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游船游艇码头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游船游艇码头管理,促进海上旅游客运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适用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港区以外,从事游船游艇码头的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港区是指秦皇岛港所辖区域。港区内的游船游艇码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河北省港口条例》和交通运输部有关规章进行管理。第三条 【概念解释】本规定所称游船游艇是指用于旅游、娱乐、休闲等用途的各类客船、游艇、快艇、游览艇等。
游船游艇码头是指由一定的水域及相关陆域组成,具有相应的码头及配套设施,用于游船游艇进出、停泊、靠泊和人员上下的各类固定式码头和浮动式码头。第四条 【主管部门】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游船游艇码头管理工作。
各县(区)海洋渔业主管部门或县(区)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统称为县(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游船游艇码头的管理工作。
前款所称县(区)包括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戴河新区。第五条 【部门职责】各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旅游、水务、生态环境、行政审批、公安、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体育、海事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游船游艇码头相关管理工作。第二章 码头选址和建设第六条 【选址规划】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游船游艇码头建设发展需要,组织编制游船游艇码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红线、流域防洪规划、区域水利规划、城市防洪规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并符合军事设施保护管理规定。第七条 【选址要求】游船游艇码头选址应当按照游船游艇码头规划,结合海域资源、岸线资源、旅游资源、陆域交通状况、海上交通状况等综合确定,科学选址,合理分布,统筹数量。第八条 【选址程序】新建、改建、扩建游船游艇码头,码头建设单位应当就拟建码头的选址,书面征求所在县(区)主管部门意见。书面材料应当包括建设单位基本概况,拟选址位置、周边情况,拟建设码头的规模、用途、结构型式、费用估算、运营模式、效益分析等必要信息。
所在县(区)主管部门收到书面材料后,应当提出初审意见,经所在县(区)政府同意后,报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应当作出是否同意拟选址的意见,同意拟选址的,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开展建设;不同意拟选址的,建设单位可以另行选址并重新征求意见。第九条 【用海要求】新建、改建、扩建游船游艇码头进行围填海或建设海上构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海域使用论证,评价和论证通过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并取得用海手续。
未取得用海手续的,不得进行围填海或建设海上构筑物。第十条 【河道管理要求】严格控制在河道、河口内建设游船游艇码头。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游船游艇码头应当依法履行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手续,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行政审批部门审查同意后,办理开工手续。第十一条 【建设程序】新建、改建、扩建游船游艇码头应当履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按照管理权限办理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批、质量监督等手续,并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具体办理流程由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第十二条 【安全环保要求】新建、改建、扩建游船游艇码头的安全设施、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码头应当根据靠泊船舶需要,配套建设岸电设施,游船游艇在码头停泊期间需要供电的,应当使用岸电。配套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游船游艇所产生的垃圾,应当分类收集、存放,并转运至辖区城市管理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由辖区城市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运输单位转运至规定的垃圾处理场所;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应当按规定处理达标后排放,或由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接收、转运至符合规定的处置场所处置。
码头的水、电、通信等管线铺设应当按照码头设计规范和标准,与码头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和建设。第十三条 【验收规定】游船游艇码头项目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竣工验收应当成立竣工验收现场核查组,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具体核查要求由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15日内,将项目竣工验收材料报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由市海洋渔业局主管部门对外公布,并向海事部门通报码头通航技术尺度等信息。
广州南沙开发区的南沙概况
这就是南沙。160多年前,中国近代历史在南沙掀开了第一页。金锁铜关,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南沙抗击外来侵略而谱写的壮丽诗篇。
今天召唤未来。今天的南沙,是广州实施“南拓”战略的龙头,是珠江三角洲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当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这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珠三角中心地带,竟然还保留着这样“一块宝地” !远见卓识的商家接踵而至,政府的开发建设配套政策应运而生:
1993年7月8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这是一个崭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2年8月,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实施“南拓”战略, 成立了享有广州市级审批权限的广州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南沙的开发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在新千年的宏伟蓝图中,在珠江口的伶仃洋西岸,崛起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南沙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南沙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较为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1647.5毫米。
南沙建有全国首个湿地森林公园,这里也被称为“广州之肾”,3000多亩湿地、400多亩红树林、2万多只秋冬季节的候鸟,呈现出“曲水芦苇荡,鸟嬉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优游”的醉人景致。
全区总面积527.6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39.5平方公里。
南沙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在广州—香港—澳门“A”字形空间结构中处于支撑位置,是联结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距广州市中心50公里,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以南沙为中心,在6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14个大中城市,由这些城市组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南沙水岸线资源丰富,具有建设国际深水大港及发展临港工业的优越条件,是广州乃至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最理想的地域。 南沙交通便利,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
由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公路和黄榄支线、江中高速公路等组成的骨干交通路网,使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路网形成快速便捷的联系,充分发挥南沙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的优势。
广州地铁四号线从广州科学城,经广州大学城通达南沙新城区,使南沙到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疏港铁路的建设将为港口物流业和港口工业的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南沙处于珠江出海口的咽喉要地,是广州通往海洋的唯一通道,水运交通非常发达,南沙客运港每天有多个航班直达香港。
2013年,南沙深水良港已经初具规模,货运航线范围已覆盖欧洲、美洲、东南亚、中东以及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贸易区。南沙港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成为一个依托国际性大港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区的新格局。
南沙周边75公里半径范围内,还分布着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个国际机场,直达世界各地。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在珠江西岸不断延伸。 南沙的开发建设一直以来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多位国家、省、市领导多次亲临南沙考察并提出要求。
2001年11月和2002年4月,广州市和广东省先后在南沙召开推进南沙开发现场会,强调要以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产业起步、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努力把南沙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经济辐射能力强、基础设施配套、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为了完善南沙的投资环境,南沙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国家还批准南沙成立出口加工区,同时,南沙资讯科技园又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区,还有保税物流中心。这些园区的批准设立,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南沙开发区的整体功能。
2005年4月获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市南沙区的设立,使南沙具备了“双重优势”: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继续为投资者提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类优惠政策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南沙对投资者实行“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工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工程施工综合验收的办事审批流程,实行一条龙快捷服务。市政府正式批准南沙为“无费区”,对在南沙注册投资经营的企业,免收行政管理中的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作为行政区,南沙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南沙的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南沙的开发建设翻开了更加辉煌的新一页。 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南沙延续广州“山、水、城、田、海”的城市自然空间结构,以规划中的广州新城南部生态廊道为界,沿狮子洋、蕉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三条水系向南入海口方向呈带状延伸。空间结构及布局上分为一个中心五大组团:
“一个中心”即城市中心区:以蕉门河两岸、进港大道沿线、虎门大桥—大角山亲水公园等地区建设成为滨海新城的中心区。高标准加快建设和完善与现代化新城区相适应的城市道路、市政配套设施及综合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若干居住小区,提升综合服务品质,为南沙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大组团”包括黄阁综合工业组团、南沙岛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地区综合服务组团、万顷沙临港工业组团、龙穴岛现代物流综合组团。
2013年,北部为汽车和重型装备工业、中部为高新科技产业、南部为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的总体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以汽车、钢铁、造船、重型机械装备、石化、高新技术产业及港口物流等七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注重发展产业聚群,使南沙的经济发展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珠江口密布的水网、湿地、大片的绿色植物和农作物使南沙区的自然环境舒适宜人,为了在大开发中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南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蓝天”。
南沙是全国首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建设ISO14000国家示范区,保护南沙的环境质量及生态平衡。在招商引资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控制一般性的加工项目、劳动密集型项目和高能耗、有污染项目进入南沙,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为主的项目,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南沙的发展蓝图中,区域内的总体绿化率为50%。山体、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园林绿化随着道路的拓展而不断延伸。
今天的南沙,一面是连片有序的现代化工厂企业;另一面是群鸥展翅、鸟语花香的旷野田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作为广州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南沙借鉴国际名城的经验,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断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推进房地产开发,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教育体系,一个宜商宜居的花园式生态型滨海新城区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蕉门河两岸将矗立起一座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行政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商业中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舒适的消费服务场所;
——广州最先进的城市污水综合处理项目——黄阁污水厂已正式通水运行;
——高起点、高标准新建的南沙第一小学、南沙二中、三甲级的南沙中心医院等学校、医院,有的已经投入使用,有的正在拔地而起;
——广州最大的亲水公园落户南沙,这里的游艇码头通往珠三角各地;
——可容纳逾万人居住的广州丰田生活区、可容纳2000多户居民的黄阁麒麟安置区以及广隆安置区已陆续投入使用,这些新的居民生活区都按照现代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高标准配套。
一座座星级酒店、度假村相继建成营业,一家家风味独特的餐馆食肆宾客满座,南沙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游客们洽谈生意、度假观光的新热点。一个个引领居住潮流的新概念生活小区已初现雏形,昔日的边陲小镇成为令人向往的滨海生活居住区。
当年,慧眼识珠的香港商界巨子霍英东先生,看好南沙的发展未来,在这里投下巨资,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今天,南沙这块热土已经众商云集,美国通用、德国巴斯夫、日本丰田汽车、日本JFE钢板、名幸电子、三菱重工、瑞士龙沙集团等著名跨国公司,中船集团、东方电气、第二重型机械厂、越秀广纸集团、广钢集团等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骨干企业以及东凌集团、立白化工集团等省市名牌民营企业,也先后在南沙落户。另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正满怀希望地向南沙走来。
南沙的魅力给了南沙无限的希望,南沙的明天会更美好!
2013年,货物聚散快捷便利,区内已建成南伟码头、东发码头,分别有2个2.5万吨级和1个1万吨级泊位;珠江电厂建有二个4万吨级煤码头。
狮子洋游艇俱乐部还会建吗?
就是游艇俱乐部是没办法再去重建了,因为这一个游艇俱乐部已经完全看不到了,现在没办法重建。
沙田轮渡码头以后做什么规划
沙田将打造东莞最美南部滨海新城。
根据市政府相关工作会议精神,为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工程浪费,轮渡路改扩建工程与虎门港支线二期工程同步实施。由于虎门港支线二期已纳入狮子洋过江通道统一规划立项、投资、建设,目前狮子洋过江通道已完成投资人招标工作,正在组建项目公司,建设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轮渡路需结合过江通道方案,并由市交通局统一考虑跨江通道东莞侧区域路网规划研究后再实施。
计划9月启动滨海湾中央公园首期、年内启动滨海景观活力长廊等项目,建设生态优美、兴业宜居新区,努力走出一条以新区开发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和“三农”融合的新型发展之路。
狮子洋1号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城市:东莞
楼盘名称:东莞狮子洋1号
公交线路:狮子洋1号到虎门中心区只需8分钟,到深圳城市中心只需35分钟,沿江高速、常虎高速途经项目。此外小区内设业主免费专线巴士抵达虎门;多路公交线路经过。
其他交通方式:狮子洋1号到虎门中心区只需8分钟,到深圳城市中心只需35分钟,沿江高速、常虎高速途经项目。此外小区内设业主免费专线巴士抵达虎门;多路公交线路经过。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600000平方米,容积率暂无数据,绿化率0%,共0栋楼,停车位
周边配套:学校:明珠学校、小区汉字宫幼儿园
商业:华润万家、商业步行街
小区配套:大型主题会所、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乒乓球室等
交通:小区业主巴士穿梭虎门、公交车66路、5路、1路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广东高速规划图2020-2035
《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于6月3日公布。目前,广东省正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广连高速、汕头至湛江高速汕头至揭西段、河惠莞高速紫金至惠阳段等2743公里在建项目。《规划》对重点城市、重点发展轴、重点地区高速公路网进行了加密和完善,新增高速47条约2185公里。
广州新增9条对外辐射通道
广州市新增惠州至肇庆高速惠城至增城段、惠州至肇庆高速白云至三水段、广昆高速东延线、佛山一环南段东延线、南沙至高明、狮子洋通道、增佛高速西延线(白云至四会)、广州东部高速、广州南站快速通道(含海珠湾隧道)等9条对外辐射通道。
深圳市新增深汕第二高速、惠州至坪山等2条对外辐射通道。
广东高速规划图2020-2035
根据规划,广东2021年至2025年将有45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约5199亿元,其中包括深汕第二高速公路项目。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将新增13条路线,主要涉及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以及香港、澳门。除广州、深圳新增10条对外辐射通道之外,规划还新增了香海高速西延线、中山西环南延线、珠海机场高速北延线等3条路线。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增路线:除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外,珠三角地区将新增清远至高明、佛肇云高速、江门至肇庆第二高速、南海至新会、惠州机场高速、河惠汕高速等26条路线;粤东西北将新增梅州平远至福建武平、梅州至潮州、陆河至惠来、汕昆高速南澳联络线等22条路线。
在规划布局上,广东将以“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为主骨架,70条加密线和联络线为补充,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沿海城市、港口、机场和铁路枢纽为重点,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发展、引领东西两翼及沿海经济带发展、快捷通达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到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约15000公里。同时,规划预留了深圳大鹏至深汕合作区、平远经蕉岭至大埔、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等18条约1200公里的远景展望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