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事情啦!!!谁知道呀。。

法西斯统治时期-法西斯的由来

在意大利近代的复兴过程中,民族主义充当一面旗帜,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促进了这一伟大进程的完成。然而,统一后的意大利开始了初步扩张,于是,民族主义蜕化成了民族利己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反动的民族沙文主义即国家主义驱使下,意大利最终离开了三国同盟集团而加入了协约国方面。一战结束后至二战前的意大利为了报复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及实现领土进一步扩张的野心,肆意发动侵略战争。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墨索里尼逐步掌握了政权,法西斯主义最后形成。

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至思想领域里都广泛地存在着。民族主义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信自爱,但同时也应当是对别的民族与国家的尊重。健康、科学的民族主义能使人们避免民族虚无主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使一个国家永葆生命青春并蓬勃发展。但是扭曲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却能转变成民族沙文主义、扩张主义,使本是民族精神和灵魂的民族主义成了民族理性的腐蚀剂。通观意大利近代从四分五裂中实现统一,到20世纪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民族主义由低沉到上升,直至偏离了正常轨道而一步步演变成极端民族利己主义、反动的民族沙文主义,最终到法西斯主义的线索。在当今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又一次兴起的时候,重温意大利的这段特殊的历程,仍能给世人以启迪和思考。

一、民族主义促进了意大利的统一与独立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70年代最终完成统一的近1400年里,意大利连续不断地遭受外族入侵,时而为一国控制,时而又成了列强逐鹿的场地。10世纪以后,德意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围绕着意大利相继展开了争夺。恩格斯曾指出:“自帕维亚会战以来,在波河流域的战场上,间接决定着法国和德国的命运,直接决定着意大利的命运。”当15~16世纪欧洲大陆上许多国家已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时,意大利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俾斯麦语),意大利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扶持下也相互争战,造成严重的分裂状态,割断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往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虽早于任何其它一个国家,但终因恶劣的形势变化而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18世纪下半期,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原是英国的殖民地的美国变成了独立的国家。随后,与意毗邻的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特权被剥夺,封建专制的束缚被解除,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国际斗争的成功激励着意大利,意大利人民同外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亦要求推翻各邦国封建专制实现统一。意大利特定的历史状况决定了民族复兴必须采取反对凌饥哪告辱与结束分裂割据共同进行的方式。然而,对于一千多年来一直处于外族统治、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来说,要实现独立统一谈何容易!不仅外国统治者要镇压,教皇从中作梗以渔利,各地小封建主因害怕损及自身利益而反对,就是普通民众又怎能相信会成为现实呢?长期的隔离与忍气吞声不知使多少人失去了知觉。意大利首先得觉醒。为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其实是正在形成中的缓纳民族意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启蒙的学者,最后是统一过程中的民族派与自由派,都高扬着民族主义的大旗。

早在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意大利的许多学者就对诸如国家和统一的问题做过探索,尽管影响还不是那么深远。接承文艺复兴运动思想文化的渊源,18世纪下半期展开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则较多地表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注意培养民众的民族激情,使之树立民族自信心,鼓舞他们参加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经济学家杰诺维季在举办的欧洲首次《经济与商业》讲座上用意大利语宣读讲稿;季拉鲍斯基出版了多卷本的《意大利文化史》。此外,许多哲学家,法学家,各社团、学会也组织起来。因而,经过启蒙学者广泛的宣传与激励,意大利人破碎的整体意识被一根丝线穿连起来,开始形成一个共同的心理和愿望。从18世纪末叶,意大利人民复兴国家的思想便“从文学作品中摆脱出来变成了政治实践”。

首先,烧炭党人开展了反法、反奥斗争。18世纪末,拿破仑在法国崛起。法军攻入了奥地利控制下的意大利。意大利虽由于各封建君主被拿破仑赶跑而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但意大利的独立问题仍是老烂明样子,只是法国接替了奥地利而已。19世纪初,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发生危机,意大利出现革命的动向。反抗拿破仑统治的共同斗争,使意大利民族的反抗活动摆脱了过去的分散、孤立状态,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烧炭党人率先起来领导斗争。他们由国土南端扩展到整个亚平宁半岛。后来欧洲大陆上反法同盟取得胜利,1814至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意大利重新被分割为8个邦国,奥地利、西班牙、教皇等的势力也得以恢复。烧炭党人继续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帜开展反奥斗争,得到人民的热烈相助,各地的人们纷纷为受难的煤炭党人慷慨解囊以支持正义的事业。到19世纪30年代,烧炭党基本上退出斗争舞台,复兴运动暂处低潮。但是,意大利人的民族情绪在经过初次血与剑的洗礼后已经高涨起来,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到处激荡着反奥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表现在文化领域就是蓬勃开展的“文化复兴”运动。这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30年代后的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是民主派还是自由派都有着更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以民族主义为实践动力,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民族主义在运动中还把不同的派别团结一起,增强了独立统一斗争的力量。这一作用体现在运动的全过程。在民族主义思想的鼓舞和激励下,意大利的革命形势如泼油的干柴熊熊燃烧起来。到1871年,意大利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姿态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并开始在欧洲的国际舞台上扮演角色。

二、统一后的初步扩张:民族主义的蜕化

意大利的统一赶跑了外国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自主,铲除了重重妨碍工商业发展的壁垒与束缚,形成了国内大市场,铁路、纺织等工业得到了发展,货币等度量制度也得到统一。应该说这相对以往悲惨的状况是极大的进步。然而,此时的国际形势与国内情况已今非昔比了。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财富以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吞吃着一块块的肥肉。这种行为对新生的意大利产生无穷的诱惑力。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商品的销售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不少人向往并移居海外。统一后执政的加富尔派不仅未采取有力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1871年工商业自由资产阶级集团上台,他们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国内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民族利益、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民族主义蜕变了。

这种蜕变最突出表现在同法国在突尼斯的争夺上。突尼斯是意大利最近的非洲邻邦,与西西里岛共扼地中海狭窄的咽喉,仅有150万人口,而可耕地却多达750万英亩,地下还有着丰富的矿藏。早在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政治家们就意识到了突尼斯对意的重要性,喋喋不休地告诫国民要关心国外的殖民事业,故大批意大利人涌向突尼斯。然而在1881年的柏林会议上,法国得到把突尼斯当作其“势力范围”的许诺,并且其后法国武装控制了突尼斯,宣布为法国的保护领地。意国内群情激愤,法意边境发生许多冲突,似乎反对拿破仑统治的时代重又来临。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意大利与奥地利是世仇,在现实中还有着特兰提诺问题,但为同法国争夺,它还是于1882年参加了德意奥三国同盟。可以说意大利与奥地利结盟是带着某种民族情绪的,一旦形势变化,它又可能退出三国同盟。

意大利在突尼斯上败给了法国,但它在其它地方却频频得逞。1882年,意在非洲红海沿岸的阿萨布港,扩大了在沿岸的统治权。戴普雷蒂斯去世后,恢复了国内秩序的克里斯皮深得各阶级、阶层的拥护,而克里斯皮富有野心,梦想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他把在红海沿岸获得的土地组成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并获得索马里兰。对于具有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而又比较落后的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更是垂涎三尺。1890年,克里斯皮向欧洲宣布意为埃的保护国。1895年,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亚,但在1896年的阿杜瓦战役中惨败。克里斯皮这个扩张主义者,虽然干得已很出色,不过仍未能很好地完成"使命"。惨败的消息在国内公布时“群情愤怒”。克里斯皮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其实,由于历史的原因,意大利无论经济、军事实力都不如英法等,在刚刚完成独立统一不久便试图也踏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当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三、国家主义即反动的民族利己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时期

20世纪初,意大利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又大大改变了。国内经济明显好转:廉价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对外贸易在1901至1910年间增加了70%之多,政府财政收支开始出现平衡,在19世纪70年代农业危机打击下大批背井离乡的意侨寄回的外汇弥补了国际收支的赤字,意大利里拉的国际信誉得到提高,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内市场狭小和原料有限性的矛盾,经济上的侵略性由隐性而明朗化。在国际上,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加紧了激烈的争夺。在欧洲大陆上,崇拜武力的俾斯麦主义深深地“启示”着意大利。相似的统一史,使不少意大利人迷信起俾斯麦“铁与血”的信条,“超国家与超人”“种族理论”“亚利安主义”等在意大利也找到了一定的市场。于是新的国家主义即反动的“民族主义”抬头。有人曲解马志尼的“第三罗马”和焦贝蒂的“意大利的首要地位”的说法,为他们的要拥有为全欧所敬畏殖民地的帝国的虚幻辨护。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民族主义完全失去了它的科学涵义,民族利己主义、扩张主义、沙文主义以各种面目在意大利泛滥。

首先是舆论界。如科拉迪尼主编的《国家思想报》以及《三色报》、《大意大利报》都充当了吹鼓手和急先锋。科拉迪尼主张军国主义和殖民扩张,力图唤起冒险精神,歌颂战争的“道德价值”。这些论调非常迎合那些不安定、不满足分子的心理,亦受到工业家们的欢迎。其次是文学。“现实主义者”新诗人的“最杰出代表”邓南遮的那套人必须无情和残忍的学说深深地影响了年青的一代。在史学和经济学等方面也有这种反动的“民族主义”的表现,如奥里昂尼用其历史著作表达了扩张主义的观点及对一个非洲帝国的要求。以阿尔贝蒂为首的一群经济学家则认为未来的意大利经济应向近东、俄国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各国渗透。意大利开始了“光荣伟大”的“前进政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在协约集团与同盟方之间摇摆并最终加入协约作战,似乎是协约集团外交的成功,这其实也是所谓的民族利益起了作用。蜕化以后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虽然充当了意与其它列强争夺的工具,但由于王室贵族等社会上层与奥地利有着历史的血缘亲姻,它并不十分强烈地反对奥地利。在同奥的关系上,意政府无法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在国际问题上意奥能够妥协时,政府就适度地抑制民族主义的张扬;当意奥矛盾无法掩盖起来时,意政府同样用“民族主义”与之决裂。战争伊始,意大利采取了中立政策。它渴望得到奥占领下的特兰提诺,但遭断然拒绝。在意徘徊之际,英法满足了其对特兰提诺等地的领地要求。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宣布退出三国同盟。对此,列宁说:“我们亲眼看到革命的民主主义的即革命的资产阶级的意大利,推翻奥地利压迫的意大利,加里波第时代的意大利,已经演变成压迫其民族,掠夺土耳其和奥地利的意大利了,变成暴虐的、反动透顶的、卑鄙的资产阶级的意大利了”。

四、一战后,“民族主义”为法西斯运动利用,彻底演变成法西斯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意大利总共获得1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万,法国的是100万。意对阜姆的主权要求也受挫。和会的结果传到国内,各阶层都感到悲愤,全国出现一股“爱国热”,怀念古罗马情绪的幽灵也到处游荡。他们觉得“意大利赢得了战争,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尽管有所获,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意大利国内纷纷指责政府无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实现其领土要求。墨索里尼等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迎合并利用国民的这一情绪,趁机打出修订主义的旗号,鼓吹意大利有权扩张,颂扬古罗马的辽阔版图和尚武精神,许诺洗雪凡尔赛的耻辱以夺取政权。“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理论的核心”。法西斯首先在意大利崛起也就有了基础。“……而在一战结束后仅仅20年间,在德意日法西斯通往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以扩张性和侵略性为特点的极端民族主义政治化的主线”。

1914年,墨索里尼被赶出《前进报》和意大利社会党时,他就利用《意大利人民报》鼓噪,支持“民族主义”者提出的“通过战争把国家的英雄气概从渺小与贫困的生活现状中拯救出来”的口号。巴黎和会后,黑索里尼把在和会上的失败归罪于签约时主张中立的社会党,指责“社会党是民族的叛逆”,把自己装扮成所谓的民族利益的保护神。1921年秋,墨索里尼在法西斯党会议上宣布党纲的要点是:“进行社会改革,提高国家在国外的威望”等,其核心思想是“民族主义”。法西斯党的党纲迎合了当时意国内的需要,其反动而迷人的宣传初奏成效。同年,墨索里尼与自由党和国家主义党共同竞选。墨宣称,只有雅利安人的值得骄傲的代表意大利人才有权统治公海(指地中海),重申法西斯的外交政策可以用“帝国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来概括。结果法西斯党赢得35个议席,占7%。1922年议会普选,墨又大放厥词,以此增加吸引力。法西斯主义利用了不健康的民族情绪、民族沙文主义、民族扩张主义,并逐步与之重叠。它适应了一战后意大利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不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教会、国王对它表示满意,连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商人、艺术家甚至无业流浪者也都对它充满了“爱戴之情”。法西斯在一战后的意大利首先崛起了。

1923年7月,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墨索里尼开始了冒险行动。他下令出兵希腊科孚岛。虽然有人对他的“雄心大志”产生怀疑,但绝大多数人仍然坚决支持他。结果他看到:其冒险政策连许多非法西斯党员和反法西斯主义者都热烈欢迎。1924年春的选举再次说明,法西斯主义受到普遍的支持。法西斯党便不断强化政权、扩大侵略。1935年1月,意大利不宣而战武装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于次年完全占领了该国。意大利国内出现了对伟大“领袖”狂热崇拜的新高潮,墨索里尼被吹得神乎其神。农民在田野里向他下跪,妇女举起孩子请他祝福;内阁大臣在他面前要立正,一站就是好几小时。“当时在意大利到处有这样的标语:‘领袖啊,你就是我们的一切。’”[7]墨索里尼建立了个人独裁,得到“信赖”与“响应”,他把意大利拖入战争的深渊也就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五、关于意大利民族主义演变的一点思索

第一个把法西斯主义看成是一种复杂历史过程的产物的G·威尔普认为:“法斯主义植根于19世纪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那些从统一到大战爆发期间拥护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人们的支持。”[8]颇具讽刺的是,墨索里尼生于加里波第死后不久,对此常为人津津乐道,似乎他就是这位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英雄的继承人,将接过火炬创建一个意大利帝国。但墨氏毕竟缺乏独立统一时期的英雄们的那种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理智,且独立统一前后的国内国际条件已大不相同了。墨索里尼的罪恶或者说近现代意大利民族的悲哀与灾难在于,当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已经实现时,民族主义不仅未能紧跟着收住脚步,反而被错误思潮与认识所左右,逐渐蜕化,从而促使国家民族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动力的源泉,而一切霸权主义、强权主义者同样亦能够从中找到凭借和力量——倘若民族主义被扭曲、变形、蜕化的话。蓬勃兴起的意大利有意、无意之间忘记了民族主义还有尊重别的国家、民族的一面,最终导致法西斯主义泛滥,给意大利人民乃至整个人类酿成不幸。这段沉痛的历史告诫人们:在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特别是近几年极端民族主义与原教旨主义又有所抬头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问题,既要敢于同改头换面的新殖民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以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也要防止不健康的民族利己主义损害整个国际大家庭的关系。各民族各国家应该互相学习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在全球范围内体验令人惊叹的地方(第 6 部分)

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的特罗佩亚。指拦桥

日本京都的 Saiho Ji 花园。

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堂

挪威大西洋路

巴西伦索瓦的沙丘

海洋海滩,旧金山,加利福尼亚

希腊科孚岛拉格罗塔湾

Vintgar 峡谷,特里格拉夫国家公园,斯洛唯猛文尼亚

中国武隆七坑洞

法国瓦卢瓦修道院花园

毯子湾旅馆,新西兰

郁金香领域,阿姆衡隐斯特丹

三、“刚睡醒的美人”——阿尔巴尼亚

公众号:椰子旅行日记

行走六十国,深度看世界

父辈们对阿尔巴尼亚,这个与新中国有不少恩断情愁的国家,大抵都还颇有些念想。但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则有些懵逼,很多人脑袋里一时嗡嗡想不起它的地理位置。若不是工作关系,我与它的交集聊胜于无。经常飞欧洲,我对阿尔巴尼亚的印象也多停留在负面:西欧各大城市我们最怕碰到的小偷多来自这个“穷乡僻壤”。

阿尔巴尼亚地处欧洲东南部,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坐拥地中海最僻静的海域,这里鲜为人知的野性之魅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深玩家。孤独星球不吝多次给予其高度荣誉——“2018欧洲最佳旅行地”、“2019十大最物有所值旅行地”,更将其唤为“刚睡醒的美人”。连美国《纽约时报》也评之为“最值得一去的 旅游 目的地”。

如果乘坐地中海邮轮旅行,一些稀有线路还会抵达阿尔巴尼亚最著名的海滨度假地萨兰达,这里吸引了不少欧美资深游客,作为私密的夏日度假地。顶尖的海水及沙滩,却比樱渣谨隔壁意大利和希腊便宜多的度假花费,也难怪西方人会将新一轮目光瞄准这里。前两年我乘坐邮轮,其中一站停靠希腊的科孚岛Corfu(也是个很小众的目的地,后面会单独开一期写)。仙境般的科孚岛远离希腊本土,紧邻阿尔巴尼亚海岸,到阿国的萨兰达一天往返游览即可成行。当年的行程把时间留给了科孚岛,也因此和阿尔巴尼亚擦肩而过。

然而巴尔干国家近几年 旅游 热度逐渐升温。自2018年起,阿尔巴尼亚对中国伸出橄榄枝,给予中国游客 旅游 旺季(4月-10月)免签政策。免签政策让中国赴阿游客大增,2019年阿尔巴尼亚的 旅游 旺季免签提前了一个月,从3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中国公民可以免签证进入阿尔巴尼亚 旅游 。

免签政策的施行让阿尔巴尼亚大尝甜头,大批拥入的中国游客带来的消费终于让阿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金主爸爸,于是在2020年年初打出了王炸——阿尔巴尼亚正式取消了中国护照仅在 旅游 旺季免签的限制,正式对华实行全面免签政策。

既然捧出如此诚意,趁着巴尔干半岛的 旅游 还没大火,就让我提前带大家揭开这位美人的面纱!

TIPS:

1. 签证:

阿尔巴尼亚现已对中国游客全面免签,说走就走的旅行名单又添一名欧洲国家。

2. 语言:

阿尔巴尼亚语是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希腊语是该国第二大口语。不过在阿尔巴尼亚英语很普遍 ,其次是意大利语。

3. 货币及消费水平:

阿尔巴尼亚的货币为列克(Lek),汇率为1 人民币 = 17列克。走遍欧洲,阿国的消费我几乎可以说是欧洲最低,揣着欧元到了这里简直天堂,一杯咖啡不到一欧元!欧元与列克几乎可同时使用,不过建议最好还是预备点梁扮列克的零钱个别地方不收欧元。

4. 交通

飞机:目前国内没有直飞阿尔巴尼亚的航班,前往阿国都需要中转。

火车:阿尔巴尼亚火车服务一般用作货物运输,也有提供载客服务,不过条件落后,车速较慢,中转时间较长。

汽车 :阿尔巴尼亚多个大城市设有长途巴士服务,服务范围一般涵盖全国各地和邻国的黑山、希腊及马其顿。

克鲁亚

Kruje

中世纪小镇克鲁亚,位于地拉那西北32公里处。我们从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陆路前往,山路崎岖,沿途景观却已将我们慢慢拖入第三世界。沿途行经美丽的斯库台湖,这是巴尔脊基干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靠近黑山与阿尔巴尼亚的边境,湖泊由两国共同所有。

克鲁亚这个名字源于阿尔巴尼亚语krua,意为“水泉”。这里是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当年对抗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重要军事据点,现在已成为阿国著名的 旅游 城市,不大的小镇每天却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蜿蜒的公路通往灰色山峦上的斯坎德培古堡。在古城堡左边的入口处,有一座名民族英雄的纪念像,这座雕像便是出生于克鲁亚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Skenderbeu。他团结率领整个阿尔巴尼亚抵抗奥斯曼土耳其的侵略,还公开放弃伊斯兰教信仰,皈依天主教。战争期间斯坎德培使用黑色的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阿尔巴尼的国旗。因此在阿尔巴尼亚的许多城市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英雄的雕像。有意思的是,在和土耳其打仗的时候斯坎德培用山羊放光在背后来冒充士兵假装自己有很多人,所以在阿尔巴尼很多壁画和纪念品中都有山羊角头盔。

城堡内目前建有两个国家级博物馆,一个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博物馆,简要介绍了斯坎德培的功绩。另一个是展示当地18世纪风俗的民俗博物馆。古堡 历史 可一直追溯到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现在的博物馆本身于1981年落成。

克鲁亚最著名的老市场就位于城堡之下,这里是阿尔巴尼亚最古老的集市之一,从斯坎德培时代延续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漫长 历史 。这是还是该市商人之间自由贸易的起点,因此既是一个 历史 悠久的景点,也是能够购买到最正宗阿尔巴尼亚纪念品的集市。

2 古朴鹅卵石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布满了手工作坊,大部分商品都是手工匠人在现场手工制作的,在这里你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手工编织的阿尔巴尼亚地毯,当地的手工艺品,民族服装和其他纪念品。还有许多尘封的老物件儿让人目不暇接,铜酒壶、咖啡壶、老式手表,还有不计其数的古钱币和银饰。如果你足够幸运,还能淘到阿尔巴尼亚语版的毛主席语录和中国五六十年代有关的杂志或书籍等稀罕物件。

一直坚持传统的手工匠人才是克鲁亚老街的灵魂,他们延续着古老的工艺,一代代传承着古老的文化。阿尔巴尼亚现存的传统手工技艺聚集区不多,仅存于几处,克鲁亚绝对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由老城的城堡上俯瞰整个山谷,“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的壮阔尽收眼底。手边的城市地理坐标箭头提醒我,原来这里离祖国近八千公里。巴尔干半岛国家之行出来二十天行进一半,却已经开始有点想家。旅行一方面也是有点花钱受罪的折磨,千里迢迢远离熟悉的地方来到全然陌生的环境,重新观察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乐于改变适应还好,否则大概率会遭遇太多不顺心和苦恼。

古朴沧桑的城堡入口,一个阿尔巴尼亚手风琴艺术家演奏着激动人心的《权力的 游戏 》BGM,待我们这波东方面孔靠近,却悄然换成了《义勇军进行曲》。巴尔干半岛国家一路行走,这片土地对逐渐涌入的中国游客伸出越来越多的欢迎之手。

四、科孚岛详细资料大全

科孚岛(英语:Corfu)伊奥尼亚海岛屿,属希腊克基拉州。科孚岛面积580平方公里,是爱奥尼亚群岛中第2大的岛屿,隔科孚海峡与大陆相望。

此岛是爱奥尼亚大学的所在地。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在此岛出生。克基拉岛曾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所管治。其中威尼斯共和国曾统治岛屿由1401年至1797年,克基拉岛时称“威尼斯的门户”,奥斯曼土耳其曾多次侵略该岛,如1537, 1571, 1573和1716年土耳其海军和陆军就曾围困岛屿,但均以失败而终。当时克基拉岛可被视为西方文明抵抗鄂图曼的堡垒。

1864年英、法、俄三国和希腊签订伦敦条约,正式将克基拉岛在内的爱衡颤奥尼亚群岛主权归还希腊。 现今克基拉岛是一个热门的旅游胜地。在2007年,岛上克基拉市的老城区因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的推荐而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科孚岛 外文名称 :Κέρκυρα(希腊语) 别名 :克基拉岛 行政区类别 :岛屿 所属地区 :希腊科孚州 *** 驻地 :科孚市/克基拉市 电话区号 :26610中、26620南、26630北 邮政区码 :49082、49083、49084、49100 地理位置 :希腊科孚州克基拉岛 面积 :592.9平方公里 人口 :102,071人(2011年) 人口密度 :170 /km2 (430 /平方英里) 简介,地理,位置, 简介 科孚岛(希腊语∶Κέρκυρα;英语∶Corfu),现代希腊语作Kerkira,拉丁语作Corcyra。是位于希腊西凳做部伊奥尼亚海中的岛屿,希腊语称克基拉岛,属希腊科孚州,隔海峡与阿尔巴尼亚相望,是伊奥尼亚群岛的第二大岛,也是群岛最闪亮的明珠。科孚岛面积580平方公里。岛长58公里,最宽处27公里。先后为科林斯、雅典、罗马、威尼斯等占领,一直是外族入侵的目标。1864年始归入希腊版图。岛上植被繁茂,到处是橄榄树丛,松树、枞树、无花果树、柑橘林和葡萄园,沿岛周围有许多美丽的沙滩,气候宜人,自然景色优美。首府科孚位于岛东岸,保留有中世纪威尼斯人建造的双尖塔城堡。这里每年都吸引著大量外国尤其是英国游客,因为这里还是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的出生地。 地理 科孚岛(Corfu)这一名称是义大利文,转译自拜占庭 Κορυφώ (Koryphō) ,意即“众山峰的城市”,衍生自希腊文 Κορυφαί (Koryphai) (山顶、山峰枣拦衡),岛的北部较为多山,中部地形起伏,南部则是低洼地带。 科孚岛 科孚岛全岛约长64公里,面积约588平方公里,最大宽度为32公里。 其最高点海拔906米。她的外形像一把镰刀,岛上的城市和港口集中在“镰刀” (drepanē, δρεπάνι) 的内侧,与阿尔巴尼亚的海岸相对。 科孚岛的海岸线全长217公里,其东北部的海岸线与阿尔巴尼亚的萨兰达相望,由众多3-23公里不等的海峡所分开﹔而岛东南部的海岸则与希腊北部的塞斯普罗蒂亚州相望。 位置 爱奥尼亚海中岛屿,与毗邻小岛组成希腊科孚州。岛长约58公里,最宽处约27公里,面积593平方公里。岛上岩层多属石灰岩,北部多山,南面低平,东北部邻近阿尔巴尼亚海岸。岛上水源丰富,土质肥沃,在希腊诸岛中以风景秀丽著称。盛产油橄榄,也种植无花果、橘子、柠檬、葡萄及玉蜀黍。主要出口橄榄油、水果、粮食和葡萄酒。有肥皂厂与纺织厂。州首府克基拉市是岛上最重要的城市兼海港。炮塔高耸的古要塞是威尼斯时代防御工事的遗迹。克基拉旧城内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狭街小巷密如蛛网,现为希腊大主教驻地和天主教主教驻地。该岛地处希腊与义大利之间,从来就是东西列强的角逐之地。曾先后被哥德人、伦巴底人、萨拉森人以及诺曼人侵占,西西里国王及义大利城邦热那亚和威尼斯曾为夺取该岛而发动战争。1807年被拿破仑帝国侵吞;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沦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地,由于英国殖民统治受到岛民强烈反对,1864年英国人不得不将它和爱奥尼亚群岛一并归还给希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义大利和德国军队占领。市内绝大多数建筑和古迹均毁于1943年的战祸。幸存的一座故宫现辟为博物馆。1944年该岛再次归还希腊。1953年的大地震毁坏了爱奥尼亚群岛中南部的许多岛屿,唯独科孚却得以幸免。岛上特区内新建了许多大型旅馆以吸引大批游客。 科孚北部的橄榄树和柏树 科孚城(科基亚)的北边有老港口和旧贸易市场。前者当代靠来自希腊大陆的轮船,而后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科孚城的南边是卡诺尼,从这里可俯瞰风景如画的庞迪克尼希岛。南北之间是漂亮的义大利风格建筑、狭窄的街道、小型广场以及教堂。各式各样的商店应有尽有。像皮制品店、饭店、冰琪凌摊、杂货店、珠宝店等。 科孚岛 建于16世纪的新港比老港口的老港口和城市之间有一片开阔的空地。这样,敌人在进攻时就无法藏身。如今,这片海滨成了绿地,岛上的居民在此处打扳球,这是英国人统治期间留下的传统,那时科孚是英国的保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