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人餐厅的第一家
世界第一家机器人餐厅(The robot restaurant)最早在2010年济南出现,由山东大陆科技有限公司斥资5000万元的“大陆机器人自助餐厅”总面积2300平方米,是全球第一家以“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娱乐”为主题的科技概念体验餐厅。开业期间,引来国内外媒体上百家,各大媒体报刊争相采访报道,国外主流媒体有美联社、法新社、新加坡电视台等。大陆机器人被美国广播公司评为全球十大应用机器人之一。
机器人餐厅一经推出便引得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大陆机器人餐厅被美国广播公司评为全球最具实用性的十大机器人应用之一
2012年4月22号,全球首家机器人餐厅再度升级亮相山东济南,引起相关领导及媒体等各界个关注。但开业5个多月,因公司人员涉嫌传销而关门。 开店的周先生据说有的是钱,眼下最爱的事情就是自己组装和捣鼓那些机器人。机器人1号是店主人专门从韩国订回来的,只有二三十厘米身高,样子很Q。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都麻利得很,还会玩几下太极。2号和3号才是地道的侍应生,球型的脑袋很可爱,圆眼睛还会一闪一闪。店主人事先把餐单的编号输入它的程序,它会用身体下面的小轮子“静叽叽”走到你的台边,然后闪着脑袋用70年代科幻片中机器人的标准声音问你:请点餐。
这时你就可以举着餐单对着它说:M16。过个大约30秒它会重复你:M16;你要再大声喊一下:跟饭(或跟意粉)。30秒后,它又回复:跟饭。如果你还要点饮料,就要再跟它说:C102。还是30秒后,他回:C102。你再喊:少糖少冰。他再回:少糖少冰。过了30秒后如果你没有其它指令,它就会问你:是否点餐结束?如果你答是,它就又“静叽叽”走掉,回去指定的座位或者其他台。
对机器人侍应生,只能按照餐单的编号来点,绝对不能说:白汁蘑菇鸡扒或者黑椒汁肉眼,否则它就会晕掉;它的接收可能还没那么好,所以跟它说话要像跟一个耳背的长者,要大声“嗳”;等它答复,也一定要有耐性,不要以为它坏了,它只是反应慢而已。
其实店主人也说,机器人的程式设计还没那么好,所以还只是简单地使用,大部分时间都是1号在做秀多点,2号、3号比较轻闲。店里吸引的小朋友很多,小朋友好奇心强,分分钟会搞得机器人晕掉、坏掉,所以每逢机器人侍应生出来干活,店主人都小心地伺候在侧,这种场景,大部分餐厅里是看不到的。
二、碧桂园餐饮机器人集大成之作,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正式开业
6月22日,碧桂园旗下千玺餐饮机器人集团打造的FOODOM天降 美食 王国正式开业。与一般餐厅不同,这是集合中餐、火锅和快餐一体的餐饮旗舰店,且餐厅所供应的食物均由机器人“厨师”掌勺,而前台接待、地面配送等服务,也均由机器人完成。爆棚的 科技 感,让这家餐饮综合体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 科技 含量的全新餐饮场所。
同一天,千玺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二代煲仔饭机器人和迷你雪糕机器人率先获得由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颁发的中国首张系统集成餐饮机器人CR(China Robot Certification)证书,开创了行业先河。这一方面代表了国家权威机构对千玺餐饮机器人的正式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千玺集团在餐饮机器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智慧餐饮的集大成者、行业创新升级的领军人。
目前,千玺餐饮机器人已经受到市场和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认可。22日,千玺集团与北京北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辰集团”)宣布,将围绕北辰旗下所有会展中心智慧餐饮供应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比如北辰集团打造的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而千玺集团也将同步进驻。该中心将作为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使用。千玺集团将在此提供24小时智慧餐饮服务,向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工作者展示智能 科技 与中国 美食 文化的完美融合及领先应用。
对于碧桂园来说,此番开业的天降 美食 王国既是机器人餐厅的旗舰店,更是该集团 科技 成果的集中展示区。其自主研发的超过20多种最新餐饮机器人均在此亮相,这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碧桂园自2019年进军高 科技 以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中国科学院赵淳生院士评价说:“千玺机器人餐厅创新地实现了软硬件融合、人机融合,较好达成了机器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动精确性、作业平稳性、布局多样性,在目前餐饮机器人行业中技术最先进、业态最完整、产品最丰富,不仅在很多方面填补了行业空白,还具有标杆意义和研究价值。”
千玺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从今年初开了第一家餐厅以来,集团已经开了多家机器人餐厅,包括火锅、中餐厅的单业态店面和新开业的餐饮综合体。多家餐厅营业情况超出预期,未来将在更多城市和地区布局,致力于打造全球范围内兼具 科技 、 健康 、体验和口感的智慧餐饮头部企业。
逾20机器“厨师”亮相最IN餐厅
FOODOM天降 美食 王国,其实是碧桂园千玺集团在今年以来所开的第6家机器人概念餐厅,集多家门店之大成,这家新店面积约2000平米,共有20余种、共40余台餐饮机器人厨师集中“上岗”,供应近200个菜式,部分菜品最快实现秒出,可同时为近600客人提供视觉和味蕾的 科技 盛宴。
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 科技 。当碧桂园千玺集团决心填补餐饮机器人这个空白开始,其所走出的每一步,所开的每一家餐厅,都无异于一次成绩检测。
从2020年1月12日机器人中餐厅开业至今,千玺集团已经完成了多款餐饮机器人的开发迭代升级,而这些迭代的成果,都在6月22日所新开业的天降 美食 王国中集中呈现。
具体来看,传送食物的云轨系统、汉堡机器人、单臂煎炸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14款设备,是在此前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迭代升级,升级后的机器人更加稳定、高效。比如第二代汉堡机器人出餐效率提高至20秒/个,比当前快餐行业巨头的出餐效率(约30-40秒/个)快了将近1倍;而火锅区双臂配餐机器人传菜能力也从第一代的400盘/小时提升到了850盘/小时,真正实现了配菜立等可取。
当然,天降 美食 王国里还引入了不少新面孔。例如首次全新推出了小龙虾机器人、粉面机器人、早餐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7款机器人新设备,极大丰富餐厅菜品供应数量和效率。比如早餐机器人实现了面点的冷藏、烤制以及豆浆、鸡蛋的保温自动售卖,出餐效率6-10秒/份。咖啡机器人实现了咖啡现磨制作、加冰、自动出餐等全自动无人化功能,可通过食客需求进行个性化咖啡定制,出餐效率达到45秒/杯。
据介绍,千玺餐饮机器人系统引入 美食 大厨作为机器人导师,进行前期菜品研发,在烹饪工艺标准化、菜肴原料标准化、灶上动作标准化、火候控制经验数据化、烹制过程自动化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及实验数据积累,通过机器人、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固定成熟的烹饪方法,实现菜肴的自动烹饪。目前,千玺餐饮机器人已完成中餐菜品烹饪工艺程序转化超过150道,煲仔饭菜品7种,不同版本的工艺30余种。
而且,在传统的手工烹饪基础上,机器人标准化烹饪能够让出品菜肴的质量更加稳定,解决品质不稳定、口味差异大等问题,同时也提高出品速度和生产效率。
与传统餐饮企业不同,机器人餐厅在食品安全维度,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在后疫情时代,使用机器人可减少人员接触污染,无论做菜,还是送餐环节,均可以无人化操作,突显食品卫生的“安全”元素,这也符合后疫情时代餐饮无接触发展趋势。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千玺集团为武汉提供的24小时无人化自动出餐的煲仔饭机器人,便在实际运用中广受好评和关注。
剑指全球顶级餐饮企业
2019年初,碧桂园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 科技 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布局地产、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三大主业,驶入多元布局、协同发展新航道。对于进军高 科技 这一大胆的跨界,碧桂园高层曾在内部表示:“ 科技 是推动人类 社会 进步的源动力”,因此,碧桂园要努力成为一家高 科技 企业,助力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无疑,在资源稀缺的当下,唯有 科技 进步才足以推动中国 社会 的进步,脱离 科技 去谈生产力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助力国家 科技 进一步,是碧桂园 社会 责任和人文情愫的体现。
目前,千玺集团拥有核心研发团队300余人,旗下智源 科技 已立项80多个研发项目,已累计提交超500项专利申请,今年4月,千玺集团的机器人组装工厂正式成立,承接集团自主研发的各类餐饮机器人产品的样机试制到批量生产业务,为进军单机餐饮机器人设备市场提供强有力支撑。
市场上,千玺集团已打造6家机器人餐厅实体店,涵盖中餐、快餐、火锅、煲仔饭等多个不同品类,并在东莞市麻涌镇建设60000平方米中央厨房,以标准化模式保障机器人餐厅和单机设备的原材料供应,未来还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建设更为先进的中央厨房。
该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千玺集团业务已覆盖后端供应链生产(中央厨房)、机器人生产、餐饮门店运营及机器人单机设备运营等全产业链。未来将以中央厨房为依托,进一步覆盖大湾区等经济核心区域,同时实现机器人单机设备的批量量产,预计量产单机机器人5000台。
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希望将天降 美食 王国餐厅打造为机器人的展示区和应用区,在这里,自主研发的每一种单机设备机器人,都将得到充分运用和检验,并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迭代,为后续进步一量产铺平道路。
另据透露,千玺集团新研发的单体机器人设备也将进入市场,与机器人餐厅成并驾齐驱之势。此前,煲仔饭机器人通过改造,组装成灵活的单机设备,在疫情期间成功支援湖北抗疫,为医护人员提供无接触式餐饮,并且达到24小时无间断运作,便是单机机器人一次极为成功的试水。接下来,冰淇淋机器人、汉堡机器人、咖啡机器人也将推出市场。可以想见,不久之后,人们在景区、社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有机会享受到碧桂园出品的机器人厨师提供的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事实上,无论煲仔饭单体机器人驰援武汉,还是与北辰集团合作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提供24小时智慧餐饮服务,都是千玺集团在机器人餐厅之外,努力拓展着机器人餐饮的外延。
而该集团未来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医院、社区、学校、写字楼等公共区域;二是线下开设FOODOM机器人餐厅,以中餐、快餐、火锅为三大主营业态;三是提供传统餐饮空间智慧化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机关单位、大型企业食堂等。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仍将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力量。2019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预计2020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为此,碧桂园千玺集团在发布其战略目标时提出:将以 科技 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推动传统餐饮业的智慧化,提供先进的餐饮业服务升级解决方案,做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餐饮设备制造商;同时,引领智慧餐饮新 时尚 ,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集开发、生产、运营、供应链体系于一体的智慧餐饮集团。
碧桂园餐饮机器人的开发与运用,是机器人事业的一小步,却是人类餐饮革命的一大步。碧桂园认为:“这是一条对人类 社会 进步有帮助的路,它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未来一定会有发展的机会。”
三、首家AI食堂,所有菜都出自机器人“大厨”之手
30秒快读
“这些菜全部都是机器人做出来的吗?”68岁的郭奶奶一边吃一边拦下路过的服务员好奇地问。
第一次来这家食堂吃午饭,看着面前的西红柿炒蛋和红烧肉,她始终不敢相信这是那个“大胳膊”做出来的。
郭奶奶所在的食堂是虹桥路1004号的AI社区食堂,也是上海首家AI社区食堂,由虹桥街道和上海熙香艺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食堂内有自助中餐区、无人面挡区、自助结算区、网订柜取区、数据中台区、智慧小吃机六大区域。
作为AI食堂,没有高 科技 的“刷子”怎么行。在AI食堂,所有菜品和面类都出自智能烹饪系统和无人机械臂。
01 机器人大厨以一抵百
走进AI食堂,《IT时报》记者就被两边的无人机械臂吸引住了。
熙香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械臂会将中央工厂出品的净菜放入对应的智能烹饪系统中进行煎炸烤蒸煮、收汁回温等步骤,一般蔬菜烹饪3~5分钟、荤菜烹饪5~8分钟、焖炖类荤菜烹饪需要20~30分钟,可同时完成100份菜品烹饪。
大荤8元一份,小荤5元一份,素菜3.5元一份,价格亲民。
如果想换个口味吃一碗面条,机器人大厨也可以满足你。在无人面挡区,“大厨”正忙碌着。记者将空碗放到取面位,无人机械臂就能够感知到“订单来了”,它会到压面机口用汤篓取出生面条,放入煮面锅里。出锅后机械臂还会将汤篓抖几下沥水,娴熟得像一个专业厨师。
随后,机械臂会将面条精准地投注到空碗中,面碗自动运至面汤龙头前加汤,再传送到取面位,一碗面条就出锅了。旁边配有雪菜、大排、辣酱等十多种自助浇头,用餐者自行选择。
一碗面从下单到完成,无人机械臂只花了一分半钟,比起平时在面馆等面的时间缩短了至少5分钟。看着机器人大厨的“神操作”,好几位用餐者都纷纷来到面挡区,点上一碗面。
除了中餐和面类,AI食堂还在临街的位置设置了24小时智慧小吃机,这也是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明星展品,集储藏、接单、生产、打包、节能等功能于一体,手机扫码,无触下单,很适合疫情防控时期使用。在菜单上,有雪菜肉丝面、三鲜面等种类,满足不同人群口味。
02 摄像头识别菜价
目前,这家AI食堂的自助中餐区和无人面挡区都是采用了自助结算的方式,就餐者只需要将餐盘放置在结算区,系统就可以识别每道菜品价格,并算出总价。
与带芯片的盘子不同,这家食堂使用的碟子是可降解的一次性餐碟,系统是如何识别的呢?
在结算区,《IT时报》记者发现,结算系统采用的是智能视觉结算,用餐者只需将餐盘放在AI识别智能结算台上,摄像头自动抓取菜品图片,和系统中的图片样品进行比对,识别菜品价格。为了更快速地结算,工作人员会提前将一碟菜样放在餐盘的不同位置,一种菜品大概会更换九次位置进行图片采集,增加识别的准确度。
正在录入菜品图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芯片会增加盘子的重量,轻便一些的可降解盘子更适合老人使用。用完之后可以直接回收降解,也保证了用餐的卫生安全。”
系统算出价格后,用餐者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数字人民币等方式支付。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可以直接刷敬老卡。对于老年人可能忘记带卡或者卡易丢失等现象,食堂还会帮助老年人进行人脸识别,绑定个人信息,下次结账直接刷脸就可以了。
就人脸的隐私安全问题,熙香CEO李明告诉《IT时报》记者:“我们的平台不储存用户信息,由银联作为终端支持,我们把用户信息传输到银联,形成有效交易。我们也不会强迫老人录入信息,老人也可以使用现金。”
“这里结算方便,可以刷敬老卡,也可以付现金。但是结算之后没有小票,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郭奶奶说。
快捷的结算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希望自己花的每一笔钱可以通过纸质的形式查阅,在智能化的快车道上还是要考虑到老人的生活习惯。
03 老年人社交新场景
“老年人去菜市场不方便,做菜也做不动。”89岁的蒋奶奶告诉记者,“以前家里请钟点工,自从有了这个食堂,我们就来这里吃饭。”和蒋奶奶一起来的还有她的老伴93岁的张爷爷,旁边放着一张轮椅。老两口行动不便,开在家门口的食堂对于他们来说很友善。“中午多打一点菜晚上吃,一天的伙食就解决了。”张爷爷说。
《IT时报》记者了解到,虹桥街道会在高峰期安排志愿者到食堂引导。老人到了自助中餐区说出自己需要的菜品,志愿者就可以帮老人打好。“因为刚刚开业,所以志愿者可以帮助老人熟悉用餐流程。之后,我们会改成机器人分餐和打包,真正实现智能化无接触用餐。”配菜区工作人员介绍。
李明告诉记者:“这里的设置更偏向老年人群,在菜品上少油少盐、松软清淡;环境安排上,会优先考虑老年人的习惯,所有座椅都是采用沙发的形式,地面铺设防滑砖等。有老人反映空间比较小,用餐高峰时比较拥挤、电子屏幕显示不够明显等问题,我们也会把这些建议考虑进去。我们希望把AI食堂打造成老年群体新的社交场景,来这里的老人能够找到归属感,体验智能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美好。”
每天不到11点,就会有很多老人陆续来到食堂,他们坐在就餐区的沙发上,闲聊着等待餐厅的营业。AI社区食堂不仅为他们提供智能化的社区生活体验,也带来了新的社交场景,让老人在吃饭之余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对此,虹桥街道服务办表示,社区AI食堂位于居民区、白领园区的“双区域”交汇地,增加餐饮业态可以整合资源,让周边的“白领+白发”群体有多种用餐的选择。机械臂烹饪的菜品能更精准地控制油盐摄入和营养配比,为老人提供更营养的饭菜品类。
据《IT时报》记者了解,AI食堂接下来还会利用数据中台区进行用餐数据收集,用户可以通过录入个人信息,比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数据中心会根据提供的身体信息和用餐习惯自动推荐和搭配营养菜单。而刷敬老卡的老人也可以通过录入人脸信息,在门口大屏上查看个人数据。除此之外,食堂还会和营养师合作,推出像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适合吃的菜品和数据中台菜单,帮助他们优化自身饮食的 健康 习惯,更好地关注老年生活。
对于社区AI食堂的发展与推广,虹桥街道服务办表示,下一阶段,社区AI食堂会积极发挥辐射作用,未来将在邻近的6个居民区开展送餐服务,方便老人就近用餐,推进虹桥街道老年助餐服务集中配送全覆盖。
编辑/潘少颖 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
图片/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在看」「留言」,你想尝尝机器人做的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