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是哪个省的

西陵峡位于我国湖北省。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古代的帝王陵墓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按照家族血缘关系集中于一个地区,所依据的正是“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丧葬制度,所以同一个朝代的帝王陵区通常占地面积极大,同一个朝代的皇帝去世后一般都会安葬在这个陵区之内。

比如西汉帝陵、东汉帝陵、唐十八陵、宋陵、宋六陵、明十三陵等,这些陵区内葬着大部分该朝的皇帝,只有个别的皇帝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葬在别处,就拿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来说吧。明十三陵中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但我们知道明朝是有十六位皇帝的,因此有三位皇帝并没有葬在明十三陵。

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就葬在南京而没有在明十三陵中,按照子随父葬的孝道来说,明朝后期的皇帝陵应该依朱元璋的孝陵而建才是,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登基为帝,迁都北平,也因此,明朝的陵区建在了北平,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十三陵。

另外两位没葬在明十三陵的就是在靖难之役中失踪了的朱允炆和不被朱祁镇承认的皇帝朱祁钰。从这里可以看出,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皇帝的陵墓才不在本朝的皇陵区中,但清朝还有特例。

清朝时期的皇陵区实际有三处,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关外有陵区很正常,因为清朝本就在辽东地区起家,努尔哈赤在明朝万历年间于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建都盛京,其子皇太极又在崇德年间与盛京称帝,建立清朝,但终皇太极为帝时期,清军都未入关。

实际上,皇太极死在了入关前夕,去世的时候不过才52岁,这应该是皇太极最大的遗憾了,而在皇太极去世的第二年,多尔衮就辅佐皇太极之子顺治帝领清军入关,正式入主中原,迁都北京。

清军入关之前的皇帝自然就葬在了关外,这正是关外三陵的由来。关外三陵即葬有努尔哈赤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和叔伯的清永陵、葬有努尔哈赤和其皇后的清福陵、葬有皇太极和其皇后的清昭陵以及葬有努尔哈赤弟弟、儿子十余人的清东京陵。

清福陵和清昭陵完工于顺治八年,十年之后,顺治帝经过精挑细选,在河北省遵化市以西的昌瑞山开始兴建孝陵。顺治帝作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大清皇帝,其孝陵成为清皇陵区的第一个帝陵,后来的皇帝以孝陵为尊,在其附近兴建帝陵,这就有了著名的清东陵。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清军入关之后出现了十位皇帝,而清东陵中只葬着五位皇帝,另五位皇帝则葬在了另一个皇陵区,即清西陵。

之所以会出现清东陵和清西陵两个陵区,是因为雍正帝舍遵化市而在河北省易县西的永宁山下为自己兴建清泰陵。关于雍正帝没有跟着父亲康熙帝将陵墓建在清东陵而是另辟清西陵的原因,一直以来流传着不少传说。

比如有种说法认为雍正帝得位不正,因此不敢葬在康熙帝的景陵旁边;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雍正帝好大喜功,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皇帝,另辟陵区才能昭显自己的历史功绩。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没有什么实际的史料支持,不足采信。

不过雍正帝没葬在清东陵是事实,他本来是在清东陵寻到了一方风水宝地,即九凤朝阳山来作为他的安息之地,后期为什么另辟陵区了呢?雍正帝本人给出了解释:

“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也就是说雍正帝本来是要在九凤朝阳山建陵的,但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才发现此地穴中之土有砂石,不宜为陵墓,可能会影响国运,因此只能另寻他处,这一寻就寻到了易县。经过君臣商讨,就在易县永宁山下兴建了清泰陵,这是清西陵的第一个帝陵。

雍正帝正是在孝道和国运之间思虑再三,最终另辟陵区,雍正帝的这一做法给乾隆留下了一个难题。按照孝道来说要“子随父葬”,乾隆也确实想在清西陵兴建自己的陵墓,但如果这样,他的子孙都在清西陵建陵,那么与清东陵就会日渐疏远,“不足以展孝思而申爱慕”,所以乾隆在清东陵的圣水裕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

这样同样面临一问题,即乾隆之后的子孙可能都会在清东陵建陵,因此乾隆本着“展孝思而申爱慕”的原则,“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乾隆定下这样的建陵制度,后面的皇帝就好办了,乾隆将自己的陵墓设在清东陵,然后将儿子嘉庆帝的陵墓设在清西陵,这算是做了一个表率。

这样一来,清东陵和清西陵作为清皇陵区,都不曾荒废和孤独,而且各自都葬了五个皇帝,但实际上,两个陵区还是有区别的,就普通人的认知来说,清东陵的名气远大于清西陵,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陵区的实际规模。清东陵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前后兴建了共247年,共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园寝、一座公主陵。就后妃来说共计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西陵占地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前后兴建了共186年,共有四座皇帝陵、三座皇后陵、七座妃园寝还有溥仪的陵墓(未建成帝陵),就后妃来说共计9个皇后和56个妃嫔。

就以上数字来说,清西陵的规模远比清东陵的规模小,影响小。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两边陵区都葬着谁。清东陵葬着的皇帝分别是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还有两位著名的太后: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其中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数年。

清西陵葬着的皇帝分别是雍正帝、嘉庆帝、道光帝、光绪帝和末代皇帝溥仪。就人物的影响力来说,清西陵远低于清东陵。

再次,我们再来看两个陵区的破坏程度。清东陵的五座皇陵中只有顺治帝的孝陵未被盗,而清西陵中只有光绪帝的崇陵被盗,也因此,清东陵对外的开放程度远大于清西陵的开放程度,简单来说,清西陵与清东陵一对比实在是没啥好看的。

这三个原因就解释了清西陵名气为什么远低于清东陵,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便清东陵和清西陵都是清皇陵区,乾隆也下令后代分葬东、西陵区,但实际上自顺治帝孝陵开始的清东陵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朝皇陵区,它为尊,清西陵为辅。

西陵在哪?

清西陵目录

【清西陵的景点以及位置】

【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

〖泰东陵〗

【嘉庆的陵称昌陵】

〖昌西陵〗

【工艺精巧的道光慕陵】

〖慕东陵〗

【崇陵是光绪的陵墓】

【清西陵的历史】

【清西陵的历史】

【清西陵列入文化遗产】

2000年清西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编辑本段]【清西陵的景点以及位置】

清西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易县梁各庄西,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现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现在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后陵三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三座。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西陵周边近200里,外围原有红、青、白三层界桩,每层之间距10里,界桩以外还有官山,不许老百姓涉足。为了加强陵区的管理,设立了一套机构。西陵建设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宫殿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众多建筑均有彩画与雕刻,陵区宫殿多施旋子彩画,庙宇牌坊多施和玺彩画,行宫、住宅多施苏式彩画,在陵区雕刻中,为数最多的是龙凤。整个建筑群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高度水平和民族风格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西陵陵区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息,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在绿色的海洋里,浮现出金光灿烂的琉璃瓦宫殿,春夏之时,绿荫荫的松涛岛语,流水潺潺,季丽如画,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

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旅游交通

由各地去清西陵方面的线路:

北京--西陵

1、乘长途汽车:北京丽泽桥长途汽车站每天早晨6:00开始有发往易县的客车,每隔20分钟一趟。到易县再转乘去西陵的客车(易县至西陵7千米)。

2、自驾车:沿京石高速公路南行,至高碑店下道,折西沿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县达清西陵。

天津--清西陵

1、乘长途汽车:每日早6点、8点、11:30分、12:30分由天津西站地铁站乘开往易县方向的长途汽车,到易县后再转乘小公共去清西陵。

2、自驾车:

A线:沿津保高速公路达徐水后,上京石高速公路北行,到高碑店路口下道,向西沿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县达清西陵。

B线:由天津出发,沿112国道经霸州、高碑店、涞水、易县达清西陵。

石家庄--清西陵

1、乘火车:由石家庄火车站乘火车高碑店下车,转乘高碑店至易县的汽车,再乘小公共汽车达清西陵。

2、乘公共汽车:由石家庄火车站附近的长途汽车站乘"石家庄---保定"的客车,从保定转乘"保定---易县"或"保定----涞源"、"保定----西陵"的公共汽车可达清西陵。

3、自驾车:从石家庄出发,沿京石高速公路北行至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县直达清西陵。

山西--清西陵

1、乘火车:从山西乘"山西-----北京"的火车,到保定或高碑店下车,再转乘去易县或清西陵方向的公共汽车即可达清西陵。

2、自驾车:

A线:从太原出发,沿石太高速公路至石家庄转京石高速路,到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 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县达清西陵。

B线:从大同出发,沿津同公路天津方向行驶,经涞源、紫荆关达清西陵。

由清西陵返回各地的路线:

返回北京方面

1、早4:30分有一趟易县汽车站开往丽泽桥的公共汽车,6:30分之前即可抵北京。

2、早6点至下午2点,每隔30分钟有一班易县开往丽泽桥的公共汽车。

返回石家庄方面

1、易县直达石家庄的公共汽车,早5:30从易县汽车站发往石家庄。

2、先达保定再换车返石家庄:每日早5点至晚5点每隔10分钟即有易县发往保定的公共汽车(易县至保定行程需2小时),到保定再乘火车或汽车返回石家庄。

3、由高碑店乘火车返回石家庄:每日早5点至晚5点每隔10分钟即有易县发往高碑店的公共汽车(易县至高碑店行程需1小时),到高碑店再乘火车返回石家庄。

返回山西方面

1、从清西陵乘汽车到高碑店或保定,再换乘去山西方向的火车即可。

[编辑本段]【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

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 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 ,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埋葬着雍正及他的皇后孝敬、皇贵妃敦肃。雍正皇帝的泰陵,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始建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大,体系完整。西陵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进入陵区,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