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八大菜系是哪“八大”?八大菜系谁又能排第一?

首先说明一点,我国在解放前是没有“菜系”一说的,地方菜均称为“帮”或直接以区域地名称谓,如福建菜称为“闽帮菜”或“闽菜",1958年全国商业会议提出“八大菜系”,才有了“菜系”的称谓。中国的膳食文化早在商周时期有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南北菜肴风味出现差异,直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形成体系,南宋时形成了南甜北咸的饮食风味格局。清代初期,“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最有影响的地方菜,称作“四大帮菜系”,清末时四大帮菜经过裂变分化,又形成了许多新的帮菜,比较著名的新帮菜有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与老四大帮菜一起构成了广传天下的“八大帮菜”,也就是“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特色、烹饪技艺和代表名菜,都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在交通、信息、经济非常发达的今天,做为文化,饮食菜肴的普遍交流尤为突出,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几乎都不难找到各种菜系的餐馆饭店,很难说哪个菜系好,哪个菜系不好,甚至评出个高低来都很难。

如果非要说出哪个菜系排第一,那就只能从菜系 历史 及其 历史 地位来论,而首推鲁菜了。下面分析一下这个论点的依据:

一、鲁菜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个原发型菜系。鲁菜起源于齐鲁,发展于山东,在发展 历史 中,做为北方饮食主要代表风靡于北方,又流入并影响着南方菜系的形成和发展。而鲁菜始终没有受到其他菜系的影响,土生土长而且独立特行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色,可谓一枝独秀。而其他菜系风味特征的形成,均是由原发加外来影响促成的,这与我国古代历由于北方中原屡受外族入侵而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 历史 决定的。历次南迁都将北方饮食带进南方而影响南方的菜肴风味,但是入侵中原的外族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简单的饮食结构却没有过多地影响北方莱特别是鲁菜。因此,鲁菜始终是纯正的山东菜,这一点是其他菜系不可比拟的。

二、鲁菜是最早形成饮食系统的菜系而不是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齐鲁饮食的烹饪标准、菜馔 时尚 、风俗偏好便多有文字记载,齐国名相管《弟子职》“雕卵然取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 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雕刻记载,也是官方鼓励豪华饮食消食、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最早记录。“置酱错食,陈膳毋悖。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饭是为卒,左酒右浆。”管仲还在其著作讲述了详尽的餐饮礼仪。王充的《论衡遣告篇》记载:“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以水,淡则加之以盐。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使也……此犹憎酸而沃以咸,恶淡而灌之水也。”狄牙就是臭名昭著的齐桓公宠臣易牙,当时最著名的厨师,已经善于盐调滋味,水火变易调酸淡咸。老家山东的孔子除了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美食 家,《论语·乡党篇》系统全面的阐述了饮食卫生、 养生 、火候、刀工、调味、礼仪等方面的观点,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华饮食最核心的审美观念。《礼记》对膳、食、饮、烩、脯、羹、珍等,从原料搭配、烹调方法到调味要求,都有专门的记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礼记》概述了烹、煮、烤、烩、炮等多种烹调方法和要求。由此可见,中国最早的关于烹饪理论的史料,很多都是来自山东。而后历代均有著作记载当时鲁菜高绝的烹饪技术水平菜肴风味等。

三、鲁菜在 历史 上的官方地位也是超过了其他菜系。孔子的饮食观念特别是礼仪影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及士大夫阶层的饮食习惯,再加上孔子本身就是 美食 家,众多弟子无不受其影响,山东饮食也潜移默化地被接受。特别是到了宋代,鲁菜衍生出了一个分支一一孔府菜,在孔子被尊为圣人,孔府被尊为圣地的时代,做为鲁菜的孔府菜自然也被朝廷和官员们所尊捧。元、明、清三代,更是由于皇宫所地京城与山东的地缘关系,鲁菜厨师成为宫廷御膳重要力量,鲁菜的名贵食材成为宫廷膳食原料的重要来源,鲁菜菜肴成为宫廷菜的主要品种,鲍翅参燕乌鱼蛋,因此成为宫廷和官府奢侈饮食的主要食材。台湾哲学家张起均曾这样描述元明清时期北京问鲁菜“北京自辽金以来,七百多年的帝都,尤其元明清三代,集全国菁英于一地,更是人才荟萃京华盛世。不论是贵族饮宴,官场应酬,都必需以上好的菜来供应,而这些人(特别是贵族)真是又吃过又见过,没有真材实货,精烹美制,哪能应付。因此七百年下来,流风余韵烹调之佳集全国之大成。菜,经过作大官、有学问的人指点,不仅技术口味好,并且格调高超,水准卓越,为全国任何其他地方之菜所不能及,而这种菜就都是许多山东人开的大馆子所做的。其风格是:大方高贵而不小家气(如川菜比起来就小了),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例如广东即多怪菜),它是普遍的水准高,而不是以一两样菜或偏颇之味来号召,这可以说是中国菜的典型了。”

悠久的 历史 ,必然带给鲁菜厚重而深蕴的文化,大量的著作、史载、典故、传说以及历代名人文人与鲁菜的不解之缘更给鲁菜增添了骄人的色彩。鲁菜冠以八大菜系之首当之无愧。

八大菜系均为传世名菜帮系,自然各有千秋,本文只是相对而论,绝无他意。您认为呢?

中国的八大菜系,都可以排第一,就看你怎么排。我们从头看。

最早的菜是豫菜,应该排第一。但是后来连八大菜系都没进去,nnd,儿子大了忘了娘。最早的厨师叫伊尹,商朝的宰相,河南人。不过那时候 美食 没有多少名堂,算不得菜系。但是从人类发展轨迹看,中原菜却是八大菜系的发源地,这点不用争了。

最早的成套菜品出现在陕西,从西周在长安建都,都城文化延续两千多年,造就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而且长安也属中原,按古代说法,长安是世界正中心,是真正的中原。可惜陕菜在宋朝后就很快衰败了。

再就是做过国菜的鲁菜、淮扬菜,还有闻名外邦的粤菜、闽菜,风靡全国的川菜、湘菜,赣菜、贵菜,苏菜、邦菜,徽菜、江淮菜,等等,哪个菜系都有足够的理由当老一。

我认为,真正讨论第一,还是不在八大菜系的豫菜。道理很简单,几乎国内所有名菜都有豫菜的影子,证明豫菜是根,其他菜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幅员辽阔, 历史 悠久。不管是南北还是东西纵深都比较大,由于气候、习俗、烹饪方法、地形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区域内经过漫长的 历史 演变而形成的一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 社会 所公认的地方菜肴。这就称之为“菜系”。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所以人们常说的“八大菜系”就是指: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制作工艺采用炒、爆、熘、炸、烹、煮、炖等。

中国的八大菜系及名次顺序是什么?

中国八大菜系包括: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其中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形成于清代初期,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1、山东(鲁菜)——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

2、四川(川菜)——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

3、江苏(苏菜)——宫廷第二大菜系,古今国宴上最受人欢迎的菜系。

4、广东(粤菜)——国内民间第二大菜系,国外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菜系,可以代表中国。

5、福建(闽菜)——客家菜的代表菜系。

6、浙江(浙菜)——中国最古老的菜系之一,宫廷第三大菜系。

7、湖南(湘菜)——民间第三大菜系。

8、安徽(徽菜)——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

潮州菜是在广东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潮菜主要以海味、河鲜和畜禽为原料,擅烹以蔬果为原料的素菜,制作精炒,加工多样。可分为炒、烹、炸、焖、炖、烧、烤、焗、卤、熏、扣、泡、滚、拌,刀工讲究,汤菜功夫尤深,其中以清炖、红烧、汤泡最具特色。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用料以肉类为主,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焗见称,尤以砂锅菜见长。

让民国大师念念不忘的豫菜,只吃过第二种,别的很少听说

说起河南 美食 ,很多人脱口而出就是: 胡辣汤和烩面 。来河南没吃过这两样,就好比去北京没喝过豆汁儿、去武汉没吃过热干面、去南京没喝过鸭血粉丝汤一般,不对味。但话说回来,从小食上升到河南的本帮菜—— 豫菜 ,很多根正苗红的河南人都说不明白有哪些代表作,是豫菜碌碌无名吗?怎么就比不上川菜辣子鸡和鲁菜九转大肠?

在几十年前的民国时期,豫菜一度火遍大江南北,祖籍河南项城的袁世凯就是民国豫菜推广先锋, 他生平最爱一家叫厚德福的豫菜馆子。著名现当代散文家、当年的 美食 博主梁实秋也给厚德福写了好多篇推文,软熘黄河鲤鱼焙面、炸核桃腰、铁锅蛋、瓦块鱼等......读来至今令人口舌生津,让这位民国大师念念不忘的豫菜 美食 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鱼肉好吃却不好做,稍不留意就会有腥味,豫菜瓦块鱼选的是肉厚的黄河鲤鱼或鲢鱼,取中段最好的部分,去皮后切得厚薄适中,还要避免把鱼刺切得过分碎段,鱼片外面裹上蛋白粉芡。温油入锅,炸黄,然后用上好的藕粉加冰糖,做成糖醋汁。趁热加上一勺热油,浇在炸好的鱼块上,最后撒上姜末,即可上桌。经过长期发展与改良,口味上也有了更多选择,要是不喜爱酸甜口,浓油赤酱做成红烧瓦块鱼也是口味极佳的。

梁先生还写道:  一盘瓦块鱼差不多快吃完,伙计就会过来,指着盘中的剩汁说:“给您焙一点面吧? ”顾客点点头,他就把盘子端下去,不大的工夫,一盘像是焦炒面似的东西端上来了...... 说起这豫菜中十分巧妙的“焙面”,还是豫菜中的另一道名菜——鲤鱼焙面更有说服力!

《雅舍谈吃》中写道,” 到豫菜馆吃饭,柜上先敬上一碗开口汤,汤清而味美。点菜则少不得黄河鲤 。”整条鲤鱼斜切刀纹,裹面糊入油锅炸透,浇糖醋芡,虽然也有多重做法,但与红烧相比,糖醋更能体现鱼鲜。

如今河南郑州、开封都有主打鲤鱼焙面的餐馆,老牌豫菜代表“ 阿五黄河大鲤鱼 ”就深得广大食客喜爱。从名字就能看出,这道鲤鱼焙面用的是正宗黄河生态鲤鱼,每条鱼还有自己的专属身份证。采用渔船上的传统家常做法,单锅现烧,肉质筋软,汤浓味鲜,挑起一块鱼肉,肥嫩爽口而不腻,鱼肉食完而汁不尽。上火回汁,下入精细的焙面,焙面虽然形状像是面条,实际却是马铃薯擦丝,然后下油锅炒成的,放入面才能不浪费汤汁,这就跟菜汤拌饭蘸馒头一个道理,热汁酥面,口感极妙。

这个核桃可不是我们平日里吃的树上核桃,而是由猪腰制成的。首先要将腰子切成长方形的小块,要相当厚,表面上纵横划纹,下油锅炸,火候必须适当,油要热而不沸,炸到变黄,腰块缩卷成圆形,刀口绽开,成核桃状,故名核桃腰。

炸到金黄的核桃腰要趁热取出蘸花椒盐吃,不软不硬,椒香满口,做法和口味都是典型的中原菜风格。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曾经在大师笔下熠熠生辉的豫菜现在却鲜为人知?大家可能不知道,1949年后,周总理经过各方研究,亲自决定采用豫菜为国宴菜,河南厨子为主厨,直到21世纪初,才重新改为淮扬菜。简单来说,豫菜讲究的是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缺乏川菜“辣”粤菜“甜”这样的特点,而且缺少年轻人去继承本帮豫菜的技艺,会做的不多,做的好吃的更少有。

期待豫菜在以后会得到好的发展,做出精致的中和之味,展示给全中国、全世界的食客!

豫倍忆餐厅怎么样

这是春节期间在三亚玩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个餐厅。实际上是海军预备役招待所的餐厅,但是可以对外。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大大的“预备役餐厅“的红色指示。可能是因为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来吃饭的除了住在这里的,还有就是海军自己的人,所以午餐的时候人也不多。我们带着孩子,每天中午都来这里吃饭。这里的价格跟外面大街上比起来,要便宜不少,而且做的味道也很好,很适合北方人的口味。从餐厅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家常菜主要是豫菜,尤其是羊肉烩面做的真是不错。是我在郑州以外吃的最地道的羊肉烩面。我们两个大人一个孩子(2岁半),每天中午点3个菜,米饭,或者炒饭,或者饺子,或者面条,基本上也就是8,90元,这还是春节期间提价15%的原因;因为有孩子,所以就没有点海鲜和肉类。特意比较了一下海鲜的价格,这里比南中国大酒店附近的海鲜饭店要便宜大概30元左右,还可以点野味。服务员也很好,还帮我们把椰子切开挖椰子肉吃,还和小孩玩。最后几天我们去吃饭的时候,一进门,我儿子就说,我们又来了。当然菜做的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和外面大街上的饭店比起来,已经好的太多了,在三亚,在大东海性价比很好。下次来大东海的话,还要争取住的离这里进一点。抄一句他家名片上的话:餐厅主要以豫菜、湘菜、粤菜、小炒、海鲜、野味为主,另有海鲜排档。

谁知道豫菜排名第几?求大神帮助

要说我们河南豫菜呀,那随然不在八大菜系之中。但是豫菜有特点,他有农家菜;有皇家菜;中类起全……!全国总排名是萼、粤、川、豫…所以我说是地四!

在北京哪里有好吃的河南菜的餐馆?

西五环杜家坎环岛向南900米有一个河南扒桌菜羊棒骨烩面他家有好多地道的河南菜,小酥肉,扣方肉,老家牛肉,蒸菜,荆芥变蛋,小焦鱼丸子汤,棒骨羊蹄烩面等等各种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