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适合生活吗?
地理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毗邻丹麦、荷兰、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九国,是连接东西欧和南北欧的纽带,得天独厚地理位置让德国有“欧洲心脏”的美誉德国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150万(其中外籍人口约占10%),有16个联邦州,是欧盟和欧元区最重要的成员国和申根国家成员之一。德国依山傍海,莱茵河、多瑙河等多条河流流经其境内,拥有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等众多大城市。
气候环境
德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超过30%,被誉为欧洲的绿宝石,是著名的旅游国家。德国社会环境稳定且高度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居住环境安全而整洁、社会安定、犯罪率非常低,生活便利,自动化程度高。德国食品安全有严格制度保障且物价低,居民的生活成本低但品质高。此外,德国便利的基础设施包括世界上最密集的交通网,全球第三长高速公路网,便捷的高速铁路网、机场和港口。高度宜居的环境使之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大最受欢迎移民目的地。
教育资源
德国以世界一流的教育和最前沿的研究著称。据2015-16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图林根大学、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曼海姆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约20所德国大学进入全球高校前200名。借助完善的教育体系,德国在科研方面成果领先。在物理、化学、医学等方面,先后涌现10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大多数大学是公立大学,不收取学费,开设德语和英语课程,有丰富的海外交流机会。此外,德国小学教育根据各州不同,分别为4-6年,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天赋和选择进入高级中学、实科中学或普通中学。德国小学及中学的教育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且对外来移民同等对待。
经济地位
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欧盟前进的发动机,是欧盟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进出口国。德国经济政策廉明,企业生存环境良好,劳动力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失业率欧洲最低,劳动效率世界第一。德国在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物流、制药、化学、信息通讯技术、能源经济、医疗、环境保护、自动化等技术等方面举世闻名。德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鲁尔区(向高科技和服务中心转型中的工业区)、慕尼黑大区(汽车,电气,机械)、斯图加特(高科技,汽车)、法兰克福(欧洲金融中心)、科隆(保险,媒体,航空)、汉堡(港口,物流,空中客车飞机制造,传媒)和莱比锡(汽车,能源,物流)。近几年来在工业4.0、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领域
德国是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摇篮。歌德、席勒、海涅、莱辛、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名字牢牢镌刻于历史中。在绘画、建筑艺术、音乐等方面,德国依然群星闪耀:莫扎特、贝多芬、巴赫、施特劳斯、瓦格纳等众多大师级人物均来自德意志。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二大、世界第四大音乐市场。德国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慕尼黑啤酒节、科隆狂欢节和众多圣诞节日。德国国家开放包容,在8000多万人口中生活着800度万外国人,还有1600万人具有移民背景。仅在首都柏林就生活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居民,彼此和睦相处。德国的官方语言是德语,但是约有70%的人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网络,借助大量文化团体、德国人与外国人联谊会等不断融合。德国众多城市还会每年举行中国日活动,推广中国文化与传统。
福利制度
德国是典型的福利国家,拥有编织得最为紧密的社会福利网络,实行全民医疗和免费教育体系。26.7%的国内生产总值流向公共社会福利支出。相比之下,世界经合组织的平均社会福利支出为20.7%,而美国在社会福利领域的支出仅为15.9%。德国社会福利体制主要由医疗、养老、意外、护理和失业保险组成。德国实行全民医疗体系,无论公民经济情况如何,都可以得到及时、免费或者近乎免费的治疗。此外,德国政府会给有孩子的家庭发放子女补贴。低收入者和无工作能力人员可以领取基本保障以及种类繁多的生活补贴。职工每年平均拥有30天的带薪休假。
在德华人华侨
居住在德国华侨华人数量约在15-20万之间,主要分布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等大城市。华人在德国大城市较为活跃,成立了多个华侨华人社团及同乡会,同时在德国各地有数十家中文学校,另外还有多家中文报纸在德国境内发行。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德国社会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在德华侨华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德国企业界现在也越来越看好中国的发展,不少在德国成长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侨华人子弟高中一毕业就被德国企业选中,作为日后开拓中国市场的人才储备。
莫里斯的个人简介是怎样的?
1567年11月14日,莫里斯出生在德国的迪伦堡(Dillenburg),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戎马生涯。父亲沉默者威廉早期曾领导荷兰人民举行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但却遭到了失败。可莫里斯却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了战争艺术理论,同时他也没有忽视义务教育的学习,他进入了海德尔堡学校,之后回到父亲身边,在安特卫普学校学习数学,后来在莱顿大学学习古典文学。
莫里斯是怎样管理军队的?
1567年11月14日,莫里斯出生在德国的迪伦堡(Dillenburg),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戎马生涯。父亲沉默者威廉早期曾领导荷兰人民举行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但却遭到了失败。可莫里斯却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了战争艺术理论,同时他也没有忽视义务教育的学习,他进入了海德尔堡学校,之后回到父亲身边,在安特卫普学校学习数学,后来在莱顿大学学习古典文学。
1584年,威廉遭到暗杀,十七岁的莫里斯接任了领导地位,这是他和父亲所始料不及的。尽管年纪轻轻,莫里斯却成为各省联合军政府的领导者,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统领军队将辖区扩展至包括荷兰和瑞兰德等邻省,除了掌管政府的职责以外,莫里斯还接受了海军与陆军上将的军衔,这些军职使莫里斯得到了荷兰所有军队的统领权。他在荷兰军队中大举进行改革和创新,确保荷兰从西班牙手中赢得了独立。他对步兵组织的改革提供了军队中作战单位规模的雏形。他还是一位运用炮兵和工兵联合作战的包围战高手,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军饷制度和过硬的征兵规定对一个专业化的军事队伍非常重要,还建立了第一所军事学校培训军官。
莫里斯认识到荷兰要想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就必须重组军队。研究过罗马军队和非常喜爱数学的莫里斯将基本作战力量单位的人数减少至五百人,并将其组建成为一个类似于在未来军队中占主导地位的军队模式——“营”,莫里斯在这个编队内部的正中央安排了长枪手,各个侧翼布置了火枪手,这种安排能够使全部士兵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从而取代了前仆后继的作战方式。莫里斯依靠机动作战以补充人员的伤亡,在和平时期反复演练军队,以便他在战争中可以快速地将军队转移至出现危机的地域。
莫里斯还为他的军队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包括射程较远的点火火枪,并标准化了军中炮口径的尺寸,将炮架与发射支架综合运用在了步兵编队里。莫里斯对荷兰骑兵的改革却一直比较少,但他对这些马上士兵进行的大量的军事训练得以使他们在战争中能够迅速地对所发出的命令做出回应。
莫里斯还很关心每一位士兵和军官。他在地方征兵,制定严事的军队训练计划和军队纪律,并按照正规的标准提供可靠充足的军饷,这在16世纪的军队中是不常见的。莫里斯鼓励军官们进入地方大学进行学习,并在16世纪90年代早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陆军学校,培训军官。
到了1590年,莫里斯已经集结并训练了一支反应快、机动性强、行军神速并忠诚可靠的军队。由于西班牙军队调出了一部分军队去完成欧洲大陆以外的军事任务,莫里斯趁此机会于1590年占领了布雷达(Breda)和史坦柏根(Steenbergen),1591年又夺取了德文特(Deventer)、聚特芬(Zutphen)、奈梅亨(Nijmegen)和格罗宁根(Groningen)。此时的莫里斯已经控制了荷兰北部省,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将城市、村镇和河流联结起来筑成了一道由炮兵和工程障碍支持的防御体系。
修筑防御战线的同时,莫里斯继续进攻西班牙控制的南方各省。1597年1月24日,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莫里斯率领七千兵力在特恩豪特(Tournhout)向西班牙六千兵力发动了进攻。战争结束后,荷兰军队仅损失了一百人,而被杀死的西班牙军队则有二千五百人。1600年,莫里斯继续向南进军,入侵佛兰德斯省,7月2日,在佛兰德斯省的尼尔波特市击败了西班牙三千五百人的军队。然而这次胜利却给莫里斯带来了二千五百兵力的损失,加上补给线过于漫长,迫使莫里斯不得不撤回到了荷兰境内。
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莫里斯进行了几场小的陆地战和海上战斗,还平息了国内冲突。1609年,西班牙迫于他强大的军队和坚固的防线签订了长期的停战协定,可1621年莫里斯拒绝续签此协定并重返战场。然而在这最后的戎马时期里,莫里斯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胜利,1625年4月23日,莫里斯在海牙死于肝病,享年五十七岁。
尽管莫里斯从来没有遇到过来自国外的入侵而进行保护家园的战斗,也没有去寻求征服其他的土地,可他能够排在这份最具影响力的军事领导家名单里的价值在于,他建立了机动作战部队“营”的雏形,并且提升了对征募士兵和军官们的关心和训练。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就是因为采用了莫里斯的改革创新并加以改进,从而成为了空前卓越的军事领导人之一,横跨整个欧洲的许多军队也都在模仿莫里斯创立的军事机构与训练技巧。
求军事理论答案
B \ C,√ / X
1、18世纪,英国的劳埃德在其著作中较早谈到军事科学,他认为军事科学只是研究军队准备战争的问题,而把作战问题排除在外。
2、普鲁士的比洛认为军事科学就是战略和战术,并把战略区分为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
3、奥地利的卡尔大公认为军事科学应划分为战略(或关于战争的科学)和战术(或军事艺术)。
4、瑞士的若米尼认为军事科学就是军事艺术,它有6个组成部分:战争政策、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工程艺术和基础战术。普鲁士的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艺术就是作战方法,区分为战略和战术。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发展。
军事科学military science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学。
所以关于军事科学的定义,比洛提出的 “军事科学” 是研究战略和战术或关于为了社会利益和荣誉而利用国家的力量来巩固和捍卫社会的科学,第一题应该选择B(参考网上资料)
第二题的德法战争首先不是指二战期间的德法战争,是指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战争。
所以第二题选择C、克劳塞维茨1831年就死了。
判断题第一题查到的资料:
1567年——莫里茨,奥兰治亲王,1567年11月13日生于迪伦堡,联省共和国(尼德兰)国务活动家、统帅和军事改革家。
第二题个人认为是错的、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毕竟,西方近代的军事理论的集大成者,并不仅仅是《战争论》一家。
莫里斯从军前都经历了什么?
1567年11月14日,莫里斯出生在德国的迪伦堡(Dillenburg),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戎马生涯。威廉早期曾领导荷兰人民举行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但却遭到了失败。可莫里斯却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了战争艺术理论,同时他也没有忽视义务教育的学习,他进入了海德尔堡学校,之后回到父亲身边,在安特卫普学校学习数学,后来在莱顿大学学习古典文学。
海湾战争动用多少卫星 军事理论
海湾战争先后共调用72颗,近20多种类的卫星。
在海湾战争中动用了72颗卫星,形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空间气象保障四大系统,组成了庞大的天网系统,其作用是有效地支援和保障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战场上的各种行动。
扩展资料: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卫星是软肋!美军忧心“太空攻防战”
新华网-美专家称中美不会结盟:海湾战争促使解放军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