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在澳洲生活的真实感受总结
在国内的朋友常问:澳洲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我无法用一个“好”或“不好”来概括,就好像有人问你在中国的生活到底怎么样?真的不好回答,因为不同人感受肯定不一样。
今天,抛开澳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体育之类的不说,我就站在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的立场,如实记录身边人最最真实的感受。
当然,本文涉及的主要是从中国移居到澳洲的华人,至于在澳洲土生土长的人,感受肯定会有差别。正因为移居的人对两边都了解,有对比,才更能体会两国生活的差异之处。
我从正反两方面分别介绍,先从好的说起。
一、正面反馈
除了大家知道的澳洲社会福利相对较好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切身感受:
1、自然环境好。
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纯净的空气、通透的蓝天、热情的阳光、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随处可见的大片绿地,可以说是所有人对澳洲的印象,确实是货真价实毫不掺假的。
澳洲相对地广人稀,可以说是人类住进了大自然之中。家里常会跑出大个儿的蜥蜴、蜘蛛,甚至有一次我的卧室不知哪个角落藏了一只蛐蛐,一到晚上就叫,天天给我唱催眠曲呢。我家附近有个叫狐狸山的小高尔夫球场,一直没想过为什么起名叫狐狸山。直到有一天,发现一只狐狸尸体直挺挺地躺在路边,才惊觉原来真的有狐狸生活在我们身边啊。它们在夜间出没,所以不为人知。
至于房前屋后的树上,每晚都嘶叫活跃的一种澳洲特有的负鼠,就更是普遍,如果它们钻进屋顶,相当恼人,半夜会听到天花板上面有脚步声,刚来澳洲时令我毛骨悚然。后来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不怕了,请专业的公司来把它们赶出去就好。
毫无疑问,对于像我这样特别喜爱大自然和动物的人来说,澳洲是个好地方,每天叫醒我的是窗外叽叽喳喳歌唱的鸟儿。澳洲养各种宠物的人家比例很高,随处可见猫猫狗狗,关键是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待遇很好,看着它们活得那么快乐,每个爱动物的人都会感到欣喜。
当然,这里也适合像我这样喜欢清静的人。因为人口密度低,每户人家间隔大,平时外面也没人,很难得听到人声。有时我猫在家里对着电脑一天,耳朵里除了窗外的鸟叫声,就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了。感觉这样的时光特别超脱,斯是陋室,胜似桃花源。
下图是女儿和小伙伴们,正在跟野生袋鼠赛跑呢,离市区远一点儿的地方,就能找到野生袋鼠,根本不用去动物园看关在围墙里的。
2、相对公平,按规章办事。
虽说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在澳洲,至少表面上不会让你感觉到被不公平地对待。至少,整个社会都视公平、公正、尊重为美德。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但至少大众的认同是一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澳洲要小心被人控告种族歧视,有时候我跟女儿说起某个黑人,原本并无歧视的意思,只是用肤色来区别我指的是谁而已,女儿都会赶紧打断我,提醒我不要种族歧视。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对此这么敏感,可见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视的。
作为既无关政治又不做大生意的普通工薪族,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在澳洲办事完全不需要找关系托人情,任何政府机构办事都是公事公办,完全按照规定操作。只要资料按清单准备齐全,就很简单,不用陪笑脸讨好什么工作人员。
3、关照弱势群体,慈善工作深入民众。
对小孩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无论是从公共设施还是人文关怀,都做得非常到位。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落实到细节,处处可见,包括专供他们使用的通道和设施,这一点我将在另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我知道的朋友就有两个正在做有关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她们就职于政府机构,其中一位是专门为新移民提供帮助的。
另一位朋友在妇女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工作,那里专门接收遇到重大困境无处可去的妇女儿童。比如:遭遇家庭暴力的女人,会带着孩子投奔他们;没有合法签证滞留下来,因为被丈夫抛弃等原因无处可去的妇女儿童......避护所无偿为他们提供临时的住处,保证他们的温饱和基本生活,还会为他们找律师、申请难民签证等等。
澳洲人工不便宜,虽然物资可以从募捐中获得不少,但雇佣这么多工作人员为他们服务,就要花费政府不少钱。澳洲税收不低,但相对来说,已经有不小的比例是用在百姓身上了。
我朋友就职的妇女儿童紧急救助中心,英文名称是Women's & Girls' Emergency Centre (简写为WAGEC)。下面两张是官员到中心探访的照片,摘自该中心官网:
澳洲大大小小的慈善机构特别多,并不是做秀搞形象工程,几乎每个购物中心都有他们的临时摊位,售卖东西,收益都用于慈善。平时在家,也会有人上门来宣传,要你捐点小钱。最常见的是慈善机构设立的二手店,店里的东西都是捐的,清洁消毒后售卖,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义工,没有薪水,卖得的钱款用于慈善事业。说是二手店,其实也有许多全新有吊牌的东西,有的是不合适的礼物,用不上就捐了,也有厂家商家的尾货捐出来。我自己也会光顾这样的店子,给孩子淘书,反正书是多多益善的,二手一手无所谓。
4、体力工作同样受人尊重。
在澳洲,明显地感觉到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这不仅是表面上说说而已,确实深入人心。因为,蓝领人士的收入往往秒杀那些看起来体面光鲜的白领。而且,他们的工作不那么操心,心理压力小,甚至时间上更为灵活自由。
当然,高学识、有头脑、有专业、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在什么社会都会活得很滋润。如果你不那么聪明,没什么学历,也没什么擅长的技术,也不用怕,只要你肯卖力、肯吃苦,就一定能挣到钱。
比如,打扫卫生不难学会吧?可以说是零入门成本的。我们在购物中心随处可见的清洁工人,拿着扫帚拖布四处巡视,保证自己负责的区域的干净卫生,这不难吧?就是这样一份工作,薪水并不比办公室文员低。也丝毫不会被人看不起。当他们过来清洁你眼前的餐桌时,我们都会非常客气地表达感谢,从他们脸上,你看到的是自信和淡定,偶尔还会快乐地和你打招呼聊两句。
都知道在西方国家,医生和律师是高薪又体面的职业,因此考这些专业特别不容易,大学读书的时间也比普通专业更长,许多华人移民最希望自己孩子从事的,就是这类体面稳定高薪的工作。因此从孩子很小开始,就参加各类补习班,要在成绩上拼出路。在咱们华人传统思维里,就算蓝领工资再高,都不太情愿让孩子做。
但大多数普通的本地西人,从心里并不认为孩子必须从事文职。我家邻居大男孩儿,就是高中毕业没考大学,去TAFE(类似中国的职业学校)学了汽车维修,估计他很喜欢干这个,成天在家捣鼓一台已经被他半拆了的车。做个修车师傅,也算是有一技傍身,而且收入高,基本不用担心失业。澳洲没车就像没腿,每家至少一台汽车,车辆保养检修是钢需。
记得曾看过报道,澳洲普通的搬砖工人,每月收入可达2到3万澳元。当然,这也是真正的血汗钱,风吹日晒,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人家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报。我每天接送孩子,路过附近的建筑工地,常看到工人们有说有笑,边听音乐边干活,感觉他们是很快乐的。
想不那么累,可以学点简单的技术,比如当个电工、水管工、锁匠、裁缝、修鞋匠之类的,这些工作相对轻松,时间灵活自由,一样能过上舒服的小日子。
我有个朋友忘带了钥匙,打电话叫人过来帮她开锁,人到了以后,不到两分钟搞掂,花了60澳元。人家现从家里跑出来专程为你服务嘛。
所以,在这里,只要愿意努力,不能说多富贵,但丰衣足食住个大别墅是一定可以的。关键是不用靠人脉拉关系,简单清爽自由,只要是凭劳动挣钱,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没人会瞧不起,更没人笑话。
下图的每小时平均工资,摘自2017年10月25日的《Daily Mail》(每日邮报澳洲版) 官网:
5、自由的多元文化国家,新移民更容易融入。
澳洲是移民国家,移民来自全世界各地,政府也很重视各国家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每年有多元文化节,就是对此的重视。
在这里生活,感觉自由简单。只要不触犯法规,不妨碍别人,你想怎么活都行,自己舒服开心最重要,不需要过多考虑别人的眼光,包括穿着打扮、行为方式。世界那么多不同地方来的人,真是什么样的都有,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谁也不会对你的生活品头论足。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大的方便就是生活上的便利。你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买到世界各国的食物。像我们长着中国胃,离了中国那些传统食物真是没法活,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华人的食品。现在就连澳洲本地的超市都有专门的亚洲食品货架了,我竟然连咱们的海天酱油都看到了。
政府对新移民也提供许多帮助服务,比如有免费的翻译热线,在医院有翻译服务等等。哪怕你一句英文都不会,在这里也能活得不错,这真不是夸张。当然,最好住在华人聚居的区,餐馆什么的全是同胞,很方便。
说了这么多好的,澳洲在你心目中是不是特别完美呢?别急,凡事都有两面,我们也得客观公正地看到它不那么完美的一面。
二、负面反馈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同样,澳洲的生活有好的一面,必然也会有不那么理想的,以下是被许多人抱怨的地方。当然,有的东西,在一些人眼里是缺点,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恰恰是优点,或者是无所谓的事情。这里提及的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人生追求和性格的人,看法肯定会不同。
说起居住在非母语地区,对多数人来说,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的障碍。就算在国内已经学过很多年英语,一下子还是很难适应。何况还要用这半生不熟的语言去面试找工作等等,就算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因为表达跟不上,也可能会竞争不过本地人或者英语比我们好的其他移民,比如印度人。这也是国外的华人还是喜欢泡在华人圈子里的重要原因。毕竟交流完全无障碍,相同的文化,交起朋友来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深入。
不过,因为语言问题不算是澳洲特有的,移居其它国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我就不把它单独列为一条了。
1、生活单调,一成不变。
澳洲的休闲娱乐业和中国的城市真没法比。晚上只有一些酒吧什么的开业,除了周四,就连商场都早早关门。刚来的时候很是纳闷,你上班,商场开门,等你下班了,商场也都关门了,包括银行也是如此。真是有生意都不愿意做。当然,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的超市开到晚上九点,也有为数不多的24小时营业的大超市或便利店。仅仅能应个急,不像国内那种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天天灯火通明甚至通宵达旦。
澳洲人喜欢的娱乐消遣和国内的华人不太一样,一到周末或假期,一家人就开车往郊外跑,到海边冲浪、钻丛林徒步、划船钓鱼、烧烤露营......晚上泡酒吧的大多是还没成家的年轻人。澳洲就连男人都非常居家,一下班就回家,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一到天黑,市中心的路上都是匆匆回家的脚步。居民区的街上基本看不到人,所以自己走在路上感觉是有点害怕的。如果遇上醉鬼或坏人很难找到人帮忙。所以,晚上一般都不出门,非要出去也是开车。
因此,许多喜欢热闹,享受灯红酒绿的人,来到澳门会感觉非常枯燥无聊。总怀念在中国时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在时尚方面,澳洲也不如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亚洲人,好像很难买到合适的时尚服装,或许有身材的差异,或许有审美的差异,反正我身边的朋友每次回国都必要大买一番。所以有这么一个戏称,管澳洲叫“土澳”,物质上土,人也傻憨。
下图是某镇的清晨,有华人在打太极拳,也有西人参与其中:
2、多数新移民在澳洲的社会层次相比国内有所降低。
对于讲究社会阶层的人来说,这确实让他们苦恼。在国内的时候,大多都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大学讲师、企业管理层、专业人才等高级知识分子。来到澳洲之后,很多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专业,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澳洲失业率也在上升,作为没有底子的外来户,生存压力摆在这儿,由不得你挑三拣四。
有开办奶吧、干洗店、杂货店、鱼薯店等小生意的,也有打工的,比如在幼儿园看孩子、做记帐员、卖房子等等。虽然这里没有职业歧视,而且挣钱并不少,但不少中国人心里还是有点不适应,特别是国内的亲戚朋友问起来,就觉得有点儿说不出口。
职业变化,接触圈子的层次必然跟着变化。在国内混的是中高层文化的圈子,在这边天天接触的人层面相对是低的。倒不是说看不起低层的人,他们也很有教养有礼貌,但在文化深度方面的交流确实是有隔阂的。
因此,那些很享受自己原先优越社会地位的人,或者想出人头地、高人一等的人,不适合生活在澳洲。
3、生活安逸,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澳洲的社会福利不错,加上生活节奏比国内缓慢,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家的日子就过得差不多。人就很容易发懒,没有奋斗的愿望。对于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挑战不小。
特别是这边人口少,人流量小,人工贵,做点小生意不难,但想搞大生意有难度。澳洲的市场规则已经非常健全,很难有暴发的机会。再加上语言沟通、文化融入等等水土不服,极难像在国内那样动不动就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这里的每一分收入,都是一点一滴的劳动换来的,真的不是想象中那样遍地黄金。
澳洲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外面的变化也不像中国那么日新月异,在这住久了,人真的会变得越来越休闲。
下图摄于家附近的小公园,每到周末,就有人家来这里野餐,成群的野鸭悠闲地觅食,整个一派慢悠悠的气象。
4、事事需要自己动手。
大的不说,就说很小的生活琐碎。在国内,给车加油的时候,连车都不用下,开窗付钱完事儿。在澳洲你得自己下来加油,再进屋到收银台付钱。给车胎加气什么的也得自己弄。咱们华人刚来时因为不会加油闹的笑话也不算少了,有的加错了油,有的喷了自己一身汽油,好不狼狈。
这里买家具,基本要自己回家安装。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完成的挑战。好在对男人来说,组装家具似乎是个乐趣,老公总是兴致勃勃,装好了特别有成就感。当乐趣做是好,可是如果老公不在呢?把我关屋里几天我也搞不掂啊。花钱找人帮忙安装家具?还真有点怕丢人。估计本地人会惊讶于世上还有这么四体不勤的怪物吧?
澳洲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做手工,他们超强的动手能力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有些本地人手巧得让人惊讶。有的人把车库变成手工作坊,一到周末就在里面捣腾,桌椅板凳甚至后院孩子玩的滑梯秋千,都可能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看起来跟买的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加独特。
这里多数人是住在有独立前后院的房子里,前后院草坪的打理,对我们来说真是个事儿。澳洲阳光足雨水好,过不了多久草就疯长,本地人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整洁漂亮,你也不好意思放纵自家的野草影响市容。一到周末,到处都是剪草机的轰鸣。当然,不差钱的也可以花钱请人来做。但澳洲的人工可不便宜,如果是自己的辛苦的血汗钱,真不忍心那么个花法。帮你除草的工人,很可能每小时挣得比你上班还多,想想还不如自己干吧,就当锻炼身体了。
5、花钱不如在国内时爽快。
澳洲人少,人工贵,不管是理发、修指甲、按摩、干洗衣服、改个裤脚,干什么都比中国贵,再加上澳元和人民币的兑换率,刚来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换算人民币。这一算就觉得更贵,花钱真的不如在国内时爽,从心理上就不那么舒坦。
我很羡慕在国内的朋友,哪怕是不用上班的全职妈妈,基本也都会请家政工来打扫卫生,甚至可以请人来帮忙做饭带孩子。我们在澳洲就没这福气了。一想到每小时要付三十多澳元,将近两百人民币呢,就为了自己偷偷懒?真的于心不忍。如果想请住家保姆就更贵了,保姆的薪水可能比你自己出去打工还要高。
我是个不爱做饭不爱做家务的懒人,想想以前在国内时,虽然没请保姆,但常会找钟点工打扫个卫生什么的,那时只要十几块人民币,根本不觉得有任何负担。
在国内随处都是餐馆,懒得做饭就出去吃,便宜方便。现在可好,像我不是住在华人聚居区,小镇上根本没有中餐馆,西人的牛扒炸鱼薯条沙拉那一套,真吊不起食欲。要想吃舒服了,就得开车到远点儿的地方找华人餐厅。而且也不敢天天出去吃啊,人工贵,厨师薪水高,饭菜的价格自然就高。
有个朋友曾经感叹道:“在澳洲有个稳定收入也不难,但要想攒下钱可真难啊!” 的确,在澳洲,特别是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开销真的不低,物价一直在涨,更不用说房价早已翻番。虽说哪怕一家人都不上班,政府也不会让你饿死,但要想活得有点儿品质,每年出国旅游旅游,孩子上个好点儿的学校什么的,还真得好好做资金计划。当然,我对比的是大多数普通人,富几代官几代来享受生活的不包括在内。
总之,澳洲是个既美丽又有挑战的地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相对来说,那些生活简单、安于平淡、心性淡泊、独立和动手能力强、对名利富贵奢华享受没有很高要求的人,更容易适应和享受澳洲的生活。好与不好,还是亲眼看看,亲身体会吧。
我相信,只要内心充满阳光,何处都可以成为演绎幸福人生的美丽家园!
二、澳大利亚特色美食有哪些?
澳大利亚十大美食1,袋鼠肉
袋鼠肉的味道和牛肉很接近,但没有牛肉嫩,不过能有机会品尝一下澳大利亚国兽的味道,也是另一种文化上的体味。袋鼠肉在大部分州允许销售,一些肉店有鲜肉供应,一些餐馆有袋鼠肉的美餐,价格跟牛肉差不多。吃烤袋鼠肉的时候要使用椒盐、柠檬和胡椒等作料,最好再来点辣椒压住本来的酸味,吃起来味道不错。
2,皇帝蟹
龙虾、皇帝蟹、白牡蛎是澳洲的三宝。其中澳洲出产的巨蟹因为品种肥大,一般可以长到8-10公斤。澳洲巨蟹身躯庞大,相貌丑陋,属于蟹族中的巨无霸,一只大蟹所有的爪子张开得有一张书桌那么大,一个成年人吃起来也很吃力。据说,他们是吃龙虾长大的。巨蟹每磅要价24澳元,一只差不多要2000多元人民币。
巨蟹的吃法多种多样:XO蟹块、葱姜焗蟹、椒盐蟹腿、蟹黄面和蟹黄酸辣汤。把整只蟹子切开几大件,直接用清汤煮来吃,也足够让你垂涎三尺。
3,牡蛎
牡蛎又叫生蚝,澳大利亚的牡蛎又大又干净,价格便宜。生蚝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着吃。有很多香港人会专门去澳洲品尝这种美食,并且认为这个美食值机票的价格。顾客可以看着营业员开盖后,放上鲜柠檬汁即可食用,非常美味。生蚝有细腻肌肤、美容颜和降血压和滋阴养血、健身状体等多种功效,因而被视为最美味的海珍和健美强身之物。
4,南澳龙虾
澳大利亚海鲜品种多,而且没有被而污染,味道鲜美无比,在所有海鲜中澳洲龙虾颇有名气。来到澳洲,除了可以享受刺激的探险之外,还可以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去海边的精美的海鲜餐厅,享用一顿美味绝伦的龙虾大餐。品着当地最醇的葡萄酒,置身于澳洲美丽的风景线中,绝对会为你的旅行添加与众不同的内容和乐趣。
5,鲍鱼
虽然澳大利亚有时一个产鲍鱼的国家,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么吃好。鲍鱼除了用来出口之外,还可以在中国餐馆里品尝到。以前,鲍鱼非常便宜,自从许多中国人移民到这之后,逐渐涨到了接近40澳元。澳大利亚鲍鱼最有名的烹调方式就是连着外壳一起烧烤,然后撒上一些清爽的柠檬汁。有时候火候掌握不到位,吃起来总有点橡皮筋的感觉。相对于国内的烹饪方式,罐头鲍鱼也逐渐受到澳大利亚人的喜爱。现在,随着华人将国内饮食文化带到澳洲,在唐人街吃红烧鲍鱼和鲍鱼火锅的现象非常盛行。
6,澳洲肥牛
布里斯班发电站市场的用来售卖的美食就像一个缤纷的艺术show,周围有鲜花簇拥,用牡蛎、肥牛肉、野鸡、鸭胸脯、下午茶和其他丰富的美食装饰,“见见你的美食厨师”就是这个市场的广告语。这里不但会举行有名的花展,还有一些有名的街头艺人在这里表演,各种表演方式也为市场增添了气氛。不过来到这里,最不能错失的就是来一次美味的肥牛大餐,Cha Cha Char酒吧烤肉店的牛排相当不错。
7,澳洲海鲜
作为一个海边国家,天时地利的自然环境让澳洲成为一个美食国家。澳洲美食中最有名的要数海鲜了,不但有超级大的皇帝蟹,还有味美的澳洲龙虾,昆士兰醉蟹、西澳金枪鱼等。
8,名迪海滩的鳄鱼肉
如果你要去北领地地区,一定要去名迪海滩的特色夜市,在这里沙滩上能品尝到澳洲独特的野味。这里的美食汇集了世界各地饮食文化的精华,有亚洲辛辣口味、意大利、法国和印度的美食应有尽有。每年5月~到10月的时候,每周四和周日都会按时开放。如果你很想品尝一下鳄鱼肉,就一定要去爱丽斯泉的“陆上牛排屋”,在澳洲内地风景中来一份鳄鱼肉,非常鲜美。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这里尽享鸸鹋肉、袋鼠肉和其他野味。
9,大马哈鱼
大西洋三文鱼和鲑鳟鱼也属于大马哈鱼的品种,这种鱼现在已经成为澳洲赚钱最多的一种鱼,具有极高的经济价格。来到了塔斯马尼亚,当然要品尝一下当地特产,鱼子大,且鱼肉鲜美。
10,维多利亚女王市场的蘑菇大餐
墨尔本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是有各种海鲜、野味等美食,烹调使用的工具,以及澳洲有名的艺术品。游客可以选择在周日下午前往品尝澳洲最有名的美酒,或是在天气清爽的时候,报名加入莫宁顿半岛的采蘑菇旅行。采完蘑菇后,导游会召集大家前往T’Gallant酿酒厂的美酒。除了有美酒之外,自然有一顿丰盛的蘑菇大餐了
三、温哥华有哪些好吃的餐厅?
去温哥华,肯定要去温哥华餐厅,里面的西餐,很地道,你可以去尝试一下,最重要的就是,那里有家咖啡馆,很不错,可以没事去喝喝咖啡看看书什么的,也可以去尝试那里的日料,手艺也是不错的,值得去品尝一下。
四、2022黑珍珠餐厅指南出炉|国内好吃的餐厅都在这了
常常有小伙伴会问我,平时都是如何发现与选择餐厅的。于我而言,每当我旅行到一个新的地方,我都会问问当地人,或者从去过的朋友口中得到推荐。
但久而久之会发现,一般试过觉得好的餐厅,大家似乎都「英雄所见略同」。而且逐渐发觉,被大家认可的餐厅,大都包含在美团「黑珍珠餐厅指南」当中。所以近年来,它也就成为了我口袋中最靠谱的「 美食 家」。
而就在昨天,2022年的美团「黑珍珠餐厅指南」正式发布了!新鲜出炉的榜单先稍微卖个关子,后面揭晓。不如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下这个如此熟悉,但又有许多不了解的「中国人自己的 美食 榜」吧
「生于斯、长于斯」的黑珍珠毫无疑问是更懂中国味蕾的。因为它不但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口味以及中式审美,而且还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 美食 文化融入到评审的方方面面。
强大的美团用户大数据支持,等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评审的一部分;同时又有全华人评委组成的、代表「中国味蕾」的华丽团队,让黑珍珠餐厅指南这份年度榜单十足十配得起「中国人自己的 美食 榜」的头衔。
所以当我们打开黑珍珠可以发现,上榜的不仅有北上广深赫赫有名的餐厅,像是扬州、汕头、台州等小城市中的大美味,或是那些大城市中的小众 美食 也都被发掘并囊括其中。
一份榜单的诞生,背后要经过许多评审与顾问的匿名造访与公正评价。而黑珍珠强大的评委会由资深饕客、烹饪专家、 美食 文化传播者、 美食 研究者构成,当中不乏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
黑珍珠餐厅指南理事会中包含:国际 美食 评委、威士忌品鉴专家蔡昊;大董中国意境菜创始人董振祥;厉家菜传人厉晓麟、全球首位华人侍酒师大师吕杨等等,每一位都是全国最懂得精致 美食 的厉害人物。
黑珍珠以一、二、三钻为标准,而三个等级所对应的场景可谓是十分形象的。
一钻代表 聚会必吃 ,
二钻代表 纪念日必吃 ,
三钻代表 一生必吃一次 。
下次不妨就根据它推荐的场景时刻来选择心水的餐厅吧
至于新晋榜单里有哪些是我打卡过的最爱,大家心目中的众望所归,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增2家三钻餐厅
上海的 甬 府 ,不负众望,今年晋升成为三钻餐厅。
想念那一口最极致的宁波味道时,这家以野生舟山海鲜为主打的餐厅,简单直接地提炼甬菜的鲜美,可谓重新定义了高档宁波菜。
以及北京的 美·大董海参店(南新仓店) 成为北京地区唯一的三钻,也算是跟着它一起成长的餐厅了。
从上学时就常常光临的曾经的大董南新仓店,全面升级迭代,依旧保持着高水准出品,是一份东方的、当代的、艺术的多维度用餐体验。
非中餐占比提升
今年,共有112家非中餐餐厅收获2022黑珍珠的专业认可,在整体榜单中连续两年呈现近10%的增长。这也代表了榜单的包容性与多元化。
比如我的挚爱,北欧菜餐厅 Refer ,在北京地区新上榜并获得2022黑珍珠一钻,遵循季节性、可持续性以及本地食材的特点,将在地食材,融入北欧菜品中。
以及去年在年度最佳十间餐厅推荐过的 雏Chu MODERN CUISINE ,上周刚刚去成都试了春季菜单。这家结合本地特色的创意料理,今年在榜单上也喜提了一钻。
位于中国澳门的 永利扒房(永利皇宫店) 也是打卡过几次的心水餐厅。而且今年的黑珍珠线下颁奖盛典将于近期在中国·澳门永利皇宫举办,期待尽快再去一饱口福!
榜单心水餐厅
最后,再来私心推荐几间本人挚爱餐厅。
北京 山河万朵
个人以为是北京素菜天花板。按季度更换菜单,以「 与 然更加美好」为夙愿,让人好好感受自然蔬食的美好。
上海 泰安门
鼎鼎大名的泰安门,在品质上自是不用多说。菜单的更换频率之高,在fine dining餐厅中也算佼佼者。但同时保留了餐厅的经典菜品,每道菜式设计讲究,且逻辑性很好。是让人每过一段时间便想回去试试新menu的餐厅。
重庆 滟设火锅料理
在重庆旅行时,因为是谢柯老师的设计而特意前往,设计出挑的同时,食材也非常新鲜。听说每一种食材都可以通过条码溯源。味道按照辣度分级,是很考究的火锅体验了。
杭州 龙井草堂
说龙井草堂是杭州最美餐厅之一,大概一点不为过。幽静的氛围,有绿树环绕,也有碧波湖水。根据季节变幻的当季菜品,都是采用来自附近最为新鲜的农家食材,精致讲究之余,也很「接地气」。
北京 燃锅料理
燃锅料理终于拥有了姓名!我在帝都最喜欢的Sukiyaki餐厅,是北京比较少有的主打关西寿喜烧的店。肉鲜、味美,环境也很舒适。
上海 宝丽轩
在上海每当想念港式早茶点心时,宝丽轩大概是我的首选。既有传统韵味,也不乏创新元素。尽管常常要排waiting list,但绝对值得一试。
广州 天水蔬食料理(东方文德店)
每月更换的菜单,不时不食,让天水永远保持新鲜感。味蕾跟随精致的素食,从味道到摆盘,都仿佛能读到四季节气的轮换,当中不乏许多广东在地的食材与烹饪手法。
中国香港 Arbor
虽然已经两年没有回香港了,但位于中环的这间Arbor在我心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室内设计师Yabu Pushelberg在这里倾注了不少诗意,法日fusion的fine dining餐厅,精致美好。
中国澳门 紫逸轩
可能是由于在香港生活过几年,对粤菜便有着特别的偏爱。紫逸轩是我在澳门最常去的餐厅之一。在保留传统粤菜精华的同时,加入了现代理念和创意。
中国台北 RAW
由名厨江振诚所开设的餐厅RAW,提倡了Bistronomy的概念餐厅。今年也喜提了黑珍珠二钻。不论是设计、菜品、服务等,都绝对算是台北翘楚。
今年的榜单已新鲜出炉。有没有哪间是你的爱呢?欢迎评论区跟我们聊聊。
*2022黑珍珠餐厅指南官方合作伙伴:
中国·澳门永利渡假村、马爹利、VOSS芙丝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获取完整的2022黑珍珠榜单 不妨跟着黑珍珠,一起解锁更多 美食 体验吧!
五、Help me!!
Chinatown
The north bridge area north bridge area is the Chinatown of the cypress, here have a lot of Chinese people's restaurants and Chinese people's store, is Chinese people to come together one of the most places.
North bridge area in addition to ising the Chinatown of cypress, that area also is the culture of native son and amuse amenity concentration ground.Leaving on foot in the city center needs few minute road.Every time round bar, night club and coffee parlor of weekend or the day off north bridge area jamed a guest then, very noisy.It is one of concentration ground in every kind of biggest restaurant of an among thoses in Australia.More than 100 restaurants can be provided as choice, specially concentrated in the Lake Street and the James Street, the category is gone to Italian vegetables etc. by the china food, India vegetables, Greece vegetables, Egyptian vegetables, Thai vegetables, Vietnamese vegetables.In addition, Western Australia Museum, Western Australia State Library , such as library and Western Australian Art Gallery...etc. to also concentrate in the north bridge area.
六、澳门有哪些老字号餐厅?
澳门老字号餐厅
( 葡国餐厅)
佛笑楼: 是澳门经典老品牌之一,于1903年创立,经营从未间断,是澳门 历史 最悠久的食肆。供应富有澳门地道特色的葡国菜,深受港澳及内地人士喜爱。
番茄屋 美食
大三巴下二十年老店,隐匿在居民区里。性价比完胜其他葡国餐厅,顾客多数是当地居民和学生。推荐菜式:崩砂咖喱牛腩、 阿里巴巴焗鸡扒饭等
坤记餐室
位于水坑街上的坤记餐室,是首间华人经营的葡国菜餐室,有将近八年 历史 了。铺子的地址一直不变,装潢简单,以平价葡国菜出名。
(茶餐厅)
龙华茶楼:是 电影《澳门风云》的取景地之一。其传承半个世纪粤式饮茶文化,保留了旧式茶楼风格;茶楼位于红街市,倚窗而坐,听着喧嚣声,体验一把澳门的市井生活。
胜利茶餐厅
传统的港式茶餐厅,常做熟客街坊生意,位于议事厅前地附近。出品性价比高,推荐猪扒包和虾多士。
猪扒包:必点!包面十分香脆,包面咸香味有点像太平梳打饼。猪扒松嫩,无论合在一起,还是分开吃都十分滋味。
奶茶:茶香四溢,自己加糖这点最赞!口感浓郁,但是不够顺滑。
泰汁猪扒饭:小伙伴说不辣,个人感觉狠辣(带有黑椒和辣椒味的那种辣)猪扒很嫩口,开胃一流。
旺记咖啡
氹仔官也街口转角处,类似于老茶馆感觉的咖啡蛋糕店,老板是很有爱的老头,简单却很本土的店面和装潢,五六张破旧的卡座上坐满了前来饮咖啡吃椰丝挞聊天的当地人。根据不少的经验,这样的小店倒是有出其不意美味正宗的冻咖啡和冻港奶。
晃记饼家
晃记饼家是当年官也街开的第一家店。已有百年 历史 ,如今仍坚持传统店内手工的做法,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与其他手信铺相比,晃记比较与众不同–不华丽、布拉克、不试吃。采用传统的制饼方式,慢工出细活,保证了口味的纯正。肉切酥是其招牌产品,入口香酥,美味非凡。
钜记手信
钜记饼家是澳门一家以售卖传统中式和葡式饼食为主的店铺,主要产品有杏仁饼、花生糖、蛋卷和中式饼等,在澳门已有超过15年 历史 ,于澳门自设生产厂房,享誉盛名,产品更深爱广大顾客欢迎。
咀香园饼家
在澳门也算是个蛮老的品牌了,澳门最有名的手信店,品种全,好吃。猪肉脯牛肉脯特别香,杏仁饼也都有
明记牛什 美食
位于新马路炉石塘巷,没有店面,却人气红火。牛杂新鲜,汤汁咸淡适中,味道很好地与牛杂及其他食材相结合。
义顺牛奶公司
很多人知道香港有一家义顺牛奶公司,但很少知道这是一间起源于澳门的百年老店。招牌双皮奶做得特别嫩滑,浓郁香甜。
礼记雪糕饮冰专家
六十年老店,80年代风格的装修,硬板座椅,卡式沙发;以三文治雪糕、椰子、香芋味冰淇淋和红豆雪条而闻名。
记录澳门兴衰交替的本岛旧城
离澳门本岛新马路不远的地方藏匿着一条历经岁月的路-十月初五街。这里真真正正的将中葡文化交融表现的淋漓尽致,斑驳而不破旧的街道,遍布生锈铁栅的居民楼,曾经最繁华的街道到如今安静的生活区,这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在这里我要推荐的是一家地道的茶餐厅-南屏雅叙。文艺脱俗的店名背后拥有悠久的 历史 ,创立于1965年的它还是澳门第一家有空调的冰室。令我久久难忘的是这里的招牌-叉烧蛋三文治,用极厚的面包片,里面夹肥美多汁的叉烧和嫩滑的炒蛋足足有四层厚,很是满足,再配上根据自己喜好加糖的英式奶茶,满足感爆棚!
五十年不变的除了桌椅更是情怀—龙华茶楼
这家创始于1962年的茶楼,走进店内仿佛做了时光机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店内复古的陈设连老板和客人都保持着长久的青睐。旧式的港式茶点,吸引人的除了用料十足的口感,更是那份不变的情怀。说到点心,最受青睐的大概的是烧卖了,薄如蝉翼的烧卖皮内裹着厚实的馅料,咬上一口还有汤汁溢出,早晨醒来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凤爪和豉汁排骨属于一个系列,独特的酱汁口味也令人难以忘却。鲮鱼球,腊肠卷,叉烧包,马拉糕,葱油鸡,这些都是店内的招牌点心,建议小伙伴们结伴而行这样可以多吃些品种满足自己的胃!店内最大的特色就是“自助”,随性的老板会对陌生的客人说什么都是自便,想吃哪份点心自己拿上桌就好。据说龙华茶楼曾经也吸引了周润发等众多明星慕名前往呢,心动了吗?
澳门作为我们国家东南沿海的特别行政区,因为近代 历史 的车辙在澳门留下了不同于大陆的痕迹,所以很多大陆人会把澳门选择为 旅游 的首选地方。那么当我们到了澳门,有哪儿些著名的老字号餐厅呢?
战乱年代的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到了现在,澳门当地还保留了很多葡萄牙国家的风格,就连菜系也一样。佛笑楼这家从1903年开店到今天的已经有100多年的 历史 了,不仅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澳门小吃,还保留了当年的葡国菜,所以很大程度上能展现出来澳门的特色菜,是 旅游 时一定要去的老字号之一。
晃记饼家也是一个有着百年 历史 的老字号传统小吃餐厅,因为一直坚持都是秘方制作,所以晃记饼家到现在为止都是只有一家店铺,没有其余任何分店。店家一直是用心做饼的最好代表,做出来的食物都是又香又脆,好多 旅游 的人来这家买伴手礼回去。
南屏雅叙也是一家有着大约50年 历史 的老字号茶餐厅,木质的座椅和碎花的地板砖无一不显示出这家店铺的年龄和经历。这家店最出名的要数叉烧蛋文治了,
面包松香可口,厚厚的一层蛋中间裹着碎碎的叉烧,吃在嘴里,三种东西的味道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推荐大家去澳门的话一定要来这家店尝尝哦。
祥记面家也是一家口碑极好的老字号面家。米其林曾经推荐过这家老字号,但这家老字号行事风格很稳重,店铺中见不到大肆宣扬的广告,是一家低调又好吃的店铺。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到澳门的话,在吃的方面,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哦。
澳门新马路附近的佛笑楼西餐厅,是百年老字号,值得介绍,该店附近的三元粥品也是老字号,很多港客邦趁。
氹仔购物区,官也街附近的木偶餐厅,小飞象也值得介绍。
威尼斯人酒店地下,峰滋味餐厅的自助餐,价廉物美,值得推荐。
在中区三盏灯附近,有很多东南亚 美食 店,也值得推荐。
澳门的 美食 众多,中西合璧,兼容并包,是绝对适合吃货的天堂。这里我就给大家推荐几个老字号餐厅。
1、佛笑楼
1903年开业的葡国餐厅,开业已近120年,已经传承了四代人,距离大三巴牌坊走路十几分钟。
说起澳门的葡国餐,那绝对是有特色,属于葡萄牙乃至欧洲菜和粤菜的结合体。多道著名的澳门葡餐名菜,在葡萄牙是吃不到的。例如葡国鸡,非洲鸡等,其出现地都是澳门。
佛笑楼更是葡萄牙菜和广东菜融合的产物。代表菜包括烧乳鸽、扒魔鬼大虾、非洲鸡、葡国鸡、马介休球等,人均大约在人民币250元左右。
作为澳门葡国餐厅的老字号,佛笑楼装修的挺有格调,服务员也基本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先生。
味道嘛,个人感觉没毛病,但也谈不上特别出彩,属于比较平的餐厅。但如果要想尝尝澳门的葡国菜,他家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2、六记粥面
六记粥面1945年开业,已经传了三代,目前处于二、三代的交接状态。严格的讲,澳门这样的粥、面店很多,但能连续11年登上米其林推荐的,却只有六记一家。
他家的店面不大,但一进门,就能看到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十一个米其林的牌子,也能让食客肃然起敬。
水蟹粥、虾籽捞面、炸鲜虾云吞是他家的招牌之作。捞面里所用的竹升面是他家自己制作的,很弹牙。而其他的招牌菜,也比较出色。
但他家的位置,和游客们常去的景点以及赌场、酒店都有一定的距离,基本要特意跑一趟,才能吃到。
他家的虾籽捞面48澳门元、炸鲜虾云吞60澳门元,水蟹粥98澳门元一碗、240澳门元一窝,一顿饭吃下来,人均价格在几十到一二百元不等。
3、梓记牛什
梓记牛什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澳门营地街开业,到今天已有七十多年的 历史 ,受到蔡澜等一众 美食 家的推荐。
梓记牛什的老店位于营地街综合大楼三层。营地街综合大楼的一楼和二楼是菜市场,三楼是若干 美食 档口可以说非常的市井。
他家的牛什收拾的很干净,汤头鲜美,秘制的辣椒油和牛什也是绝配。
牛什面30澳门元一碗,净牛什60澳门元一份,价格也比较亲民。
除去老店外,他家在澳门银河的百老汇 美食 街也有一家店,环境好了很多,交通也便利,但价格也贵了不少,一碗牛什面涨到了50澳门元。
但新店和老店比起来,菜单更加丰富。我个人最喜欢他家的牛什火锅。在冬季来这么个火锅,吃完牛什再涮点菜,绝对满足。
银河的会员在这里吃饭,很多时候能兑换一些餐饮抵扣券。上一次我们在这里吃饭时,隔壁桌一个内蒙古的大姐自己在吃,因为大家都说普通话,就闲聊了几句。
大姐在结账的时候才发现,凭她的会员卡,牛什火锅可以买一赠一,而这是她怎么也吃不掉的了。
因为看我们人比较多,大姐当即把赠送的这锅牛什转赠给我们,让我们得到了加倍的满足,今天想来,仍是非常温暖。
可以在携程 美食 林上面看一看,上面推荐的老字号餐厅很多,而且味道都还不错。我当时去澳门的时候选择了老记粥面(筷子基店),是在携程 美食 林的澳门榜单上面看到的,看到好评就去试了试,携程 美食 林的推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新马路 步行街 咖喱牛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