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在陇川等你

我在陇川等你…作者:德宏角落

陇川县国土面积1931平方公里,辖5乡4镇和1个农场,总人口19.11万人。陇川县民族文化风情别具特色,居住着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3万人,占总人口的53.9%。到陇川,如果你有两天的时间,那这份游玩线路最详细,希望对来陇川的你有所帮助!

【陇川印象】

陇川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西部,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常青,民族文化风情别具特色,居住着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这里有丰富的美食资源,这里是镶嵌在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色宝石”。

【陇川游记】

陇川没有出名的大景点,但有最质朴的佛祖花园户撒;陇川没有高大上的酒店,但有温泉度假村龙安温泉;陇川没有高大上的餐厅,但有让你吃了难以忘怀的特色民族美食,这两日游的攻略,希望对你的行程能增添点色彩。

01

第一天

初到陇川,入住酒店

入住酒店,陇川章凤县城有各型各类酒店可住宿,房价80-250元,酒店安全卫生,完全可以放心入住,如果你喜欢优质住宿条件可以直接到龙安温泉入住,关于龙安温泉,稍后详细介绍。

陇川晚点非常好吃。陇川烧烤点比较多,没有固定的烧烤城,但相对集中的有这么几个地方,车站附近的烧烤城,晃相路口的烧烤,三象南路烧烤,天城大门口烧烤,兴昌自助烧烤。及及街道边一些零星的烧烤摊,虽说要少吃烧烤,但面对陇种的烧烤,你一定无法拒绝。

选择一:车站附近的烧烤城,时间比较久,也比较喧闹,喜欢安静的不推荐此处。

选择二:晃相路口吃的比较多,有各类烧烤、牛肉丸子、牛肉饵丝、情侣粑粑、饭团、汤圆、锅贴等,不喜欢单纯吃烧烤的可以到此处看看,这里的东西比较便宜。

选择三:三象南路烧烤。马老五烧烤、阿文烧烤、傣旺烧烤等都比较出名,推荐烤猪尾巴、烧牛舌头、油面、柠檬拌牛毛肚等!

选择四:如果你想吃烧粑粑,天城门口是不错的选择,这里的粑粑佐料多,适合不同口味。旁边也有各种烧烤,想吃烧烤的也可以在此得到满足。

选择五:喜欢自助烧烤的可以到兴昌商贸城里,那里可以吃到包浆豆腐及其它美味烧烤。

选择六:如果不想吃烧烤的,可以去本地酒吧里坐坐,老缅茶餐厅、蚂蚁餐厅、转角酒吧,民族步行街的十八频道、犀牛酒吧都是不错的选择。

02

第二日(上)章凤城边半日游

品尝陇川特色早点→逛拉影国门免税店→看傣家古老奘房→参观景颇民族风情园。

陇川很多酒店没有早餐,所以只能到外面吃,陇川的早点种类多,味道好,可以吃到各种饵丝、稀豆粉米线,缅甸奶茶、甩粑粑,包子油条、各种大饼。

如果想在城内吃早点,可以到教育局对面的樱花早点吃饵丝、缅甸奶茶、甩粑粑,通顺驾校斜对面的早点、三象加油站旁边的早点、海关右边的早点等都不错。

如果不想在城里吃,可以自驾车到离城七公里左右的拉影人行通道国门前的樱花早点吃,这是一家老字号的早点摊,名气大,味道也好,许多章凤城里上班的人周末都会到这里来吃。

吃过早点如果觉得不过瘾,早点摊对面就有情侣粑粑(许多人叫窝粑粑),味道不错,值得一试。

粑粑的一种,糯米面加茴香及调料加水调成糊,放到模具里油炸后就可以食用,半圆球状,本地人叫窝粑粑,但买的时候两块合为一个,两块刚好合成一个圆,所以有个好听的名字:情人粑粑,或是夫妻粑粑!

早点过后,可走路前往拉影国门免税店进行购物,里面有各类免税商品,想不到吧,在此小城还可以买到免税的高档货。

返回章凤城,在回城四公里左右的迭撒寨子路口,可以花上半小时进去看看,路口左边有一座大佛像,可以在此参观留影!

继续顺着水泥往里走,到弄彦寨子,左边有一老奘房,在里面可以看到你从未见过上百年的大芒果树,需要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还有上百年的鸡蛋花。

再继续往里走是南等村,往里走是边境,边境线以一条河相隔,到此的目的是来感受一下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情,小河直接从路面流过,河水清澈见底,旁边的傣家小姑娘都来此洗衣洗澡,此时的你可以脱下鞋袜去河里尽情的撒一回野。

回章凤城,可以到云南景颇园转转,路程2公里左右,可以感受景颇民居及景颇文化。云南景颇园位于陇川县章凤镇广山寨,总占地28.5公顷,是德宏州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中午饭就几个方案可选择,就在景颇园吃景颇味,景颇园旁边有好几家景颇农家乐也可以品尝到纯真的景颇味。

选择一:吃过手米线。要吃正宗的过手米线要得来陇川,陇川的过手米线店非常的多,随便选择写有户撒过手米线的都不错,推荐友谊路和康医院旁的乡约米线店,他家的味道非常不错,特别炸苦肠烧肉都很值得一尝,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吃上蜂蛹米线、蚂蚁蛋米线。

选择二:吃傣族火烧猪。朗过火烧猪,宝龙火烧猪等等在广场新城路边,还有几家火烧猪店,傣家排骨煮豆腐,撒苤,酸扒菜都非常值得品尝,想吃撒苤及小吃的的还可以到老街子阿佩撒苤店,都是不错选择。

选择三:吃手抓饭。鑫源大酒店旁边的旺滴滴手抓饭味道很好,可以一人一小份,也可以多人共吃一大份,一人只需20元哦。后面推荐的景颇饭馆都可以订做大桌手抓饭和绿叶宴!

选择四:到饭馆里。景颇味的有:山官宴、满园红、排家园等,傣味的有:月宝饭馆,小八农家乐,小石农家乐等,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竹韵饭庄,里面环境优雅,特别值得推荐是麻竹煮鸡和麻竹饺子,非常的不错哦。

👉前往龙安温泉

走之前,建议到天城门口的红梅冷饮店买上几杯果汁及一些小吃,这里的果汁非常新鲜,而且价格还相当实惠,你去试试一定会让你难忘!

龙安温泉之旅

关于温泉:龙安温泉是德宏州唯一一家完全汇集东南亚风情风貌的旅游休闲度假村。德宏罕见的弱碱温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治病、康体、美肤有特殊疗效。温度达56℃,7个露天森林泡池、1个大泡池、干湿蒸房、露天游泳池、营地帐篷、海景沙滩。

建筑风格将当地少数民族建筑风格与南亚、东南亚风格巧妙结合,棕榈树、铁树等亚热带植物错落有致地环绕在亭台阁楼之间,勾勒出一幅曼妙的山水图画。

温泉露天泡区:一个大泡池让您过泼水节都行,七个小泡池藏于园林之中,植被在泡池与泡池之间形成了天然的屏障,给您足够的私密空间。

13套水景套房,9套泰国风格田园房,领略东南亚文化的精髓。

栖居于田园之内,云雾漫漫,日出日落,小溪流水窗前过,晨聆窗边鸟鸣虫唱,夜看营区灯火通明,身处异国情调别有一番风味,远离灯红酒绿远离尘嚣,置身格桑花海中,呼吸天然氧分,给自己一个舒心之旅。

自驾路线:瑞丽——S320 沿S320行驶1.6公里,从环岛的第2个出口离开,进入卫国南路进入陇川县城区道行驶3.7公里,从环岛的第1个出口离开,进入S233(旧) 继续沿S233(旧)行驶6.6公里,过翁秀约400米后稍向左转行驶5.5公里,过拉线分场四队约400米后右转行驶121米,到达终点。

价格:泡澡成人:198元/位儿童: 98元/位(1.2米一下含1.2米),住宿688至1288元不等。

如果想体验农家土砖客栈,也可以选择入住温泉旁的龙安客栈。

龙安土砖客栈是由几栋农宅改造而成,位于龙安温泉外一公里的龙安村,其间以一公里的蓝花楹大道相连。龙安土砖文化客栈属龙安温泉度假区,目前共有四套院子进行营业,院子有四至五间房,可供几家一起入住。

起床吃早餐,欣赏清晨的龙安温泉,可以继续泡温泉,可以继续拍照留念,早上的光线最好,拍出来的照片都特别漂亮,天时地利,就把以后朋友圈的配图一次拍个够吧!

可以选择在龙安吃自助早餐,也可以到附近的陇把饭馆解决,值得推荐的陇把的景颇味饭馆:景味佳饭馆,傣味饭馆:傣乡园。两家饭馆均在弄把城往景坎方向,路边问路人便知!(景颇炖小鱼或烧鱼、景颇杂菜汤值得尝试)

前往户撒,开启自驾游的模式!

一、户撒简介

>>户撒位于陇川县西北,是中国三个阿昌族民族乡之一。阿昌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每个村寨几乎都有佛塔或奘房(佛寺)。在户撒,流传着“波底噶桑(佛祖)”的故事:相传佛祖想在人间建一座花园,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在返回天庭时,意外发现风光秀丽的户撒坝子,便决定把花园建在这里,户撒,就是“佛祖的花园”。

户撒一年四季风光如画,笔者推荐公历3月20日的阿露窝罗节、2-3月油菜花季,4月蔷薇花季,9-10月谷子黄时。五一,可看到的就是美丽的蔷薇花和金黄的麦田了!

户撒是民族聚居地,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来到户撒,可以感受这里浓浓的人文气息!

二、路线:

户撒距离陇川章凤县城43公里,全程为柏油路面,沿途有指示牌,自驾游是最为惬意方便的。户撒的蔷薇花为野生,田间地头,家边院角,河沟溪边……处处皆可观赏。从户撒乡政府往地方头水库方向一线,沿途3、4公里的蔷薇花比较集中成片。

三、美食:

户撒是过手米线的发源地,家家户户都做得一手好米线,笔者推荐大家到村寨里的农家乐去感受原汁原味的过手米线。也可以到集市上,像真正的户撒人一样,买块肉,交给老板家在火盆里烧好,就坐在火盆旁开吃。

这几天杨梅开始成熟,大家尽可以甩上一套杨梅酸水过手米线,那清香爽口,只有你的胃才知道!听说后面的季节将会陆续上市蜂儿过手米线、鸡枞过手米线、黄鳝过手米线……笔者和大家一样垂涎三尺,异常期待哦!推荐品尝的美食还有板鹅、阿昌小炒、黄花饭等。

四、住宿:

户撒有旅馆、酒店,房价50-100元左右,要住旅馆,芒东的福睿大酒店档次不亚于城里的宾馆,有电脑有无线哦。不过笔者强烈推荐入住农家,感受浓浓阿昌风情;或者自带帐篷露营,感受天为被地为床的乐趣。

五、提示:

1、户撒早晚温差较大,如遇下雨更为寒凉,建议大家携带外衣;同时也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

2、户撒的特产有户撒刀、银饰、户撒优质米、萝卜干、猕猴桃等,方便携带,可尽情采购。

[自驾贴士]

在陇川,气候最好,不冷不热,气温在20℃左右,早晚需备一件薄外套,蓝天白云,清山绿水,阳光明媚但爱美的妹子不妨准备点防晒霜及防晒装备;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整个陇川有山有坝,全年适宜旅游!

在陇川,要吃吃特色早点,正宗阿昌族过手米线,景颇族绿叶宴和手抓饭,傣族火烧猪,本地小吃等;关于住宿,陇川是小县城,一般价格就在80-250左右。

二、景颇族的特色

景颇族简介

景颇族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唐代称“寻传蛮”,明清时称“山头人”。景颇族主要从事农业。景颇地区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桐、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分布: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语文。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流传,包括反映民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及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

目瑙纵歌景颇族

□本刊特派记者 解学来/文 施晓亮/图

云南省陇川县人口16.7万,其中景颇族近5万,是云南省分布景颇族最多的县份。于是,循着国家民委的指点,我们的采访车到达了“景颇文化”当然的代表地点——陇川县章风镇,我们的采访对象是该镇芒弄拱山村民小组组长岳麻干一家。

没有围墙的景颇家园

在景颇族里,拱山村民小组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全景颇族最有威望、官职最高的人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叫司拉三,解放前是一个“山官”(指解放前对掌握着一个或数个寨子政权的世家,他们的权力是世袭的),解放战争期间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的解放斗争,后成为云南省政协副主席。1997年,他在家乡去世。

像所有的景颇人家一样,柑桔等果树、塔杉(岳麻干说,它的叶子可以串在一起用作遮雨的蓑衣)、竹子构成了岳麻干天然的院墙。一大块空阔的地,几幢并不相连(甚至在面南背北的正屋位置上,有两幢互不相关的房子)的二层楼房或平房,组成了岳麻干的家,同时也是拱山村民小组的办公室。

岳麻干是一个很沉闷的人,甚至有些木讷。他有着景颇人所特有的黝黑的皮肤,身板标枪一般挺直,露出一股藏掖不住的英气。在很早的时候,景颇族的祖先和阿昌族的祖先一样,都认为地势低平的地方有“瘴疠之气”,为保全人、畜,就尽量住在高处;但山上的耕种条件差,单凭种地根本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要保护族人和财产的安全,他们就对打猎非常重视,每个男子都养成了不惧凶顽、不怕艰险的性格。虽然整个拱山小组从山上搬下来已经有100年左右的时间了,而且每个男子都有一至多杆的枪也被公安部门收管(在这里,每个男子结婚时,岳父都要送给他一杆枪、一把刀和一包随身的饰物),但那股已经化入血液的英气却不肯寂寞,它要通过一切机会展示出来。

墙既没有,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大门”,走在路上,往左一拐,就进了岳家。最先扑入眼帘的,是5台庞大而繁复的木质织布机,一男两女正在神情专注地织布。岳麻干说,这些织布机都是2000年7月他从缅甸的密支那买来的,连织布机钱带运费、5个工人,当时一共花了2万多块钱。

现在他们主要织筒裙,景颇话称“笼基”。筒裙是景颇族人男女老幼共通的服装(当然在细节上会有一些差别)。现在岳麻干已经不大穿筒裙了,但附近的村民们有时会来买一些,而外地来的游客几乎是人手一条,所以生意还是蛮好的。一条筒裙大约能赚三四十块钱。岳麻干的老伴排麻宽则是筒裙质量的检验员。

与堂屋并列着的,是一座刚刚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二层楼房。岳麻干说,这并不是典型的景颇民居,因为最原始因而也最纯正的景颇民居都是用草和木头建造的,但县里有关部门认为,照原样造出的房屋显然不符合防火及坚固等等方面的要求。他说,现在虽然墙壁已经用上了砖、泥,但这只是在建筑材料上作了某些改进,而所有的地板都是木头的,每个隔成单间的屋子里都有一个火塘,没有床,晚上把铺盖一放就可以躺下睡觉,还是基本保留了景颇族的民族特色。岳麻干为此花掉了2万多元。

现在,岳麻干一边监督着工人们建造“2间现代化的、带有抽水马桶的厕所”,一边和建筑公司的负责人讨价还价,更重要的是在等县里对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优惠政策。他的目标是把现在所住的堂屋改建成比旁边那座二层小楼更具有景颇特色的民居,预计投资6万。他说,堂屋是照着保山地区的汉族房屋建造的,已经没有什么景颇意味了。那还是80年代,只图气派、好看,结果就把自己的民族特色给丢了。

岳麻干家里有20亩甘蔗田,每年可收获甘蔗30多吨,再加上儿子诺基开着农用车跑运输,每年的纯收入可达到2万多元,岳麻干有足够的理由眉飞色舞;可是,即使是站在预示着美好未来的二层楼上,面对着满眼绿色、暖风徐来的佳景,岳麻干还是没有太强的表达欲望,只是默默地盘算着什么,嘴角带着笑。景颇族,本来就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让人一目了然的人群。

“风情园”里的“民居”风情

从岳麻干家往前走100多米,就是所谓的“广山景颇风情园”。在这里,集中展示着一些带有鲜明的景颇族特色的事物,讲述着这个民族沧桑的历史。

风情园的主题建筑是一座投资60余万兴建的“景颇民居”,刚刚建成不到1年。这其实不是真正的“民居”,而应该是“官居”,因为它是模仿古时“山官”的住宅修建的。该建筑的施工负责人张世红说,为了得到确切的建筑信息,他和政府有关部门一起走访了二三十户知情的人家,其中有原来“山官”的儿媳妇,甚至还到缅甸去找到一位102岁的老人仔细询问。现在的“景颇民居”,几乎囊括了一所民居所能代表的一切特色。

外面,一个吊起来的、太阳造型(景颇族有太阳崇拜的风俗)的小牌垂下一大串藤蔑编的圆环。圆环有大小之分:大的表示一个家庭,小的表示一个人。迁来或者分出一个家庭,就添上一个大环,反之则减;生下一个孩子,就添上一个小环(一家人的小环都串在代表自己家庭的大环上),失去亲人则减。

门前靠着台阶扶手的墙壁上,镶着一块宽约半米的楠木板,上面分3处雕着2个、4个、6个一堆的乳房。据说,如果儿媳妇总是不怀孕,老太太在背着粮食或猎物向山官缴纳的时候,就会使劲弯着腰,在上楼时,用手去摸两个一堆的乳房。同理,如果家禽和牲畜不繁衍,就去摸4个和6个一堆的。

岳麻干找人为我们打开了这所硕大的房子。想不到,外表看来因为又高又宽而显得有些臃肿的房子,里面竟然布置得相当紧凑、整洁:走上台阶,进入房里,迎面一个名为“敢拓”的小小隔间,是留给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之所以放在一进门的地方,是因为年轻人有可能夜间相会到很晚,这样走来走去不至于打扰父母等其他人的休息。

目瑙纵歌和“绿叶宴”

“民居”东边,是一间“绿叶宴餐厅”。其实,要想吃到“绿叶宴”,还有一番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旅游局的邀请下,在采访的最后一天,我们品尝了“绿叶宴”。

快到“风情园”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四五个盛装的景颇族少女端着酒站在那里。按规矩,进景颇山寨是要喝她们所敬上的“迎宾酒”的。酒都是米酒,大约有四五十度,酒劲气冲。如果酒量不胜,在没有喝时可以倒回敬酒者的杯里或者壶里;而一旦开喝,就必须自己喝完。景颇人是不压酒的(所谓“压酒”,指的是强要别人喝酒)。

当然,迎宾的不可能只有几个女孩,因为耳边有音乐在响。四五个男青年,有吹笛子的,有吹萨克斯的(像他们的文字一样,景颇人的乐器也透着“洋”劲儿),有敲鼓的。一个48岁的女人是他们队长,叫木边,有3个孩子,其中小儿子就在身后的乐队里。木边说,本来他们在迎完宾后还要到绿叶宴餐厅去为来宾们跳舞的,由于景颇人从小就是唱着歌跳着舞长大的,一声招呼,在这个70来户、200多人的拱山村,找个30人不成问题。但现在旅游局从别处挑了6个男女青年专门表演歌舞,所以他们也只能“精简”了,一般也就是1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0元钱。

景颇族(通常这样叫,但在严格意义上应该加上“景颇支系”,因为该族共分5个支系,各支系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服装)穿的衣服叫“银泡服”。但现在少女们穿的“银泡服”已经不是从前意义上的“银泡服”了。木边说,因为她们那些根本不是银打的。她身上穿的是正宗的“银泡服”,已经穿了四十多年了。景颇妇女与少女在服饰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戴的项链上:少女只能戴一串,而妇女可以戴两串、三串、四串甚至更多,只要自己愿意。但就连木边,戴的也不再是真正的项链,是从街上买上的便宜货,而传统意义上的项链都是玛瑙连成的。

进入“风情园”以后,木边带领她的队员们迅速地在绿叶宴餐厅门前列成两队,奏乐、唱歌,并伴随着身体的摆动(后来我才注意到,在多数情况下,包括跳“目瑙纵歌”舞时,景颇族的舞蹈不像怒、僳僳等族的舞蹈那样身体大幅运动,而只是将身体各部分非常和谐地扭动着,颇有些“阴柔”的色彩)。我们就从他们的中间穿过,在餐厅门口的一个热水盆里洗手,然后才能进入。

绿叶宴,每人的费用是25元。坐定了,兼做服务员的舞蹈演员们就开始上饭菜——之所以把饭菜在一起说,是因为这时候每位客人除了酒水外只能得到一样东西:一个大绿叶包。打开绿叶包,里面是七八个小绿叶包。一一打开,包较大的一个包的是米饭,小的则是干肉粑粑、烧鱼等。然后,倒酒。酒有两种:水酒,米酒。水酒其实就是做得比较简单的米酒,但味道却清香、微甜,与米酒的辛辣、刚烈截然不同。据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景颇族向来认为人分男女、物分阴阳,酒也如此:水酒阴柔,象征女性;米酒阳刚,喻之男性。景颇人有自己的哲学观念。

接着,一些咸菜、花生米、小馒头(如北方饺子大小,味略甜)都接着摆上桌,但不再是每人一份,而是每桌一份或两份。

绿叶宴的吃法也有讲究:将所有的绿叶包都打开,米饭可以随意放置在较远的地方,各种菜则都将绿叶略作折叠,使叶片显得较窄而菜不掉,然后将绿叶叶柄朝向自己,一样一样地从左到右摆放起来。不论吃饭还是吃菜,都不用筷子或其他餐具,而是直接用手抓。这也是在餐厅门口特意放有热水盆的原因。喝酒时,如果为他人添酒,必须添两次。

就在我们杯来酒干、菜去叶空的当儿,歌舞表演也在同时进行。表演了“祝酒歌”等歌舞后,4个姑娘表演了“银泡舞”。在整个舞蹈中,没有歌声,只有她们节奏地抖动着身上的“银泡服”,发出纯粹而整齐的“哗哗”声。这个舞蹈即将结束的时候,她们抖动的节奏越来越快,“哗哗”声也越来越急促,然后戛然而止。

最后,随着舞蹈队领队的一声招呼,客人们稍作忸怩,便举着木刀(景颇长刀的象征)加入了“目瑙纵歌”的行列。其实舞非常容易跳,只要跟着“瑙双”(共有两个)踏着一定的节奏走就可以了。开始是分成两队,分别在餐厅的左侧、右侧,经过曲曲折折的行进,最后在舞台的中央会合。据介绍,这是在表现他们景颇族祖先迁移至此的艰辛。领队告诉我们,据传,景颇族来自遥远的喜马拉雅山麓,沿着现在画在“目瑙示栋”背面的曲折到几乎难以辨别的线(表示道路)走到这里。本来景颇族并没有歌舞,人们的生活都非常平淡、清苦,只有天上的太阳神宫殿里才能看到由孔雀和喜鸟表演的舞蹈。后来太阳神觉得人们太苦了,就让孔雀和喜鸟在人们的周围唱歌、跳舞。景颇族的祖先宫东都卡发现了鸟儿们的歌舞,就让族人们学习,于是就有了“目瑙纵歌”的出现。

“目瑙纵歌”是景颇的,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浸透了景颇人的思想和历史,但也因此,它最有世界性,它让世界的目光平视着走近它。歌德说:越民族,越世界。正如岳麻干和所有的拱山小组的村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民族特色

景颇族男子喜穿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连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

妇女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颈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花纹色彩鲜艳。还在腰、颈、腕、足戴有涂过红、黑色漆的膝圈,有钱的人,往往腰缠数十圈。在筒裙、挎包、护腿和包头等物品上的绘画、刺绣、雕花工艺十分精致美观,图案多达30O多种。

景颇族喜饮酒,亦嗜嚼草烟、芦子和槟榔,且热情好客,凡遇外人来访,不论认识与否,均盛情款待,从不简慢。对猎物或祭品,有“见者一份”平均分配的习惯。

景颇族家庭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盛行单方面的姑舅表优先婚。内部有“丈人种”和“姑娘种”之分。过去有“抢婚”习俗。

人死后多行土葬,由“董萨”主持送魂仪式。信仰原始多种教,部分信仰基督教。过去有原始“神判”等习惯法。建国后,旧的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景颇族能歌善舞,“目瑙纵歌”(意即“大伙跳舞”)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