停止了去快餐店”,“把每周去几次快餐店的习惯降到了每周一次,然后我的体重下降了,感觉也健康了许多,多谢导演,建议所有美国胖子都去看看这部电影,这不是娱乐或者社会实验,看过这部电影就能救你的命”。

摩根·斯普尔洛克表示,世界范围肥胖症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快餐文化的输出。他以麦当劳店举例说,这家快餐连锁店在100 多个国家每天为4600万人提供饮食,其中美国人只占一半。“也就是说,2300万人在美国,其他2300万人在国外。所以说,我们正在把我们的坏毛病输送到全世界。”

1个炸鸡腿等于60支香烟的毒性

毫无疑问,摩根·斯普尔洛克的试验过于极端,因为极少有人把洋快餐当成惟一的食物。因此,也有人据此指出,只要不是顿顿食用或者每天食用,对人体的危害不会有多大。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李庆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指出,洋快餐属于典型的“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品,这样的饮食结构在营养学上是绝对不合理的。“洋快餐的食品种类无外乎那么几样,我们可以一样样来分析。”李庆天将洋快餐按照食品种类加以分类作了详细的解释。

“第一大杀手就是炸烤食品。炸薯条之类的油炸食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特别是炸薯条属于高脂肪食品,土豆原本脂肪含量小于1%,但因土豆膨胀性大,油炸后可达40%左右的脂肪含量。油炸食品高温后,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油炸还破坏食物的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而烤鸡翅等烧烤类食品含大量‘三四苯并芘’ (三大致癌物质之首),会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有研究说,1个炸鸡腿等于60支香烟的毒性。”

“汉堡基料中的白面粉是精食,对人体的重点生理效应在于产生热量。人类营养史表明,长期过于精食者,易引起冠心病、糖尿病、动脉血管硬化和心肌梗塞等。由于汉堡中含有大量奶油,只夹了一两片少得可怜的生菜或酸黄瓜,因此脂肪含量非常高,维生素含量极低。”

“盐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李庆天指出,因为含盐量超标的问题,麦当劳还上了英国《泰晤士报》的“黑名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得超过 5克,我国营养专家建议不得超过10克。“如果长期吃得太咸,不但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会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洋快餐中的碳酸饮料可以算得上是个帮凶。”李庆天又补充道。可乐等碳酸性饮料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的钙,并且含糖量过高,有气体,没有太多营养价值,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许多儿童不肯好好吃饭就是这个原因。甜筒等冷冻甜品类食品含糖、奶油,极易引起肥胖,含糖量过高也会影响正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专家赵霖教授也指出,汉堡包、薯条等可引起体内激素变化,使食用者上瘾,造成难以控制进食量。研究中还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饼干、蛋糕等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已知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高温煎炸、烘焙或烘烤后所产生的自然副产品。丙烯酰胺可导致基因突变,会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专家认为,这一发现解释了西方国家肿瘤高发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 规定,每公斤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毫克。但目前麦当劳、肯德基等出售的薯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高出该标准约100倍,一包普通的炸薯片超标约500倍,面包、蛋糕和饼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也都超标。

赵霖还特别指出,洋快餐中普遍使用的氢化脂肪(起酥油、人造黄油)危害甚至大于饱和脂肪。他告诉记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沃尔特·威利特早在1991年就发表论文,明确指出洋快餐等使用的氢化脂肪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洋快餐中的油炸食品和烤制食品都普遍含有氢化脂肪。威利特说:“脂肪对血液胆固醇影响的控制饮食研究以及关于氢化脂肪的摄入量与患心脏病、糖尿病几率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氢化脂肪比饱和脂肪更糟糕。”

长期食用洋快餐的恶果

“如果你年纪轻轻就经常睡不着、易疲劳,就应该好好注意自己的膳食结构了。”这是李庆天对时下年轻人的劝告。他指出,现在年轻的上班族越来越懒得自己动手做早餐,经常与午餐并到一起吃,晚餐也常在外就餐,而三餐最常见的替代品就是洋快餐。长期如此,健康很难保证。他表示,早餐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和谷类食品是必不可少的,而快餐的营养搭配极不合理。

对于儿童来说,洋快餐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肥胖。赵霖认为,随着居民生活日益富裕,物质供应极为丰富,各种中西式快餐、软饮料、方便食品的大量兴起,居民饮食方式和习惯有较大改变。而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便利、电视电脑普及、体力活动减少,导致儿童摄入热量增加而消耗量下降,使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症的大量出现已成为儿童学习、成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有些城市小学生肥胖发生率逐年增长,已达5%—10%,有的城市甚至已超过了发达国家。不知不觉中,一直在西方比较流行的肥胖在我国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公害。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孩子小时候胖点没关系,胖点才可爱嘛!”事实远非如此,儿童肥胖除影响小儿自身生长发育以外,极易发展为成人肥胖症。据研究,学龄期儿童肥胖转变为成人肥胖的危险度是非肥胖儿的 3.9—5.6倍,大约有42%—63%的学龄肥胖儿将转变为肥胖成人。儿童肥胖还成为其成年后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肾脏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风等疾病的诱因。肥胖对儿童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造成损伤,使儿童运动能力下降。营养过剩还使免疫细胞过早发育,促使中年时期细胞过早衰老,导致细胞免疫功能迅速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肥胖儿童的大脑垂体细胞也逐渐被脂肪细胞所代替,由此而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乱,可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而这一人群成年后的性无能和生殖无能不仅会摧毁无数本该幸福的家庭,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最近更有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高脂食品会损害孩子正在发育的神经通道,可能对孩子的大脑和思维素质造成永久性伤害。而且,肥胖还会造成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易生病;活动能力下降,人不灵活;并且使儿童的心理状态不佳,特别是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李庆天指出,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需要政府出台有关法规肃清食品市场;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自我约束,对营养专家的建议不能听着有理,听完又去吃;对食品厂商诱惑得不得了的广告宣传,媒介应把好关;同时鼓励食品厂商开发出更多美味而营养的食品。倡导全社会多吃少盐、少糖、少油脂的清淡营养食品,在合理营养的情况下享受美味。饮食时必须做到“进出平衡”,即摄入的营养和消耗的热量平衡。因此可以多吃一些动物和植物蛋白,如豆制品、瘦肉、鱼虾、奶、蛋等,要多吃水果和蔬菜。注意不要偏食、挑食,少吃油腻、油炸食品,少吃或不吃甜食。“社会和健康专家面临的挑战是教育消费者,说服他们改变生活方式。”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迪尔茨医生如是说。这如同警钟,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的确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麦当劳说“再见”只是其中的一项举措。

反式脂肪酸的控制措施

有少数日本、香港、台湾的传媒和网页有提及反式脂肪对健康之影响。但大体而言亚洲区仍未有高度关注反式脂肪禁用之立法事宜。市面上仍不断有大量加工食品含反式脂肪。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市售包装食品营养标示应于脂肪项下标示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

2008年在中国的两会上,杭州政协委员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中小学中限制销售碳酸饮料和高热量高脂肪零食》的提案。该提案提出应限售富含反式脂肪的零食和饮料。

2013年3月18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消息称,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的反式脂肪酸,危害被夸大。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居民日常饮食中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比,仅为0.3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限值。 欧美国家纷纷对人造脂肪进行立法限制。在欧洲,从2003年6月1日起,丹麦市场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丹麦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人造脂肪设立法规的国家。此后,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也先后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时要求食品厂商将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营养标签上。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规定,从2006年起,所有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一栏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时提醒人们,要尽可能少地摄入人造脂肪。

同时,国外企业认准了欧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风”,纷纷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产品。如芬兰一家食品公司开发出一种生产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黄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产商则成功研制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国,立顿、雀巢等公司也已经在一些食品中减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

美国食品药物局要求食品要求食物包装上列清楚反式脂肪成份。由于越来越多研究指反式脂肪有碍健康,若干食物生产商如Kraft、KFC等涉及使用反式脂肪之官司,美国、加拿大、英国等 食店、超市、政府纷纷开始在食物生产及加工上停止使用反式脂肪。详情请参看英文版。

2003年 丹麦首先立法禁止销售反式脂肪含量超过2%的食材。天然反式脂肪则不受法例影响。

2006年10月30日美国纽约市就此问题召开了听证会,该市健康委员会最后决议,2008年7月1日起,该市餐厅的每份食物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不得超过0.5g。

2008年1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市决议,在餐厅与速食店使用的油脂中,反式脂肪含量不可超过2%。

2008年4月,瑞士追随丹麦立法对反式脂肪食品进行限制销售。

2008年7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签署法案,禁止在该州餐厅中使用反式脂肪,该法案将于2010年正式生效。

美国

2005年,美国一个推动禁用反式脂肪的非营利组织控告卡夫食品,要求该公司在奥利奥饼干中停用反式脂肪。卡夫食品同意寻求替代反式脂肪的材料后,该组织撤销控诉。2006年,华盛顿的非营利组织“公众利益科学中心”控告肯德基在其食物烹调过程中使用反式脂肪。肯德基于2006年宣布,2007年四月前会将该餐厅美国连锁店使用的反式脂肪替换成大豆油;其加拿大连锁餐厅也宣布了类似的措施。

2007年1月,麦当劳宣布该餐厅美国连锁店的薯条正在试验改用非反式脂肪来油炸,若效果良好将会推广到全美国。

面对“公众利益科学中心”于2007年5月的控告,汉堡王宣布自2008年底起在美国各分店改用非反式脂肪。

2013年11月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基于现有科学证据及专家委员会的结论,已初步决定禁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人造反式脂肪。 中国反应

2010年11月,中国卫生部正式对反式脂肪酸问题进行了回应,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1月9日表示,卫生部已组织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张坚介绍,2003年营养食品所就已经开展对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初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报道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张坚说,这个1%折算出来大概一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

中国法规

中国卫生部于2011年10月12日发布了编号为GB28050-2011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其中【4 强制标示内容】 的4.4条款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另外在D.4.2条款规定,“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g,过多摄入有害健康。 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过多有害健康。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 国家标准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数据

中国的氢化技术是舶来品,中国人对氢化油危害的认识也滞后于欧美。出版于1986年的一本油脂技术书中,雕鸿荪这样写道:反式异构酸(注即反式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问题,一直引人关注,很多研究结果说明,长期食用氢化油,于人体血清中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即对人体不存在问题。到1990年代,油脂类专业期刊上有关反式脂肪酸的文章,基本停留在翻译、综合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官方和研究人员纷纷就中国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等问题进行调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单列一小节建议人们远离反式脂肪酸。内称,由于膳食模式不同,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远低于欧美等国家,其所提供能量的比例未超过总能量的2%,尚不足以危害机体,但也应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脂的食物。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是0.6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家李再贵认为,这个数据值得分析,“基数中包括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但他们平时很少吃蛋糕、喝咖啡、吃蛋黄派,接触到反式脂肪酸的机会不多。在城市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每天的摄入量可能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即2-3克。”“比如某种饼干,如果含油量为20%,按反式脂肪酸占油脂总量20%这个平均水平算,你吃100克饼干,可能就有4克反式脂肪酸。”

西餐牛排品质分哪几个等级?

美国是牛肉生产与消费大国,因此美国农业部(US Dept. of Agriculture, USDA)也订出的不同品质牛肉的等级。美国农业部把牛肉分为8等Prime、Choice、Select、Standard、Commercial、 Utility、Cutter 与Canner。

Prime:约占全部生产牛肉2%,在高级餐厅出售。肌肉含脂肪量(Intramuscular Fat)在 8~11%之间,瘦肉与肥肉夹杂的大理石纹路明显度高。

Choice:肌肉含脂肪量在 4~8%之间,瘦肉与肥肉夹杂的大理石纹路明显度中等,通常供应给超级市场。

Select:肌肉含脂肪量在 3~4%之间,瘦肉与肥肉夹杂的大理石纹路明显度轻微。由于大理石纹路不明显,吃起来牛肉汁较少,口感较差,不适合用作牛排材料。

Standard:肌肉含脂肪量在 2.5~3%之间,瘦肉与肥肉夹杂的大理石纹路明显度几乎不存在。

Commercial、Commercial、Utility、Cutter 与Canner这几级肌肉间脂肪和量极少,也没有大理石纹路,用在做绞肉(Ground Beef)如汉堡肉(Burger Patty)或其他牛肉加工制品。

牛排大理石纹路积分(Beef Marble Score):所谓牛排大理石纹路,就是我们所谓的「雪花效果」,凡是脂肪问愈密集的等级愈高。神户牛排(Kobe Steak)的大理石纹路积分都要在9分以上。

扩展资料:

营养成份

·热量 (1351.71千卡) ·蛋白质(149.29克) ·脂肪 (26.17克) ·碳水化合物 (142.16克) ·膳食纤维 (1.87克) ·维生素A(371.30微克) ·胡萝卜素(1.80微克) ·硫胺素 (0.60毫克) ·核黄素 (1.29毫克) ·尼克酸 (39.90毫克) ·维生素E (10.15毫克) ·

钙 (188.94毫克) ·磷 (1659.66毫克) ·钠 (2492.49毫克) ·镁 (235.42毫克) ·铁 (30.06毫克) ·锌 (38.24毫克) ·硒 (27.98微克) ·铜 (1.41毫克) ·锰 (1.43毫克) ·钾 (1163.18毫克) ·碘 (42.25微克) ·胆固醇 (315.00毫克)

十大肉类脂肪含量排名

01

肥猪肉

在选择吃肉方面,悦姐绝对不是专家,但是对于肉类脂肪比值上,悦姐还是略知一二,很多人听到肥肉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超高的胆固醇,容易肥胖。其实人体中摄取适量的胆固醇有利于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是有益处的。

02

瘦牛肉

喜欢吃瘦牛肉的小伙伴这下子有有福啦 健康饮食当中加入适量的瘦牛肉有利于增加蛋白质,保护心脏哦~

03

鲫鱼肉

鱼一直是悦姐极力推荐的一种肉类,脂肪低,营养还特别多,特别是鲫鱼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镁、蛋白质、氨基酸,人体能快速吸收里面的营养,还不会快速变胖,何乐而不为呢?

04

瘦猪肉

瘦猪肉本身富含大量蛋白质,还是人体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喜欢吃瘦猪肉的小伙伴可以悄悄地举一下手,让悦姐看到你哦~

05

鸡腿肉

悦姐最喜欢吃的鸡腿,优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高含量的蛋白质、消化率比较高,易吸收等;所以很多健身人士都喜欢选择鸡腿当主菜,但是鸡腿肉里所含有的磷酯类,是人体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所以小伙伴们也不要一下子吃太多哦~

06

鸡胸肉

鸡胸肉绝对是健身人士的减脂首选啊~它算是脂肪含量超低的肉类,况且鸡胸肉的口感还是不错的,肉质比较细腻,起码减肥期间不用担心没有肉吃啦~

07

虾肉

虾肉富含的热量也比较低,脂肪指数跟鸡胸肉差不多,所以想吃肉时,也不会太单一啦~

08

牛肉(肥瘦)

悦姐其实更钟意肥瘦牛肉,肥中带瘦口感更佳,吃起来不会感到太老,更重要的是牛肉内含超高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增加人体抵抗力~

09

羊肉(肥瘦)

羊肉的肉质口感比猪肉细腻,在营养方面也是不可小觑的,不论是胆固醇还是脂肪指数,都是比较低的,小伙伴们可以放心食用,但是不要过量哦~

10

猪肉(肥瘦)

猪肉里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在一定量基础上还是利于人体的。

肥胖圣诞节! 一块牛小排脂肪量爆表

圣诞节与跨年即将到来,不论是情侣、朋友还是家人都已开始预约餐厅准备度过美好佳节,其中又以西餐、自助式吃到饱餐厅最受欢迎,但你知道吗,只要吃一小块,就已超过世卫所建议饱和脂肪的每日摄取量! 国民健康署社区健康组长陈妙心表示,一块8盎司(227公克)的无骨牛小排就有约700大卡的热量,并含有约30克的饱和脂肪。其中饱和脂肪摄取量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建议摄取上限20公克的1.5倍(以正常体重60公斤之静态工作者建议每日摄取1800大卡,饱和脂肪提供的热量应低于10%,即180大卡计算,约为20公克)。 一顿大餐满足口腹之欲 心脏病危机大增 然而,西餐大多附有前菜,若是前菜以焗烤方式烹饪,再加上浓汤、奶酪、冰淇淋等,一餐摄取的饱和脂肪与热量更是飙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饱和脂肪的建议摄取上限应低于每日摄取总热量的10%。若是摄取过多饱和脂肪,易使胆固醇生成在血管壁,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当然,血栓、中风、心脏病等风险随着不健康饮食而增加。 根据研究指出,若一日摄取的总热量中,以多元不饱和脂肪取代5%来自饱和脂肪的热量,可减少约11.5 %冠心病死亡的机率。美国心脏协会更是建议每日饱和脂肪摄取量为建议摄取总热量降低至5%。 饱和脂肪在哪? 藏在日常生活里! 陈妙心组长解释,饱和脂肪常存在于动物性食物、肉类及奶类(乳脂肪),动物性肉类中又以红肉的饱和脂肪含量高,例如牛肉、羊肉、猪肉。 想要吃大餐又不「伤心」,掌握3要诀: 一、 挑白肉、挑瘦肉:每100公克的白肉,如去皮鸡胸肉饱和脂肪仅0.3公克,鳕鱼1.2公克、虾0.2公克,而每100公克的红肉,如牛小排饱和脂肪量约13公克、牛五花肉21公克、腓力牛排5公克、猪五花13公克、猪绞肉5公克、羊排11公克,可达白肉的10倍以上! 二、 免油炸、高油脂点心:油炸用油常为牛油、猪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之油脂,因其熔点高,氧化安定性佳,较适合作为高温油炸油使用。然而,饱和脂肪对心血管却有非常大的伤害,建议可选择清蒸、水煮、川烫、清炖、凉拌等少油烹调方式料理之餐点,并减少选用油炸及奶油表层、夹层或内馅制作的蛋糕及点心。 三、分享美食、感情更紧密:避免吃到饱、餐餐八分饱,若式餐点分量大也可两人分享,或多摄取蔬菜,减少热量摄取。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 /supply/article/24748/肥胖圣诞节 一块牛小排脂肪量爆表 关键字:血栓, 中风, 饱和脂肪, 陈妙心, 国健署,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