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必吃的十种本帮菜,你都吃过哪几道?
20世纪初,上海汇聚了苏、锡、宁、徽等16个地方风味,上海人称之为苏帮菜、徽帮菜等,而对本地风味,则称为本帮菜。
本帮菜诞生之初并不登大雅之堂,平民化是其特色。当时的本帮菜主要取用本地鱼虾蔬菜,以红烧、蒸、煨、炸、糟、生煸见长,菜式浓油赤酱,咸淡适口。后来,上海菜不断吸取外地菜特别是苏锡菜的长处,在20世纪中叶形成了料取鲜活、品种众多、品味适中的特点,许多本帮菜馆创出了看家菜,培育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品位。
1、 腌笃鲜
属于江南地区汉族特色菜肴,来源于徽菜,现已是上海本帮菜。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 主要是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 “腌”,就是指腌制过的咸肉;“鲜”,就是新鲜的肉类(鸡、蹄髈、小排骨等);“笃”,就是用小火焖。
2、 草头圈子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属于沪菜系。在上海海派菜单里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 美食 ,草头是句上海土闲话,实际上它的学名叫作苜蓿。 草头圈子实际上是两道菜,生煸草头和红烧圈子,“草头”指的是苜蓿,“圈子”则是猪直肠,因猪肠油脂太多,而草头是著名的“油抹布”,两相搭配,草吸油脂,肠浸清香,色泽深红间绿,圈子酥烂软熟,肥而不腻,味道鲜美。
3、 红烧肉
4、 南翔小笼
上海南翔小笼是南翔镇传统名产,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后曾称南翔大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 因其形态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状,以特制的小竹笼蒸熟,故名。蒸熟后的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
5、 糖醋小排
糖醋小排是上海的一道特色名菜,酸甜可口 ,颇受人喜爱。冷热皆宜,在沪多为冷盘,小排肥瘦相间,开胃健脾,酥嫩入味,酸甜可口,是偏好糖醋又乐于尝鲜的老饕们不容错过的冷菜 美食 。
6、 醉蟹
上海醉蟹是一道上海的地方传统名菜,属于本帮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上海醉蟹以蟹为主要材料加以卤菜烹饪而成。成品菜的醉蟹个体完整,色泽青中泛黄,具有肉质细嫩、味极鲜美、酒香浓郁、口味甘甜的特点为宴上珍品。
7、 水晶河虾仁
曾被评为“上海第一名菜”。 大小均匀,晶莹剔透,弹性足,有脆性。主料有河虾仁和鸡蛋。清炒虾仁不加任何配料,虾仁晶莹剔透,脆嫩爽滑,味道十分鲜美。
8、 五香熏鱼
草鱼为主食材,用盐、味精、胡椒粉、丁香等材料熏制而成的一道上海传统菜肴。 色泽金黄,外酥里嫩,五香味,甜味重。鲅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
9、 白 斩鸡
上海地区传统名菜,多作为宴席冷盘,供佐酒之用,因鸡在烹煮时不加调味,故名白斩鸡。 形状美观,皮黄肉白,肥嫩鲜美,滋味异常鲜美。 肉色洁白皮带黄油,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食时佐以芥末酱或特制酱油,保持了鸡肉的鲜美、原汁原味,食之别有风味。
10、 排骨年糕
蟹黄虾仁
龙井虾仁比较清淡,蟹黄虾仁属于比较咸鲜口的。吃惯了重口味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螃蟹糯米饭
上海人比较喜欢用螃蟹做菜,用螃蟹做的主食也不差,这道菜味道浓郁鲜香,糯米吸收了螃蟹的汁水,每一口都充满了螃蟹的味道。这道菜偏甜口,不适宜大量的进食,会腻
蟹黄鱼羹
兔子强烈推荐的一道汤羹,鲜香的蟹黄遇上滑嫩的鱼肉,配上蛋液与醋, 不仅仅是一道汤羹,更是晚宴的开胃菜。
蟹黄豆腐
说到上海本帮菜,怎能不提蟹黄豆腐,鲜香的蟹黄搭配清淡滑嫩的豆腐,下饭菜绝对不能少了它。
上海墨鱼红烧肉
墨鱼肉+鹌鹑蛋+五花肉,这种奇怪的碰撞,居然非常的和谐,跟一般的红烧肉又不太一样,浓郁咸香之余又带有浓郁的鲜味。
风沙黄鱼
强烈安利,口感非常非常非常的酥,表面香酥,内里又非常的滑嫩,这火候把握的不是一般的好。
松桂鱼
这道菜名扬天下,算得上本帮菜里的看家菜了,酸甜迷人的酱汁淋在炸得恰到好处的桂鱼上,是一道老少咸宜的菜。
以上的菜,仅仅是兔子这种外地游客到上海吃过后推荐给大家的,也许不是特别正宗,但是兔子觉得非常美味,算是兔子吃过最好吃的本帮菜了,大家有机会到上海时记得去试试喔!
印象中,吃过的上海菜就没有一道好吃的。我胃比较叼,只习惯吃面食和北方口味的菜,个人感觉上海菜没滋没味,甚至很多菜是无糖不欢,有些难以接受。
举几个例子,上海的青菜是清水煮煮就下锅的,真搞不懂这也能吃,但奇葩的是没办法,定居上海,有时候没选择,和其他更难吃的相比,这已经很好了,必须得吃;第二个是他们的干煸带鱼,大概叫这个名字,还要在盘子里放一些液体,他们叫糟卤,除了带鱼放糟卤以外,还有不少菜也这样,上海人很喜欢吃。在我一个山东人看来,本来蛮好的一道菜,因为多放了这个液体,被搞得体无完肤;第三个是上海人饭桌上常见的盐水鸡,那是用水煮煮切开就吃啊,有时候还煮不熟,带血丝的,他们吃的还很过瘾,费解。
另外,还一个让我很不解的是,本帮菜这个名字哪里来的,像本地人和外地人这种说法么,可以说山东本帮菜、北京本帮菜吗?总之这个名字的叫法加深了我对上海甚至江浙一带菜系的厌恶。所以,我能不吃或者有其他选择,坚决不吃所谓的上海本帮菜。
说归说,但我以为我们这个 社会 是包容多样的,我觉得上海菜难吃山东菜好吃,肯定也有很多上海人也会觉得上海菜好吃山东菜难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你喜欢可以努力争取,你不喜欢可以不闻不问。包容兼蓄是 社会 的主流,也是上海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Just do yourself。
上海本帮菜红烧看似浓油赤酱其实味道都是鲜甜的。红烧肉,四喜烤麸,红烧划水,走油肉,响油鳝丝。白汤的菜式汤汁看似清澈,味道却鲜美无比,扣三丝,腌笃鲜,上汤肉皮,还有油爆虾真的是百吃不厌。
红烧肉,熏鱼,油爆虾,八宝辣酱,酱鸭,白斩鸡,烤麸,炸猪排,糖醋小排,草头圈子。。。作为上海人我都觉得现在上海菜有点太甜了,其他地方人估计接受不了
爆鱼,酱蛋,咸菜鲫鱼,糖醋排骨,面筋塞肉,黄瓜塞肉,开洋冬瓜排骨汤,笋丝塌蛋,油豆腐塞肉,清蒸臭豆腐或者其他臭卤菜,茄子丝咸马鲛鱼,油爆虾,黄花菜烧鸡肉,白切羊肉,白斩鸡,大蒜炒猪肝,白切猪肚,肉皮肉圆方肉粉丝白菜三鲜汤,咸菜烧大肠,豆腐干烧肉,咸肉豆腐丝等等
上海有什么本帮菜是我在拍上海的马屁!其实上海菜也不能叫海派菜,它就是一个苏浙皖各地菜肴的大杂烩。上海有好多东面都是外来的比如越剧。因为以前人们都到上海谋生就把本地的菜肴带来了。象现在川菜在上海流行,过了十几年你能说它是上海本帮菜。其实正宗的上海本地菜不是上面说的那几样 ,它们稳藏在上海的郊县。有兴趣的吃货可以去找一找。别老拿别人的东西说是上海本帮菜。
我这么讨厌上海莱,干嘛还赖在上海呢?真不明白?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持色菜,南方人到北方也吃不惯当地菜很正常。不喜欢就别来上海。
松鼠黄鱼、腌笃鲜、清炒虾仁、草斗、炒鳝丝、、小葱炒蛋、清炒蛏子、炒茭白、清鸡汤、
“响油鳝丝”本帮菜里面有一道最为常见的家常菜“响油鳝丝”,这名字听起来就必有玄机,后来跟周围吃货朋友扫听了一下,原来啊,这道菜是在处理好的鳝丝上放生的蒜泥,待油锅烧热,倒入一定量的麻油,大火烧开,看到有油爆起之后浇在中间的蒜泥上和鳝丝上,会有爆裂声,所谓的”响油鳝丝“就得名于此。
“虾籽大乌参”虾籽大乌参是一道由水发大乌参红烧而成的传统名菜,属于本帮菜,也是上海德兴馆和上海老饭店的经典特色菜。成菜形态完整,虾籽撒在大乌参上,乌光发亮,质软酥烂,鲜香汁浓。据说此菜是由沪上著名本帮菜馆“德兴馆”的名厨蔡福生和杨和生创制于1937年。
“腌笃鲜”,江南地区特色菜。为上海本帮菜,苏帮菜,杭帮菜代表性的菜。为什么叫腌笃鲜呢,“腌”就是咸的意思。指的是里面咸肉,“笃”就是焖煮的意思。“鲜”指的就是食材新鲜,用的应季春笋,新鲜肋排。
“红烧肉”甜口浓油赤酱,最为经典。
“草头圈子”猪身上很多“宝”,都是本帮菜里不可缺少的,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草头圈子了,肥而不腻、荤素搭配,真是馋吐水淌淌渧。
“油面筋塞肉”油面筋塞肉,就是把肥瘦适中的肉馅混合切碎的香菇冬笋塞进油面筋烧煮而成,油面筋那种润滑韧性的口感独特而奇妙,令人回味无穷,春天的时候加入荠菜就更加美味了!
“熏鱼(爆鱼)”熏鱼又叫爆鱼,吃起来口感香香脆脆,外焦里嫩,咸鲜味美。而且它还是过年必吃!因为还有年年有余的寓意。听说爆鱼还有利湿、暖胃的功效哦~
“油爆虾”红红的壳,入口很容易脱,虾肉吃起来很嫩,甜甜鲜鲜。因为虾壳上有一节一节的轮廓,所以它也有着节节高升,吉祥讨喜的寓意哦~
“四喜烤麸”烤麸是一种面制品,咸中带甜,而四喜指的就是烤麸、香菇、木耳、花生米啦~这道菜属于一吃就停不下来的,爸爸们、爷爷们就爱用它来下酒,哈哈~
“白斩鸡”上海人民饭桌上常见的一道凉菜,也称“见面菜”,看起来皮黄肉白、吃起来肥嫩鲜美。而且它的蘸酱也很有讲究的哦~就是因为有了它,白斩鸡吃起来才更加美味!
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本帮菜既是上海菜。
上海美食排行榜前十名是哪些?
感谢邀请
说到上海这座城市,号称为中国的魔都,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有梦青年,去这座城市追梦。有人说上海很华丽,也有人说上海很残酷。
但是,在我看来,上海就是一座让人逃不开的城市,不单单因为城市魅力,还有那隐藏在大街小巷中的美食,能治愈这座城市的冷酷。
白斩鸡
“说起白斩鸡,要数小绍兴”,已经死很多上海人的口头禅了。小绍兴是精选上海本土所产的一种“三黄鸡”,以其肉质鲜美,皮黄肉白,受到人们的喜爱。
上海人对于本土的地方名菜“白斩鸡”,是相当有自信的,不管吃过多少地方的白斩鸡,心中能记住的味道,只有家乡的白斩鸡。白斩鸡的特点在于其色白肉嫩,吃白斩鸡,吃的就是鸡肉的鲜嫩。很多地方的白斩鸡,虽然用的调料一样,但在烹饪过程中,让鸡的内部汁液流失,导致鸡身缩小,肉质过于紧实,吃起来就觉得生硬,不鲜嫩。
上海的白斩鸡,在烹饪过程中,待鸡煮熟后,会取出,放在汤汁中浸泡,使受热破裂的细胞,重新浸满了水,鸡身便会饱胀。肉质便会保持鲜嫩,再用香油涂满鸡身,减少水分的蒸发,使得鸡肉更加鲜美。
生煎包
上海生煎包可以说,是在上海本地,土生土长的一道小吃,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老上海人习惯把“包子”叫做“馒头”,所以下次去上海,听到有人喊生煎叫包子,就不要觉得奇怪了。
一开始,生煎包只是作为茶点心,存在于茶楼中,供喝茶的人食用。渐渐地,人们生出了想将茶点心,作为正餐食用的需求。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生煎便也慢慢走出了茶楼,成了一道有名的街头小吃。
生煎包的特色之处在于,其面皮香脆,肉馅鲜嫩;咬一口下去,满嘴的汤汁充盈在口中,在品尝着鲜美肉馅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汤汁的葱香。 吃上海生煎包,千万不能心急,美味的东西都需要慢慢品尝,方能品到其中一二。
鲜肉月饼
对于月饼,大家都不陌生,现在月饼玩出的花样也很多。但是在我心中,江浙沪一带的鲜肉月饼,绝对是月饼中的一绝。
鲜肉月饼,是江浙沪一带的传统小吃,属于苏式月饼的一种,顾名思义,鲜肉月饼里面的馅,完全是用猪肉做成的,对于无肉不欢的看官们,这是不可错过的一道小吃。
不过这道鲜肉月饼,可不属于甜食。其外皮金黄,醇香软糯,里面的肉馅更是葱香浓郁,筋道紧实,吃一口下去,丰腴的肉汁慢慢渗透到唇齿间,这滋味,好不享受。
蟹壳黄
蟹壳黄,俗称为“小麻糕”,当地人常将其与“大麻糕”相配,作为过年过节时的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蟹壳黄的馅心有咸跟甜,两种口味。咸味的蟹壳黄,馅心主要是猪肉丁,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蟹粉、虾仁丰富口味;甜味的蟹壳黄,馅心主要有葱油、白糖、豆沙和荠菜;做出来的蟹壳黄,甜味儿的,甜而不腻;咸味儿的,肉质鲜美。
用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的蟹壳黄,外表呈褐黄色,吃起来,用三个字形容,“酥”、“软”、“香”。曾有人写诗赞叹道,“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可见蟹壳黄的色香味俱全。
上海本帮菜饭店是怎么排名的?
上海本帮菜饭店排名:梅园村酒家、小桥流水精菜坊、HOME's私房菜。
1、梅园村酒家
梅园村创立十八年来,“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华餐饮名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先进私企”、“全国绿色餐饮企业”、“上海市餐饮业著名品牌企业”、“上海市优秀接待奖”、“特色婚宴推选品牌”等等奖项无数,赢得“吃来吃去还是梅园村”的口碑。
2、小桥流水精菜坊
“特色千岛湖鱼头汤”选用现杀的千岛湖有机鱼头烹制,用熬了6小时左右吊出的鱼汤煮鱼头,“精细入微”、“鲜上加鲜”。“白切桃园鸡”只选南汇农村散养鸡为原料,做出的白切鸡皮滑、肉嫩、骨香,清淡鲜美。
3、HOME's私房菜
7年以来,HOME’S只想用最经典的本帮菜吸引并且留住食客的“胃”。不论是最为经典的“私房红烧肉”,还是新推出的“葱油蒸野生白鲳”,点击率都相当高。除此之外,招牌翅汤干丝、野生白蟹、火曈老鸡汤、特色牛肉骨等也都是值得一尝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