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过怒江很有意思,有关于怒江的介绍或图片吗?
怒江又叫潞江,它深入高原内部,向东南流经平浅谷地,河床坡度较小,水面较宽,流速不大。嘉玉桥以下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才叫怒江。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为怒江的中游,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折向正南方向,奔流在怒山与高黎贡山之间。大堑段两岸岭谷的相对高差可达3000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泸水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怒江在潞西县内端出国境,进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最后在仰光东侧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在中国境内长约2013公里,流域面积达12.4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出国境的水量比黄河入海水量还多。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怒江由贡山县进入云南后,流经怒江、保山、临沧、德宏等4个地州,从潞西市出境。怒江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怒江-萨尔温江全长3200公里,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长1540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8.7%。
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为1400米,最低为760米,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象骏马般地奔腾向南。怒江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据掌握的资料,这是仅次于美国西南部长约4600多公里,深达1830米的号称世界第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
怒江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湖泊遍布,比较著名的有泸水县高黎贡山的听命湖;福贡县碧罗雪山的干地依比湖,恩热依比湖,瓦着低湖等。这些高山湖清澈幽静,是由长年冰蚀形成的许多大小不等的“迷人湖泊”。湖岸原始森林密布,珍禽异兽繁多,古木参天,松萝满树,幽中显古,蔚为壮观。
怒江大峡谷内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立体气候产生的主体植被、珍稀动植物、名花异卉、稀世药材、树蕨、秃杉、落叶松、各种杜鹃、各种兰花、珙桐(鸽子花)成片成林地点缀着峡谷胜景的自然美。这些珍稀的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树蕨、秃杉、珙桐;二级保护的有三尖杉、清水树等;三级保护的有天麻、雪山一枝蒿等20多种。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有虎、灰腹角雉、热羚、红岩羊、金丝猴、叶猴、小熊猫(金狗)、齿蟾等。还有名目繁多的花卉。独特的民族风情:雪山林海、急流飞瀑、岩峰峡谷、汩汩温泉、座座溶洞、高山湖泊。配之以僳僳族传统的对歌,澡塘会、刀杆节,充满神州色彩的怒族“鲜花节”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独龙族剽牛祭天活动以及各民族的婚姻习俗、衣食住行、丧葬礼仪、祭祀活动、图腾崇拜等等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不少情趣。
怒江州地处濒临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的结合部,进入缅甸境内称萨尔温江,怒江——萨尔温江全长3200公里,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奇异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怒江全境沟壑深切、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景观;境内群山横立、江河纵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由北往南纵贯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以及云岭山脉,切割出三条深邃悠长、神秘莫测的大峡谷,被人们称为怒江大峡谷或东方大峡谷。怒江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第二大峡谷。
怒江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公路里程638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中僳僳族占总人口52%,白族占28%;怒族占6%;普米族占3%;独龙族占1%。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阔时”、“鲜花”、“卡雀娃”等众多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1954年由丽江专区析出泸水、碧江、福贡、贡山4县成立怒江僳僳族自治区。1956年成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957年改怒江僳僳族自治区为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但直至1973年,均由丽江地区代管,兰坪县由丽江专区划入。1961年我国政府根据《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收回的片马地区归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管辖。
怒江州以其山雄川秀、民风朴实、特色明显向世人展现一个独具魅力的世界。到怒江旅游,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峡谷、高黎贡山、丙中洛、碧罗雪山、石月亮、听命湖不可不游。
从昆明到六库大约有600多公里,中途需转车,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
第一条:昆明→保山→六库(昆明至保山可坐飞机)
第二条:昆明→大理→六库(昆明至大理可乘飞机)
另外昆明西站有长途客运班车直达。
怒江少数民族的风俗
怒江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公路里程638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中僳僳族占总人口52%,白族占28%;怒族占6%;普米族占3%;独龙族占1%。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阔时”、“鲜花”、“卡雀娃”等众多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僳僳族简介
僳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僳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僳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僳僳族,都有春浴之习,届时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带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温泉处沐浴。 丽江地区的秀兰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后三天,水将变浑,据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饮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兰河的水做饭,饭呈红色,清香可口。届时还要进行蒸汽浴,沐浴后可治风湿病。沐浴期间,大家一同野餐,是僳僳族民间规模较大的郊猎野餐活动。
僳僳族民间婚丧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杀猪宴客。在请客时,不论猪肉、羊肉(或牛肉)都愿放入一 锅煮若是有贵宾至,还要煮乳猪招待,以两个月刚断奶的小猪为最好。待客要吃独品菜,就餐时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余可以带走。福贡的一些僳僳族,在遇有客人光临时,主人常用核桃仁、生姜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内捣碎,盛入木碗加盐待客。僳僳族待客饮酒最富民族特色,饮酒时两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使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称“同心酒”,至亲密友见面时常用这种喝法。
白族家庭里,传统习惯上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怒族人非常讲究礼貌和团结互助。而他们的"迪目瓦"结婚纪念则更富于人情味。只有和睦相处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夫妇才有资格举行这种仪式。在仪式上,主妇要把好酒好菜奉献给村里的老人。
怒族的剽牛是杀牛祭天的意思,仪式颇为隆重。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牛被牵着绕屋六圈,然后栓在树上,给牛披上毯子,挂上串珠。杀牛者先要喝同心酒,然后几个人用锋利的长竹签把牛刺杀。
普米族在满十三岁时,要举行成人仪式,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了。仪式前一天,有条件的要杀猪宰牛。做成人礼的少年,按年龄顺序,男子站在火塘上方,女子 站在下方,依次用右脚踩一下猪膘,左脚踩一下粮袋,再向锅桩连磕三个头,表示敬天、地,灶三神,然后向长辈和兄长、姐姐磕三个头,感谢养育和关照之恩。受 礼的人要说一些祝福的话,并给一点钱物。最后由父母带着到附近亲戚家向长者磕头,以求祝愿。从此以后,他们就要穿成人装,男子上穿 右襟短衫,下为长裤;女子上着右襟短衫,下为百褶裙,腰系彩带,头包耗牛尾编成的假发结。成人礼后,他们就可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
殷勤礼貌、热情好客是普米族的传统美德。大年初一这天,他们会到村口争相邀请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到家里作客,由于大家都把能请到客人当作是一件吉祥快乐的好 事,有时候会因为来往的行人少,就出现了几家争抢一个客人的热烈场面。若是行人请不到,就请村里那些有德才的人。如果还请不到,就到山上“请”一块石头回家作 “客”。
普米族同其它民族共同杂居,友好相处,在衣、食、住等方面受到各民族的影响较大。如兰坪的普米族受到白族的影响,丽江和宁蒗的普米受到纳西族的影响,男人 喜穿短衣宽裤,披白羊皮领褂。永胜、宁蒗一带的妇女喜包大头帕,扎耗牛尾和丝线盘于头顶,穿大襟衣,系百褶长筒裙,用宽大而染有红、绿、蓝、黄色的彩带束腰, 有的还在背上披一张洁白的长毛羊皮。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爱穿青、兰、白色大襟短衣,外着色彩鲜明的黑、白、褐色的绣纹坎肩,并配以闪亮的银扣。长裤外系围腰 布,编发辫,有的喜佩红,白色珠饰,有的喜带耳坠银环。富裕人家在颈项还要挂上珊瑚、玛瑙和珠料,胸前佩带“三须”、“五须”的银链,手戴镯圈和宝石戒指等。
春节是普米族最重大的节日。除夕之夜,各村寨放炮三响,吹响牛角号后,各家各户才吃丰盛的团圆饭。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节日,多在冬腊月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节日,多在冬腊月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图无法上传
也可能是我不知道怎么上传
呵呵
二、云南怒江州
云南怒江介绍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万人。 自治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境内主要聚居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境内多的飞禽走兽。兽类主要有:野牛、野驴、羚羊、岩羊、麝、水獭、旱獭、金丝猴、小熊猫、小灵猫、孟加拉虎、金钱豹、龟纹豹、狗熊、大马熊、野猪、狐狸、牛羚、鬣羚、马鹿、长臂猿、大灵猫、穿山甲等。鸟类主要有:孔雀、绯胸鹦鹉、红腹角雉、白尾稍红雉、血雉、火尾雉、绿眉马鸡、雉鹑等等。这些动物中有不少是属于稀有珍贵的动物,所以,怒江州也有“小动物王国”之称。 由于怒江地区地处濒临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奇异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怒江全境沟旧社会壑深切、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景观;境内群山横立、江河纵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由北往南纵贯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以及云岭山脉,切割出三条深邃悠长、神秘莫测的大峡谷,被人们称为怒江大峡谷或东方大峡谷。 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境内的“三江”峡谷地带,从峡谷底到梁峰顶,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各种野生动物。 (一)怒江风味美食: 漆蜡妙食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州都产漆蜡,其中尤以福贡县为最多。 漆蜡,当地土著民族称之为漆油。它是从漆树籽中榨出来的油,这种油冷却后凝固成块,颜色比黄蜡稍浅,所以商品名又称为漆蜡。漆蜡可以食用。制作方法也在翻新。有的把漆蜡溶化后,混入猪油、菜油、核桃,比例约为2比1,待冷却后凝固成固体油,携带十分方便。当地居民也用这种油,作为亲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 峡谷僳僳族、怒族群众,用炼得滚烫的漆油炒米酒,炒仔鸡给病人或产妇滋补身体,益气补务功效显著。还有人用漆蜡混合蜂蜜、贝线蒸制服用,可治疗肺结核症和气管炎。此外,漆蜡还是制作高极香皂的原料。 漆蜡的妙食,可以说是当地僳僳族、怒族人民的拿手戏。他们制作的佳肴漆蜡炖鸡,香味浓郁,在滇西北已享有盛名。 酒焖鸡(独龙语称“夏热阿”) 即将鸡连骨剁成块,用油爆炒,放入大量的烧酒,一只鸡约放二三斤白酒,一般不放盐,只放些野花椒,在火上焖食。其鸡味酒香四溢,亦颇鲜美。酒焖荷包鸡蛋也类似这种做法,一般是十个鸡蛋放一斤酒。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长的一种青嫩的竹笋,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状晾晒成干菜(独龙语称“美皓”),食前以热水浸泡,常用来炒肉食和做汤料,味鲜美爽口。制成的酸笋是将鲜笋剁碎,舂打至绵软,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汤,去暑解渴,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打茶 独龙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习惯,可能是受到邻近藏族习俗的影响。独龙族不种茶,多购买砖茶,煮沸后就饭食而饮。打茶常用来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个长约70公分,口径约10公分的竹筒,内置一个上下活动长约90公分的带竹柄木塞。筒中放进少许盐和熟的动植物油脂,如猪油、肥肉丁、鸡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苏麻籽,也有加入调好的鸡蛋,再将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后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复打茶,再倒出饮用。其色浅褐,味咸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种滋补饮料。 醋酒 醋酒主要用玉米、高梁、大麦、或小米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先把粮食煮熟,冷却后拌入酒曲,装进洗净的大瓮中,封口发酵十天左右,待透出很浓的酒香味时,取出一些酒糟,对进温水,再用木瓢挤压出汁液,经过滤后,便是食用的醋酒了。这种酒只有17到18度左右,味淡且略回甜,富有营养。喝后既解渴又爽口,有提神解乏之作用,还能增进食欲,是当地僳僳族群众不可缺少的饮料。近年来,人们风趣地将醋酒称为“峡谷啤酒”。 肉酒、蛋酒 肉酒和蛋酒是怒族人喜好的一种高级滋补食品。怒语将肉酒和蛋酒称为“侠辣”和“巩辣”,译成汉语就是“肉炒的酒”和“鸡蛋炒的酒”之意。 肉酒和蛋酒就是用鸡肉或鸡蛋作引子制作的酒。用鸡肉(用野鸡或其它兽类的瘦肉也行)为原料,先把肉砍剁成小碎块,在锅里放上酥油或菜油,等油炼好后,把肉放进去,炒至又黄又脆时,稍退火,再倒上烧酒。酒的多少由吃饭的人多少为度,然后盖上锅盖焖上五分钟左右,从锅里取出,连肉带酒一块吃。如果没有肉,用鸡蛋也行,做法也一样,那就叫“巩辣”,意思是“炒鸡蛋酒”。 这种精工调制的肉酒和蛋酒,鲜美清香,甜辣适中,而且具有滋补身体,健骨舒筋的特殊功效。 (二)怒江的手工艺品: 撑廾麛草果项链 是因利用不知何种草果而得名。这种撑廾麛草生长在高山绝壁的山缝之中。传说人们常见老猴子摘这种草果给小猴子吃,人们为保佑自己的孩子,也冒险采摘这种草果,串成项链戴在孩子的身上,以避邪驱灾。现在人们常给小孩和远离家乡的亲人佩戴。 藤编手镯 是利用生长在深山中一种稀少、特有的红色蔓藤制作而成。据说这种红色蔓藤生长地区周围只要有人居住或有人长期活动就会死亡,因此采制极其困难。 妇女佩戴这种藤编手镯向人表示自己男人的勇敢和对自己的忠爱。 兽牙顼琏 过去是富裕的象征,项链价值是以野兽牙数多少和野兽的凶猛程度来断定。 弩弓 是现存的比较原始的狩猎工具,由比较坚实的木材制作而成。用牛筋作为弓弦,配以竹箭和箭囊。这种弓弩的穿透能力非常强,在5米远的距离上,能将居民楼的家庭木门射穿。出于安全,在购买时,如不特别要求,一般弓弦是用麻绳代替。竹箭是用生长在海拔2700米左右的一种有节实心竹削制而成,这种实心竹异常坚硬。过去居民用此竹削尖作为武器,据说能刺穿熊皮。过去箭头涂有猎人自制的毒药,只要射穿兽皮,野兽就会抽搐而死。近些年因禁猎,已经禁止使用。 箭囊一般由兽皮制作而成,打猎能手的箭囊一般用熊皮制作,以体现猎人的勇敢和成绩。 独龙毯 是独龙族妇女手工织的毯子,它的原材料是山上野生的和自己种植的麻, 将麻搓成线后,用多种植物的液体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独龙毯质地结实耐用,可防雨,也可用来作垫盖被褥一类。一床讲究的独龙毯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以至提综、引纬、打纬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使用多种不同的器具。如今,身披精美的独龙毯已成为独龙人民特有的传统服饰。 独龙族背篓 这种背篓是以一种生长在中缅边境担当力卡山,海拔2800至3000千米地方所产的一种独特实心无节竹为原材料制作而成。这种背篓是独龙族人民的主要装载工具,非常结实耐用。现在人们多当工艺品来装饰家居。 (三)怒江植物类特产: 珙桐 珙桐树,外国人又叫鸽子树,我国俗名酒梨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叶广卵形,基部心形,叶边有锯齿。为什么叫鸽子树呢?因为四、五月间,它洁白的花盛开时,花的基部两瓣乳白色的巨形苞片,往往随风起舞,好象鸽子展翅飞翔,是世界珍贵的观赏植物。 珙桐树为我国所特有,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部、四川、贵州和云南的少数山区。我省仅滇东北的绥江、彝良、镇雄,滇西北的维西和贡山有。世界各国都有珙桐树,是自一九零三年英国从我国引种后而陆续栽培出来的,而我国却由于历史上砍伐太多,现在反而稀少了。近几年来,我省植物园已开始栽培研究,珙桐树必将成为美化我产园林的重要树种。 黄连 黄连上品出怒江,绝非海外奇谈。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上生长的黄连,其根茎中央髓部无实细胞,空心,成为云南黄连中的独特品种,称为空心黄连。怒江空心黄连与其它各地实心黄连相比较,它的根茎细、重量轻,味道特别苦。 怒江空心黄连大多栽种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林地。怒江多雨多雾,空气湿润、新鲜,腐质土松软深厚,是黄连生长的最佳地域。 黄连从栽种到开挖至少3年。每年需要锄草培土两次。从采挖黄连到烘干、撞须、簸净,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僳僳族老大娘的辛劳和怒族姑娘的精工劳作,怒江黄连跃为云南黄连中的上品是来之不易的。 怒江兰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兰花品种繁多,分布极为广泛,世界各国均有栽培。自古以来,兰花就是花卉爱好者喜好的栽培的上品花种之一。 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土地肥沃,雨量充渍,气候宜人,是盛产兰花的天然园地。从白皑皑的高黎贡山之巅到奔腾不息的怒江两岸,根深叶茂的怒江兰遍布峡谷,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据栽培兰花的一位巧工花王宣称:怒江兰花种类居滇之首,品种优良的兰花在峡谷应有尽有。他还毫不含糊地说:“怒江是兰花的故乡”。早在数年前,他将自己亲手采集来栽培出的40多种兰花奉送给来访的一位友人。据说这位不速之客并非偶然光临,他是一位对世界各国的兰花有较深研究的人,是慕怒江兰之名,专程寻找兰花来的。 怒江,春有素心兰和似蝴蝶飞舞的双蝴蝶兰及孤芳自傲的单蝴蝶兰,还有红、黄、白、绿各色的大雪兰、小雪兰和独簪兰;夏有花骨朵成串,迎风飘香的夏慧兰;秋冬有如猛虎怒吼的虎头兰、陈香兰;还有那久居峡谷深处的种种幽兰,它们披着神秘的雾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峡谷又增添了几分仙山灵气。 贝母 怒江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是两座天然药材宝库,较珍贵的药材——贝母就出产在这里。 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宜于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地带,植株矮小,颗粒圆滑,形如珍珠,当地人根据它的形状命名为“高黎贡山珍珠贝”、“碧罗山尖雪珍珠”。 盛夏,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冰雪消融,山间草甸百花萌发之时,是采集贝母的最佳季节。每年夏季,长年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手持长刀,背上采挖药材的工具,纷纷到雪山草甸地段采挖贝母。 虫草 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顶上,生长着一种稀有的药用虫草。这种药用虫草属鳞翅目蝙蝠科,是一种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虫草菌。 虫草菌是一种真菌,一般来说,一般秋季节进入虫体,被害昆虫越冬期间,虫草菌能在虫体中毓,翌年夏季从虫体中生长出来,故而有“冬虫夏草”之称。 医书记载,虫草是著名的滋补药品。虫草药用有效成分为虫草酸,一般含量为虫草的7%左右,乃为上品。在中医处方中常作重要引剂,功能补肺益肾,主治虚劳咳血,腰酸膝疼、体质虚弱、贫血等病症。 怒江是我国虫草主要产地之一。每年夏末,当地的贸易部门个体山货商,在峡谷的曲径小道上繁忙奔波,争相收购稀有的药材虫草。 灵芝 在怒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可供药用的植物。灵芝就是其中之一。灵芝,人类将它神化为“灵芝仙草”。“灵芝仙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给峡谷增添了几分神采,几分撩人神魂的魅力。 灵芝亦称“木灵芝”,属多孔菌科。也有称它为“紫蓝”、“紫芝”、“菌灵芝”、“灵芝仙草”的,还有的地区以它的形状命名,比如花伞形状的,称“花伞灵芝”,鹿角状的,称“鹿角灵芝”。对灵芝的美誉大体相同,是补神化了的一种“仙芝灵药”。灵芝,性温、味甘,功能益精气,强筋骨,主治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灵芝也可供观赏。 据记载,灵芝是腐生菌类植物,菌盖肾形或近圆形,也有花瓣状的。表面有纹理,紫褐色,似有漆样光泽,质地较硬,背面呈淡棕色,有小孔。菌柄细长,柱形或树枝形,直立或扭曲,紫黑色,着生于菌盖的底侧。灵芝适宜于深山密林中生长,或是生于悬崖峭壁老树、枯木根上。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均有分布。 面粉树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腊竹底和独龙江的马库,有一种树,当地群众称它“斯叶黑”,意思是能出面粉的树。“斯叶黑”一般生长在阴凉的深箐里,树高可达十几米,成树直径达1米,树叶宽1米左右,长3米多,与芭蕉叶十分相似。 “斯叶黑”含有大量淀份。七、八月份是其淀份成熟的最佳时期。当地群众获取这种面粉,可算是行家里手了。他们先将成绔砍来,用木棒或斧头在绔杆上不断地敲击,淀粉便一团团震落下来,晒干即成细粉.
三、怒江州六库的钻石名座KTV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就在怒江州六库镇新城区山水蓝岸一期(农业银行上20米,西城派出所斜对面)
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介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怒江州总面积14703平方千米,人口52万,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51.6%。辖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两个县和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五、关于云南怒江介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总面积 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万人。
怒江两岸的山岭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水流声如怒吼,故名怒江。两岸有许多飞瀑流泉,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色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设在六库,共辖泸水、碧江、福贡、兰坪和贡山5县。人口45.4万人,有傈僳、白、怒、普米、独龙等少数民族。怒江和独龙江在境内高山峡谷中流过,为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的主要地段,高差多达4740多米,长达621公里。两岸有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群峰雄峙,横亘千里,其间的怒江奔腾咆哮,沿江多急流、险滩、峡谷、溪流、瀑布、翠竹绿林,云雾拥山,景色壮丽,有“东方大峡谷”之美誉。
在贡山还发现了古老的岩画,怒江及其支流独龙江上,还保留有溜索、藤桥、铁索桥等各式桥梁,宛如一座活的桥梁博物馆。
傈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怒族有“仙女节”、独龙族有“卡雀哇”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傈僳、怒、独龙等民族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傈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____并存。
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境内的“三江”峡谷地带,从峡谷底到梁峰顶,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栖息着种类繁多。
怒江是我省高山河谷探险和考察民俗的重要旅游区,六库距昆明635公里,至大理235公里,至保山1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