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有没有到赤石码头的车

松阳汽车站是位于丽水市松阳县紫荆路的一个汽车客运站,根据松阳客运站官网公告显示,客运站内每天有俩班到赤石码头的车,分别为上午的9:30一班,及下午的15:30一班,乘客在发车时间前抵达乘坐即可。

广东省海丰县赤石镇历史

赤石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西北部,距离海丰县城39公里,与惠东县接壤,海丰第二大河流——赤石河贯穿全境。

全镇区域面积293.5平方公里,占海丰县的六分之一。

赤石镇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86个村民小组,有资料显示,总人口1.9万多人,有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是原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和海陆丰中心县委所在地,是红二师、红四师和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活动过的地方,是著名革命老区镇。

历史文化

凤河旧事

海丰县西部的赤石境内,峰峦叠翠,绿水萦回。

其间有大安峒、明热峒、四大乡三块盆地,大安河、明热河、赤石河等三大水系穿峒过涧,在赤石墟南方汇合成凤河,再经急水门出九龙湾入海。

凤河是赤石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用饱满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子民。

早在蛮越年代,地处归善(今惠阳、惠东)与海丰之间的赤石约,水陆相间,交通便捷,成了人文初醒之地。

近日,记者从大安峒到赤石墟,从江头村至下围村,沿凤河顺流而下,一路寻踪。

竹影下,古村落、古码头、古渡口……一幅幅秀丽古朴的画面,摇荡着历史的回响。

沿河景致

凤河,是海丰县的第二大河系,由东北和西北流向东南,流域陆地总面积为382平方公里,河流长度为36公里,包括干流赤石河,一级支流明热水以及四条小支流。

凤河流域地质结构属莲花山断裂带的中束公平断裂带,该断裂带从公平经银瓶山进入该流域,并在大安峒分成两支,主支呈东西向经赤石、汤湖,出惠东白云,在淡水与高潭---深圳断裂带汇合;另一支经鹅埠、吉隆和港南岸至赤砂插入大亚湾。

凤河之名,缘于下游河段的形状,上游窄而陡的河床,在急水门以下河段突然变得开阔,水流平缓,阳光下,波光滟潋,远眺如凤凰开屏,故称凤河。

或许缘于 “凤河晚渡”的影响,整条河流就被叫成凤河。

凤河发源于海拔高1256米、与惠东县交界的白马山峰,源头山溪河段7公里叫北坑,进入大安谷地流经6公里至塘尾,有东坑和鸡笼山两条水分别从左右两岸注入。

鸡笼山发源于建有红军洞的东莞山,下2公里处,有大蕉园河从左岸注入。

大蕉园发源于与梅垅渔仔潭交界处的尖峰顶山,至麻仔角汇入主干道,为上游较大的支流之一。

从麻仔角南流6公里,经龙潭坡至新城。

从新城往下1.5公里至三江楼村,有明热河从右岸注入。

明热河为赤石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峰高1282米的禾镰石,河段长22公里,从汤湖往下至冰塘埔右侧有发源于峰高1098米的陈肚山的明溪水汇入后,至三江楼汇入主流。

上游水底山上有瀑布飞流,如青龙飞降,山下有潭;曰青龙潭,深不可测。

三江楼以下的河段,河面宽阔,经几度转折后进入急水门峡口。

急水,顾名思义,水流湍急也。

门者,象形之谓也。

宽阔的河面在这里突然缩小一半,乱石插入河床,如一道拦截河水的大门,上下水头落差达1.5米。

后人为求雅意,取其偕名曰吉水门。

河边有一村庄,也以此为名。

“勒马过河”是这里的一道天然景观。

河中巨石嶙峋,远观似战马淌水,水流击石,轰轰作响,似奔腾战马过河。

急水门以下河段又是另一番景象。

上游窄而陡的河床在这里突然变得开阔,水流平缓,阳光下,波光滟潋,远眺如凤凰开屏。

急水门的右岸,便是深涌村,设有渡口,旧时为官办船渡,过往行人免交渡费,有“义渡”之称,岸边竖有“凤河义渡”石碑,系清咸丰年间所立。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每当夕阳西下,彩霞辉映,有“凤河晚渡”奇景,为海丰古八景之一。

从凤河渡口下1.2公里至园墩林场,广汕公路大桥飞架河面,再下4公里,发源于鹅埠畲族山的南门河,从右岸注入,至宝塔山脚注入主流。

主流收入南门河水后向南于沙埔渡,流向九龙湾。

在水浸时代,赤石曾是内陆海港,每当洪汛涨溢,海潮回灌之时,这一地区重现一派“嘴小腹大、岛屿耸立”的内港景象。

时序更叠,沧海桑田,沙泥俱下,将港湾逐渐变成了平原,随着海水的慢慢消退,只留下一条弯弯的河流。

凤河,是连接大海的一段盲肠。

古村落

有河的地方就有人家。

顺流而下,一座座村庄,古朴静谧。

村边绿树婆娑,村外青山巍峨。

寻访古村的第一站,便是江头村。

该村因建于河的上游处,当地群众称“河”为“江”,故而得名。

明朝万历25年(1537年),文姓先民从祖籍福建迁此定居,开始了与沿河民众同饮一江水的开荒僻地生活。

在村里转悠,很少见到青壮村人。

“都出外干活去了”老奶奶慢悠悠地说。

站在赤石大桥上,眺望三江楼村,绿竹、黑瓦、白墙调配出的古民居画面,令人出神。

屋顶上的瓦片,历经上百年沐风栉雨的的颜色,又有哪一位丹青妙手所能调配出的呢?

三江楼村建于清朝初年(1626-1636),曾居住过钟、林、黄、张、李、陈等姓。

因位于大安河、明热河和赤石河三河汇河处,又建有城门楼,故名。

高大巍峨的城门楼不见了,古渡口仍在。

小船儿慵懒地停靠着,展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与大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恰成鲜明对比。

踏足鲤鱼埔村,心里竟起了莫名其妙的疑问。

那片形似大鲤鱼的大草埔还在吗?鲤鱼的头还是向着赤石河吧?

“要看鲤鱼,得登上远处的大山!”朋友小曾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

随后,他介绍起该村的历史。

明代宪宗咸化八年(1473)陈氏兄弟从祖籍东莞茶园迁来下围村后转此地建居。

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5),部分刘姓移民由祖籍梅县迁到鹅埠黄牛湾再迁到该村稍上方建居,形成上、下乡。

鲤鱼埔邻近赤石墟,旧时曾是海船停泊地和海产品与山货的集散地,仙板船可通至大安。

饷午时分,村头大榕树下,几位单着黑布 *** 的老人正躺在在竹椅上纳凉,尽情地享受着山风的抚慰,旁边的一条小花狗警惕地注视着我们几位陌生人,这是孩童记忆中的画面。

老人那黝黑的皮肤和暴突的根脉,让人想起画家笔下的父亲。

鲤鱼埔村下方是大山头村,清代是“赤石河义渡”的码头。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邻近马头岭村部分李姓居民率先迁来此处定居,后又从邻村迁来林、洪、彭、玉、陈等姓居民形成村庄。

因村建于牛屎垭山主峰下,村后山头的周围山头高大而名。

下游的下围村,是我们寻访的最后一站。

这个被河水三面包围的村庄,最具南水乡的风韵。

元朝初年(1230),陈姓先民从福建迁此建居。

现居住部分陈姓居民是明代嘉靖年间(1553-1566)从鲤鱼埔村迁入的移民后代。

深涌古码头

深涌村,又名深冲村。

涌者,海水可以到达之意。

深涌之水,深十数米,浪高水急,形似锅状,故有“深涌”之称。

位于凤河下游咸淡水混合处的深涌村,原为船只停靠的码头,常可一睹千航竞流、舟楫满江的壮丽景观。

古时沿海各地码头未形成前,县治及各大墟埠的货物装卸主要靠内河码头。

深涌的航运业一度非常发达,众多 “掏金”者蜂拥而至,每天来来往往的货船成了这里的一景。

因此深涌码头常人满为患,热闹非凡。

清初,梅陇张、林两姓移民率先来此搭寮耕田兼捕鱼,后又从邻村陆续迁入李、叶、吴、洪、杨等姓居民逐成村庄。

“深涌”曾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无人不知,旧时华侨寄信回来,信封上只需写“中国海丰深涌某某收”就可寄达。

赤石水上交通,主要靠凤河和大安、明热两条溪。

清末至民国时期,凤河上的运输工具主要是“撮鸟船”和“滨兴船”,赤石的大量土特产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而外地的副食品、日用品也畅销赤石,来往货船每趟都载得满满的。

至大安溪和明热溪时因河水变浅,必须换乘一种叫“溜仔”的小船。

建国初期,凤河仍可通航,后因出海处的“山埔仔”移位而成危险港湾,1961年从“山埔仔”至小漠墟前新辟一条副航道航,到七十年代中期,小漠墟前副航道变得浅窄,大货船难以通过,河运逐渐被废弃。

如今,这一切已成过眼云烟,古码头不见了。

繁华如梦,曾经阔气的航运业、曾经繁荣的码头,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凤河晚渡

“凤河晚渡”为海丰古八景之一。

翻开方志,不乏对其自然景观的描述:“凤河深涌村旁的河面宽阔,西侧山坡上苍松翠绿,沿河竹影倒悬水中,每当夕阳西下,彩霞相映,山色绮丽。

”千百年来,宽阔浩渺的河水,依旧倒映着竹影,坡上苍松,依然翠绿,渡船还在,只是,我们没能等到夕阳西下,一睹那彩霞相照下河光山色的绮丽景观。

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岂不知,看景不如听景,听景又如何比得上“读景”。

清康熙年间,海丰知县姚德基作诗赞之曰:

长河韬映接横塘,舟子招招趁夕阳。

芒荻州前花欲舞,温泉岭下燕归忙。

轻桡逐浪催行色,野渡乘凤纳晚凉。

听说杨桃刚十里,遥闻僧舍焙茶香。

历代骚客也留下不少诗作:

江村一带绕蓬茅,时近黄错景色清。

古树笼烟嘈鹊鹤,阴凤鼓浪戏鳌蛟。

滩前鱼父消遥去,岭下寺钟断续敲。

旅客忙归舟子急,片帆斜挂夕阳坳。

溪光潋滟晚溶溶, 夹岸青山入镜中。

野水留连远无碧,轻桡客与夕阳红。

行人不惜重回首,舟子无劳便趁风。

却羡临渊垂钓者,忘机鸥鸟往西东。

“凤河义渡”与“凤河晚渡”其实是同一码事,只不过前者重“义”,后者重“景”。

惟景之美,让过往之人流连忘返;惟义之举,让人感怀起敬。

凤河渡口是古代粤东各县通往惠州、广州必经的官道渡口。

去北10公里是明热温泉,东北5公里是羊蹄岭。

渡口由官府出钱选船,雇用渡夫,宿于渡口,使过往行人早晚有渡,因免交渡费,故称“凤河义渡”。

“凤河义渡”名为官办,其实为同知衔林格本人所设。

清同治版《海丰县志?续编?人物》载:林格字舜翼,号寿山,例授五品衔。

乐善好施,平道路,造桥梁,修城填海,倡建学署考棚,重修明伦堂、节孝祠、息广宾兴,鼎建茶亭,送文庙工祝之租,设大液、凤河之渡。

长天一色汛中流,载得临簑月满舟。

此日凤河留古渡,烟波依旧汉时秋。

岁月的长风,早已吹散秦汉秋月,惟有渡口处山脚下的一块石碑,铁笔银钩,让几百年前的往事定格为永恒。

碑文直书三行,上行为“咸丰元年岁次辛亥 秋立”中间为“凤河义渡”,下行为“贵客往来不用给钱”。

端午古风

端午节,凤河两岸村庄经常举行龙舟赛,附近居民扶老携幼,观赛助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夺锦者巡河游街,演戏庆贺。

午时,穿红戴绿的妇女从凤河里担取 “午时水”,据说贮用一年不会腐臭并可治病;男人带孩子到河里洗澡,据说洗后一年不会生疮毒。

家家户户从河边采摘回榕树枝,插在家庭大门或窗口,谓“插青”,还有的在午时用艾叶薰蚊。

据说薰后一年无蚊。

中午客属家家吃粽球、糍粑,尖米语区户户煎水糍色,福佬人人包菜馃。

赤石端午古风,歌声里回荡着历史的音符。

宋末元初,辽金犯边,中原人民大举南迁,粤东相对安定的环境及大量的谷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流亡士兵与群众,顿时潮惠两州人口剧增,各有六、七万之多。

尤其是南宋末年,元兵攻陷临安,数以十万计的江、淮、闽、浙军民从福州转入广东的潮、惠沿海诸州避难,地处杨桃岭驿道西侧的赤石地区地广人稀,水源充沛,成为流亡群体的择居点,一度建寨置村近两百座,人口逾三万,带来了福佬文化和客属文化,奠定了赤石的民系基础。

天南地北的移民,带来了原住地的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让赤石成为民间艺术的聚宝盆

坐海边的游船的作文500

国庆长假,我和妈妈回老家玩了几天,准备回盐城,妈妈告诉我说,这次我们一起坐船回盐城,我听了很兴奋,长这么大我还没有坐过船,我非常高兴。 由于特殊的原因,装货的船下午才开始从安丰镇出发,我和妈妈大包小包的早就准备好了,终于听到妈妈叫道:“张创,出发了。”我和妈妈来到河边,走上跳板,由于船装了200多吨钢材,所以,从岸上走到船头有4-5米的路,我和妈妈奶奶都非常害怕,怕走时一不小心跳进河里去,但最终还是我和妈妈手拉手,慢得像乌龟地向船头走去,到船头时,我和妈妈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而奶奶却好象不怕,船终于开动了,我和妈妈坐在船头,一阵阵凉爽的风迎面扑来,吹的脸上,好不舒服,河两边的树和房子在快速往后倒退。看上去很近的地方要行好久才能到面前,不知名的白鸟停在浮萍上,由于船的到来,惊动它飞上天空。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坐在船头很凉,我和妈妈走进了船舱,到了船舱才发现,船舱里的机器声让人难以忍受,机器的振动让我们有点头晕,没办法我们只好走到了船舱外面,晚上的河面格外宁静,岸边的灯光和楼房倒映在水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哇!我不由惊叹一声。 本来回盐城只需1个半小时,坐船却花去了我们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时间虽长了一点,可我学到了知识。看了以前从未看过的东西,下次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坐船。

写迎泽公园的游船的作文。

我从小就喜欢上了小船,那坐在船上的快乐,轻松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不过,从我五岁开始就从没有坐过船,终于今年寒假我又如愿以偿了。

那一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了迎泽公园,一进门,那里就热热哄哄的,连奶奶说话时的声音都听的不大清楚。

我们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当我们赶到游船码头(游玩地点)时,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等了许久才上了船。

那艘船是我开的,开船时要集中注意力,上次我就是受到了这样一个教训:爷爷叫我好好开,可我听不进脑子里,我一边开船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谁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的船东倒西撞。

我惴惴不安:船会不会倒?爷爷和奶奶都很关心的说:“没事再来!”我不灰心继续前进,于是,我集中了注意力,于是,船很平稳地行驶在了湖上。

我们坐在船上看着这美丽的风景线,不由得大声说:“啊!真漂亮呀!”湖里,有好几只小鱼在游,他们多开心呀;岸上,好多棵柳树儿在梳理着头发;空中,鸟儿们在自由的飞翔,它们站在线杆上,唱起了小曲。

傍晚,我们步行回家,爷爷对我说:“嘿!你这次成了真正的驾驶员了!”我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还不是都有你们的指点吗。

”只有聚精会神的去干一件事,才会看到美丽的风景。

黑龙滩游船作文450字 ?

国庆假日,我随母亲一起回仁寿姥姥家看望姥姥、姥爷,也趁机去参观了一下“著名”的黑龙滩景观!黑龙滩----位于四川省仁寿县,是四川最大的人工湖泊之一。

它不仅宏伟壮观,还十分清秀美丽!来到这里很是让人留恋忘还,现在就让我为你们做一回导游,去浏览一下美丽的“黑龙滩”!游客们,欢迎大家来到仁寿黑龙滩景观!大家可能听说过这里山清水秀、山水相连,也许您是第一次来到黑龙滩,也许您已经来过多次,都没有关系,让我们一起去好好的享受一下美丽的“黑龙滩”风景!游客们,首先,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大坝,大家看,这里就是黑龙滩大坝,这里的大坝一共是200多梯石梯,这些都是当地的石匠一块块用肩扛、背扛,且用他们的双手一块块码起来的,大坝的最上端清楚的写着“水利是我们的命脉”几个大字!可见它的重要性。

特别让我们激动的是,在当初修建这大坝时,有100多位英雄在这里“长眠”,大坝的醒目处都记录着他们的名字。

让我们记住这宏伟的大坝,记住这些曾经为修大坝而牺牲的英雄们!游客们,现在让我们一起乘船到湖泊的中央岛去游览!大家看,我们现在就行驶在水库上,这里水最深处可达上千米,它们都是在农田最需要水的时候,为它们送去,“眉山、仁寿、峨眉………”这些地方用的水,都是这里输送去的。

黑龙滩水库一共吞没了72座山,所以,这里也形成了72个小岛,其中,有5-6个小岛已经开发,我们也选择性的参观其中的一两座大岛,未能到的岛屿,也只能让大家用眼睛看看就完了!请游客们坐好,下面我们马上就到报恩寺了,如果不愿意下船的游客,请呆在船上,其余游客请谁我下船到岛上的报恩寺游览!大家请看,报恩寺已经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报恩寺,它的原名叫龙兴寺”,始建于唐朝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毁于文革时期,1989年又重建。

寺内殿宇达20余处,建筑面积万余平米,均为仿古式。

大家请看,这个高耸入云、光彩夺目的就是“华严舍利塔”,塔内殿堂楼阁巍峨庄严,更有奇特的“显圣观音”,报恩寺也是最佳的佛教圣地,亦是这里重要的游览景点之一。

好了,现在我们就要去小朋友们最想去的地方------猴山。

猴山,顾名思义,就是猴子们居住的场所,这里大概有100多只猴子,它们最喜欢吃花生和小馒头,下船后,可以在售票处购买这些小食品,请不要给它们乱投放食物,也请游客们注意,请勿与猴子们嬉戏,以免被它们伤害,不过,多数小猴都很温顺,你们可以和它们合影,并近距离投放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请游客们小心,这只老猴爪子特别厉害,可千万别被它伤着,可能今天它心情不好,一个游客扔给它的巧克力饼干,它只是闻了一下,一下就将饼干扔出去老远,有人靠它太近,它就发出吓人的叫声,大家请看那几只猴子,太可爱了,它们在树上蹦蹦跳跳的,有的小猴还躺在妈妈的怀里找虱子………我们现在要下猴山了,我想大家也挺疲倦了,下面我们乘船去观赏一下,剩余的70座小岛!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小岛,各式各样,大大小小、高高矮矮、方方圆圆,一应俱全。

让你们想不到的是,别看这些小岛只有一点小头,它们下面可深了,几乎都是几百米,大家请看,前面的这座小岛是白鹭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上百只白鹭在这里栖息,看来这些白鹭已经找到了它们的天堂了。

这里的水都很清澈,经过这里的管理和游客们的保护,这里的水很少被污染,你们看,下面的红鲤鱼多漂亮!船马上就要靠岸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欢迎下次再乘坐我们的游船,也欢迎再次光临黑龙滩!下船后,在水库一角,有一个戏水的地方,胆大的可以脱鞋走走水………玩也玩够了,肚子也饿了吧!那么,游客们一定要去尝尝黑龙滩的鱼席!这里的鱼类众多,价格也实惠,这里的鱼最重可达200多斤,味美且鲜!而且鱼刺很少,可千万别错过这美味哦!谢谢游客们和我一起游览了这壮观美丽、碧波荡漾的黑龙滩!记住,黑龙滩永远欢迎你们的再次光临!也祝你们一路平安!

以海河游轮为线索的作文,急急急急急急。

美丽的海河天津是个美丽的地方。

天津的海河更是美不胜收,一见到它就不由地让人心旷神怡,让人不由地流连忘返。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主要的大河之一。

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河流自北、西、南三面汇流天津后,称为海河。

海河像一条玉带贯穿天津市区,不仅对工农业生产、水上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都有密切关系,而且是天津的重要景观。

天津市区海河岸边的海河公园是一个欣赏海河景观的好去处。

海河公园在金刚桥直到光华桥的海河两岸铁栏与马路之间,如绿色长带。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融化,有船在海河上航行。

花坛中有连翘、碧桃、海棠、梨花、紫藤,美丽极了;夏秋有月季花、鸡冠花、一串红等各种花草,在绿树、花丛之间有多姿的亭树,在藤萝架下有回曲的长廊,其间的石桌、长凳,可供人们休憩;冬天,海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许多的人拿个凳子坐在海河上,把个小洞,把鱼竿放到水里去钓鱼。

我最喜欢海河的夜景了,海河两岸彩灯齐明,映入河中,波光灯影,闪闪烁烁,使人流连忘返,人们带可乘船夜游,在狮子林桥和大光明桥之间,欣赏“哪吒闹海”、“迭水瀑布”、“声控喷泉”、“百龙戏水”等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要是白天或晚上坐在旁边的长凳上,看着海河的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该多好啊!

写划船的作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这首歌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

这个暑假,我便去划了一次船,可有意思了。

(可以这样开头) 这次划船真有意思,虽然我还不像专业划船手那么厉害,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感觉很快乐,真希望再划一次。

(可以这样结尾)

划船的作文开头和经过怎么写

我和爷爷奶奶到黄水避暑,我们到了月亮湖划船。

我们去了12个人,我们决定坐电瓶船,一艘电瓶船能坐4人,那我们需要几艘电瓶船呢?12÷4=3(艘),每艘电瓶船一小时25元,我们租3艘电瓶船,需要多少元?3*25=75(元)。

3、乘船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乘船,我坐在第一个位置,船开得很快,溅起的浪花很大,玻璃上都有水了。

我叫妈妈把照相机拿出来,把波浪拍下来。

到了小岛上,妈妈给我拍了好多照片,给观音菩萨也拍下来了。

我们又到了船上去,我叫阿姨把影碟带卖给我,妈妈付了一百元钱。

4、坐船早上,爸爸带我去塘沽坐船。

船真大,我,爸爸,和弟弟都在大船。

一会儿船开了,风吹着我,多么凉快啊!我们下了船就去吃饭了。

游大金湖 作文

在泰宁旅游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被称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大金湖景区。

来到了大金湖,我们登上了游船,我站在船头一边迎着从湖面上吹来的袭袭凉风,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只见湖水非常清澈,能够一眼见到湖里的小鱼,周围都是一座座小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还盛开着一大片鲜嫩的黄花菜。

很快我们来到了岸上的第一个景点——甘露寺,听导游介绍甘露寺有五绝三怪,其中的一绝就是寺庙是隐藏在赤石深壑之中,左边一块红岩石就象硕大的钟,右边的那块则象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而甘露寺是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悬空甘露寺便在这钟鼓之间“右鼓左钟,庙在其中”,那根柱子叫“吉祥柱”,传说抱一下这根柱子许下个心愿就会心想事成。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线天”,这里非常陡峭,而且越往上走台阶越窄,最窄处只能容纳一个人小孩行走,成人则只能猫着腰侧着身子走,峡谷里最黑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要爬上去必须连摸带爬的,我一不小心抬起了头,差点磕破了脑袋。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苗家山寨,能歌善舞的苗家姑娘为我们表演了迎宾舞和竹杆舞等,最有趣的要数抢亲了,苗家姑娘用抛绣球抢到小伙子后双方就拜天地,最后男方再把女方背起入洞房。

船靠岸了,今天快乐的旅行马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腾王阁座游轮作文200字

题目:腾王阁座游轮适逢七月,站在那有虽几分破旧但不乏当年雄伟的滕王阁里。

浸湿了我衣袖的,不知是细雨还是我的泪滴。

站在这儿,看着《滕王阁序》,仿佛看到王勃的身影,感慨太多太多……在才子王勃提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写下这千古的名篇。

黑暗的官场,满世的宦臣,影响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上,人们为钱,为利而奔波,却惟独王勃这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能够在尘世中绽放出高洁之美。

它不与世人同污,年少得志的他看透了官场,他并非怀才不遇,而是有遇无欲。

这是误会,是上天的误会。

他错把一代高雅圣洁的才子安排到了一个黑暗迂腐朝代,塑就了一代才子悲惨的一生。

还记得当初阎公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突显其文采,告诉在座的客人希望过一会儿下笔时都能谦逊一点。

不料在大家都假意谦让时,王勃却主动提笔就作。

阎公愤然离席,去卧室更衣,更完衣后,让人用笔墨伺候王勃。

他自己就坐在王勃前面。

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阎公闻之,默默不言,自认为王勃确实有些才能;最后当王勃颂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满座大惊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阎公服之,拍手叫好,极欢而罢宴。

王勃纵然有才,但他像莲一样高洁,当时的社会容不得高洁之人的存在。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勃少年的那种放荡不羁,早已经被磨灭了。

而留下的仅仅是“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的孤寂与无奈。

并不是官场不要他,而是因为他明白即使他成为所谓的“礼贤下士”,也不过是官场用来获利的一枚棋子罢了。

他曾经故意在滕王阁诗中空了一句,阎大人让他填上,他说一字千金。

难道他真的在乎这凡世的俗钱吗?他那只不过是把心中对官场的不满发泄于官员罢了。

况且,若是别人,敢这样做么?也就是像王勃这样的不屈服于权威的人才敢如此吧?但当他真正填出这空的一句时,阎公感叹道:“此乃当世佳句,一字万金,不为贵也。

况千金乎?此人乃当世奇才也!”长叹一声,予以其金,拂袖而去。

后人观之,乃“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遂无不感叹者也!王勃骨子里有着一种淡泊与坚强,即使在自己最危及的时刻,他依然写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

”他仅仅才二十多岁,但对尘世的认知绝不次于那些华发已生的人。

二十七岁时,他溺水而死,但已无憾。

因为他写出了千古佳作《滕王阁序》,他把他的感悟与冥思留给了后人,他用佳作诠释了不朽!如今,我站在滕王阁里,仿佛又看到了王勃的身影,他正手执墨笔,龙飞凤舞的写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这时恰巧一只孤雁飞过天空,霞光洒到了滕王阁里,水天一色,与当初王勃收笔时的那道墨痕一样美丽。

描写工艺品的作文

你看下这个可以不,你平时还是自己多写点才有提高的 [说明文]我家的一件工艺品 在我家众多精美的工艺品中,出类拔萃的要算是爸爸从意大利带回来的一条威尼斯游艇模型了。

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风格。

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

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

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

上部与船底相接。

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黄色,船头是尖的。

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

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

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

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

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

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

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

两腿直垂下来,悬空。

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

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

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置吧。

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

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黄色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

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

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

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

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

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

这艘金光灿烂的游艇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是我家的珍品之一。

早就听爸爸说鼋头渚了。

今天,我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全家人去鼋头渚欣赏那里美丽的风景。

带我如风似的到了鼋头渚时。

导游又向我们介绍了下一站景点,那就是蓬莱仙道。

蓬莱仙道又名太湖仙岛,里面有许多景点,如:大觉弯.银河飞瀑.“潮音洞”等。

在我刚迈进太湖仙岛,我就被那里优美的景色所吸引了,在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小鸟的歌唱声,与远处那银河飞瀑的声响相映衬,还可以看见远处一座座青山。

我们穿过了大觉弯来到了一个小山洞中,只见上面写着“潮音洞”三个大字,我走出“潮音洞”便看见了那银河飞瀑从山上直泻下来,那些被溅出的水珠一串串的洒下来,如珍珠.水晶一样透明,一样美丽!瀑布从山上泻下来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声音!然而我认为这飞瀑在雄伟也没有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樱花那样娇美。

参观完了太湖仙岛,我们便直接去了樱花大道。

来到了樱花大道,我便惊叹不已。

虽然是雨季,但那一棵棵樱花树却丝毫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低下了头,反而这雨为它们增添了几分朦胧感。

它们开得多么旺盛,红的火红,绿的碧绿,白的雪白……朵朵争奇斗艳的如繁星点点!那些撑着伞走路的人更为着一幅画添上了几分色彩感……时间随着我的步伐渐渐流逝。

直到下午,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鼋头渚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坐海边的游船的作文500

云和赤石码头轮渡时间

云和赤石码头轮渡时间冬令时7:00—17:00,夏令时7:00—18:00。目前赤石南北码头正常航班冬令时7:00—17:00,夏令时7:00—18:00,如遇节假日高峰期时航班时间为6:00起始,往返不按正常班次,车满即走,傍晚结束营运要求是将两岸乘客、车辆运完为止。

丽水哪些地方好玩

丽水必去的景点如下:古堰画乡,静水之乡,休闲度假写生的最佳去处。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岗头镇。千年古镇大岗头镇是古代浙江重要的航运集散地之一,也是古言画乡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数以千计的古樟树、数以千计的古镇、数以千计的古青瓷窑址、数以千计的古文字散落在世界各地。仙都景区既有桂林之美,又有黄山之奇,更有华山之险。被称为天然工作室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街。近百幅摄影作品的拍摄地,主要景点有鼎湖峰、黄帝庙和不徐山。鼎湖峰,如蘑菇,直刺苍穹。高170余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底部面积2787平方米。号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南尖岩景区,看山,看云,看梯田。拍摄电影之外的照片,你还可以体验5D玻璃天桥。位于丽水市遂昌县石笋头村。景点有天柱峰、神坛、千丈岩、小石林、龟探、九极瀑布、龙门瀑布等。,还有珠海和临海,相当于看了10个景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拍拍摄影基地云和梯田景区,华东最大的梯田景区。位于丽水市云和县涌头镇。横跨山、丘、谷三个景观带,最高700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之一,其中白银谷旅游区最受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回到神龙峡谷景区,这里有“瓯江源头第一瀑”的美誉。位于丽水市遂昌县安口乡桂阳林场。神龙峡谷自始至终,两边是青山,中间是绿水,分别像两条山龙和一条水龙。尤其是夏天,瀑布流淌,树木遮天蔽日。可以沿着栈道走,感受周围的绿意和凉意。

瓯江的水利概况

上游丽水市段长299.3公里,有4条一级支流航道。

小溪,自景宁县沙湾至青田县石溪乡溪口,通航里程141公里,沿线主要停靠埠有标溪、梧桐、新亭、外舍、金钟、渤海、陈村、白岩、仁宫等村镇。该航段全在山谷中穿行,卵石河床,滩多流急,有大小滩136处,主要险滩69处,平均比降0.15%,滩上比降0.3%~0.467%,河面宽度80~200米,最低通航水位0.4米,枯水期最浅水深仅0.2米,船行十分困难。每年11月至翌年1月为停航期。沙湾至外舍可通1.5~2.5吨木帆船,外舍至石溪口可通2~2.5吨机动木船。松阴溪、宣平溪、好溪,1985年以后均不通航。

瓯江干流河谷下切深,两岸高峰夹峙,山势险峻。温溪街以上属山溪性河流,岩性河岸,卵石河床,河道时宽时窄,深潭与浅滩相间,整条河流几乎全在山谷中穿行。沿河除山岙及支流汇入处有些台地外,仅大港头至丽水的中游小平原和梅岙以下的下游冲积平原。随着紧水滩、石塘电站的建成,石塘至龙泉变成2个水库回水区。龙泉至丽水航段龙泉至丽水段航道长117公里,沿线经大白岸、道太、安仁口、武溪、赤石、龙门、石浦、局村、石塘、大港头、碧湖、石牛、苏埠等村镇。全段落差130米,平均比降0.134%,滩险120余处,其中碍航较大的有65处。一般通航2.75吨舴艋船,正常水位上行需7~8天,下行2~3天。洪水期水流湍急,水势汹涌,船舶有一段时间避洪停航。枯水期由于水深不足,2.75吨舴艋船上行仅载600~1000公斤,下行载1000~1500公斤,船到浅滩处还需结队过滩,船工赤足下水,背扛肩推,十分艰苦。木排顺水下行,由于枯水航槽曲率半径过小,以及横流影响,常有排尾打在滩上,致使木排打散,造成祸事的危险。

丽水至温溪航段丽水(大水门)至温溪下花门段航道处于瓯江中游河段,全长86.5公里。沿线主要村镇有石帆、腊口、锦水、五里亭、祯埠、海口、石门洞、高市、芝溪头、船寮、石溪、青田、圩仁、温溪街等。该段航道洪水期水流湍急,枯水期滩多水浅,航行困难。该段航道总落差42米,平均比降0.05%,全线有险滩60处,平均1.5公里有一个滩,滩险处水深一般为0.6~0.8米,流速一般为1.0~2.0米/秒,比降一般为0.1%~0.2%。

下花门至河口航段该航段为瓯江下游,长76.2公里,完全处于冲积平原地带,河底为淤泥,河面开阔,正常水面宽度达1500米左右,为感潮河段,候潮500吨级海轮可抵温溪港。

下游温州市境内温州港航道分口内航道(即瓯江下游航道)和进口航道。

口内航道(瓯江下游航道)上起瓯江大桥上游1公里,下至瓯江口内岐头,全长47.5公里。按水深状况,自西向东可分为4段:第一段从起点至郭公山脚,长12公里,江面宽为300~1300米,最浅水深为1.1米,乘潮可通航500吨级海轮;第二段由郭公山起经灰桥浅滩,至杨府山港区,航道长6.5公里,灰桥处有一过渡浅滩,水深不足2.5米。乘潮可通过浅水万吨海轮;第三段由杨府山至龙湾,中间经过七都涂北航道或南航道。1985年11月起,因七都南航道淤浅,七都北航道成为主航道,长14公里,江面宽800米以上,最浅水深为2.9米,江道长年稳定,有良好的河相关系,乘潮可通浅水万吨级海轮。龙湾至七都涂尾段的航道,弯曲较大,转向角为1200。七都南航道为辅助航道,长13.5公里,江面宽1100~2000米,滩多水浅,最浅水深1.4米左右。第四段由龙湾至岐头,长15公里,航道顺直,江面宽在1500米以上,水深良好,磐石至龙湾的过江浅滩最浅水深为4米以上。

进口航道分两条,一条为沙头水道,从港口的岐头至洞头县的小五星岛,航道长12公里,最浅水深2.5米。1970年前,为进港主航道。后该水道逐年淤浅,进港船舶吨级又不断增大,1973年调整为辅助航道,供3000吨级以下船舶进出港。另一条为黄大岙航道,从岐头至洞头的青菱屿检疫锚地,长14公里。青菱屿浅段水深不足6米,乌仙咀以西4.5公里浅段,最浅水深4.5米。民国时期,此航道是汽轮船进港主航道,最近十几年水深逐年加深,从1972年10月1日起,该航道对外轮开放,乘潮时可通过万吨级以上水轮。

温州港,位于瓯江下游河口段,江面自西向东逐渐从1000多米开阔至5000多米。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依序列居港中。北岸后方山峦起伏,江口外洞头岛有103个岛屿,全港域广水深、风平浪静,是一个河口港和海湾港兼备的天然良港。温州港处在我国海岸线的中段,南北辐射居中。沿海各主要港口呈对称分布:北距上海港320海里、宁波港219海里;南距福州港192海里、厦门港393海里、台湾基隆港203海里。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的许多港口以及香港,都分布在温州港南北扇形的海面上。 瓯江自潮区界温溪至岐头角,长78公里,为河口段。其中从温溪至梅岙,长25公里,河床主要由径流塑造而成,相对比较稳定;梅岙至龙湾,长38公里,径流和潮流相互消长作用比较强烈,河宽也迅速放大,在中潮位时梅岙河宽为485米,至龙湾则达2400米,河段内边滩交错,滩洲众多,又有支流楠溪江汇入,河床冲淤变化较多;龙湾至口门,长15公里,基本上受潮流控制,江面宽阔,并受一些山嘴矶岩制约,河床稳定。

海塘修筑

据嘉靖《温州府志》载:唐贞元年间(785~805),温州刺史路应鉴于久废河防,多水患,命民筑堤乐成(今乐清县)、横阳(今平阳县)界中,由是得上田,除水害。宋淳熙年间(1174~1189),乐清黄华东西大堤建成,后经历代兴修,自东至西有黄华塘、知广塘、陈家塘、朱家塘、白鹤塘、法空塘、普觉塘、八都塘、十一都塘、盘石塘、重石塘等11条海塘相连,总长4165丈。并建成重石至琯头的支湾塘、田江塘,长1227丈,以及琯头至白鹭屿的琯头塘、驿前塘、象浦塘,长1325丈。在瓯江南岸,明弘治二年(1489)建成安塘,长700丈。明嘉靖年间(1522~1566)筑沙城塘,即海滨长堤,南起一都长沙,北至沙村寨,塘长2619丈,用块石砌筑。清乾隆十三年(1748)筑长沙塘,南起一都芙蓉岩,北至三都宁村城外,长4706丈;以及山北塘,南起三都兰田马道,北至四都三错,长1050丈。

古时所筑海塘,大多标准不高,防洪御潮能力低,尤其清末至民国时期,海塘失修、失管情况较为严重。建国后,在50年代对海塘进行全面整修,加高加固。1964~1966年,温州市郊建成灵昆64塘及天河一期、海滨一期海塘。70年代先后建成龙湾、状元两条标准塘,全长6.9公里。到1990年底止,瓯海、鹿城、龙湾及乐清柳市等沿海地区共建成海塘总长112.31公里,保护农田27.14万亩,人口46.53万人。其中保护农田万亩、人口万人以上的海塘有:鹿城塘,起自渔渡,止于下新涂,长16.17公里;龙湾塘,起自下新涂,止于龙湾塘,长14.42公里,永强塘,起自龙湾塘,止于老鼠山,长32.4公里;灵昆塘,建于灵昆岛周围,全长17.6公里;琯头塘,起自乌牛水闸,止于琯头,长1.1公里;慎江塘,起自西埭西,止于西埭东,长4.14公里;新陡门塘,起自田湾角,止于盘石南门,长2.73公里;盘石塘,起自盘石南门,止于横河坝,长1.92公里。

海涂围垦

海涂围垦与海塘修筑,相辅相成。随着海涂淤积,海塘外移,围垦面积不断扩大。瓯江河口早期的海岸线东至今温瑞塘河,北至今乐琯塘河,到清康熙至光绪年间,海岸线南部已推移至今瓯海县永强塘河以东,北部推移至今黄华塘至盘石塘及三屿塘一带。今温州市区的龙湾、瓯海县的永强、梧埏及乐清柳市以东等广大区域,都是海涂淤积和人类长期修塘围垦的结果。

建国后,海岸线以每年10~20米速度外伸,每三、五年即围垦一次。50~60年代,主要高滩围垦,建成千亩以上围垦工程有灵昆64塘,天河一期、海滨一期等3处。70年代建成千亩以上围垦工程有三江、天河二期、灵昆74塘、灵昆75塘及海滨二、三期工程等6处,并由高滩围垦向低滩促淤围垦方向发展。1978~1979年,实施了灵昆岛南口堵江促淤一期工程,共投工25万工,投资103万元,完成筑坝抛石23.3万立方米,筑潜坝长278.5米。工程实施后,近10年来南口淤积量达436万立方米,促淤效果较好。到1990年年底止,河口两岸已累计围垦面积4.6万亩。

港口建设

瓯江河口温州港位于宁波、福州两大港中间,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优越。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是当时对外通商贸易的重要口岸。明代实行“海禁”,港口衰落。清光绪二年(1876),列为对外通商口岸,翌年建立温州海关,港口复苏。建国后,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对外开放港口。拥有码头62座,计泊位76个,码头总长4266米,原最大泊位为5000吨级的杨府山1号码头,1989年,龙湾港区建成万吨级杂货和多用途泊位各一个,1990年,温州电厂建成二万吨级专用煤炭泊位一个,在盘石水域还建有一万吨级和二万吨级过驳浮筒泊位各1个。全港年总吞吐能力497万吨。

瓯江河口由于沙滩移动频繁,航道变迁不定。自清光绪二年(1876)温州开埠后,西门至朔门河段,水深达5.5~6.7米,民国元年(1912)和15年(1926)两次大台风洪水后,使原来由江心屿南面通过的瓯江主流改从北面通过后,朔门一带水深条件恶化,对港口航运带来严重影响。建国后,1964和1968年,虽曾两次挖泥疏浚,但效果不大。为摸清山溪性潮汐河口河床演变规律和整治方案,后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制成瓯江河口河工比尺模型,经反复试验和研究论证,决定采取稳定河势,控制主流流向的治理方案。从1971年开始,对航道进行了多次整治:1971年在瓯江北岸上村附近至江心屿的新涂,抛石50万立方米,建顺坝2条,潜坝1条,总长5175米,迫使瓯江主流从南江通过。同时在南江开挖一条长4150米,宽60米的深槽,共挖泥119万立方米,使南江朔门、西门一带码头前沿水深逐步达到5米以上;1972年在瓯江北岸楠溪江口的龟山脚下,修筑东、西丁坝,把水流挑向南岸,冲刷安澜、振华港区河床,并在各码头前沿挖一条长2525米,宽120米的深槽,使安澜码头前沿水深恢复至5米以上,门坎沙埂逐渐消失,1973年,为稳定七都南航道水深,建老虎岩东丁坝,1974年,为改善杨府山港区水深,建灰桥顺坝长7600米;1976年,为整治七都南板桥浅滩,建丁坝长700米。上述整治工程,共投资700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现瓯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289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22座。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成一批小型水电站;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干水电站;70年代以来贯彻小水电“自建、自用、自管”方针,小水电建设得到蓬勃发展;80年代在干流龙泉溪河段先后建成紧水滩大型水电站、石塘中型水电站;90年代又建成玉溪中型水电站;进入新世纪华东第一高坝——滩坑水电站顺利建成蓄水。

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没有一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新中国成立后,瓯江治理开发从小支流到大支流及干流,从单一的防治,逐步转向以水力水电为龙头,灌溉、供水、航运、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至2008年底,已先后建成大中型水库33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分别是紧水滩水库,滩坑水库,总库容达62.4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36座,总装机容量71.53万千瓦,其中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0座,容量52万千瓦。 瓯江流域大中型水库情况工程名称类别所在河流总库容万(立方米)主要功能集雨面积(平方公里)紧水滩水库大型龙泉溪139300发电、防洪、航运、渔业2761滩坑水库大型小溪415000发电为主,防洪、灌溉、3330钟前水库中型白石溪2340灌溉、防洪、供水、发电38.7白石水库中型白石溪1300灌溉、防洪、供水、发电48.5金坑水库中型船寮港2040发电为主,灌溉、养殖97.3大奕坑水库中型大奕坑源2840发电为主61.81北溪水库中型大源溪3820发电为主,兼防洪、养殖132雾溪水库中型浮云溪1170灌溉、防洪为主29.7高溪水库中型高溪1017灌溉为主,防洪、发电26大洋水库中型盘溪1688发电,防洪36.94金溪水库中型金溪1973发电、防洪118仰义水库中型瞿溪1350供水、灌溉、防洪11.5玉溪水库中型龙泉溪1453发电为主,供水、航运3407大白岸水库中型龙泉溪2470发电150石塘水库中型龙泉溪8271发电为主,兼有航运3234瑞垟二级水库中型龙泉溪1485发电86.2岩樟一级中型龙泉溪1143发电109大岩坑水库中型南阳溪1125发电、养殖、下游供水100.2瑞垟水库中型瑞垟溪1066发电为主,防洪、灌溉23.65泽雅水库中型戍浦江5713防洪、供水102成屏二级中型松阴溪1346发电为主,灌溉、防洪215成屏一级中型松阴溪5230发电为主,灌溉、防洪185东坞水库中型松阴溪1460供水、灌溉、发电52应村水库中型松阴溪2349发电79.6梧桐源水库中型松阴溪1658灌溉为主、结合发电53.2雅溪水库中型小安溪3000发电184上标水库中型小溪2159发电30.1英川水库中型小溪3731发电199双坑口水库中型小溪1470发电38左溪一级水库中型小溪1346发电90.2谢村源水库中型谢村源1473灌溉为主、结合发电47.2黄村水库中型严溪1845城市供水为主,发电150.7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06月25日,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古人因势利导在此筑坝拦水入渠,可使渠水由高向低自流灌溉整个平原。大坝在大溪与松荫溪汇合处的大港头向西500米处,弓形大坝弓脚南端在堰山山脚,北端在引水渠东岸大堤,大堤上植着数千株千年香樟,使大坝两端基脚更为牢固。同时,大溪从龙泉港下来的水流,在汇合处必定产生旋转,部分水流向西冲向拦水坝,可抵消松荫溪大水对大坝的冲力。这是通济堰拦水坝千年永固的原因所在之一。

古方塘,有1700多年,是瓯江流域最早有记载的水利工程。古方塘在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上宕村和上坪村附近的古方山顶上,海拔近1200米,是瓯江上游主要支流盘溪的发源地。古方塘修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明永乐八年(1410年)八月十五日重修,有古石碑记载立于塘边。旧古方塘坝高约18米,长26米,蓄水量为10万立方米。1970年重修后,现为坝高38米,长130米,库容为128万立方米。主要灌溉上宕村、上坪村、蛟坑村和胡村等胡源乡的大半个乡,现在古方山脚建有冲击水力发电站一座,充分发挥了发电灌溉的综合作用。

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支流小溪中段,库区大部分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电站在青田县境内。滩坑水电站2004年10月31日,主体工程开工,2008年4月29日,滩坑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2008年8月15日,滩坑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2009年1月12日滩坑电站2号机组并网发电,2009年7月10日,滩坑电站3号机组并网发电,进入商业运行。滩坑水电站水库总容41.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电站年发电量为10.35亿千瓦时。拦河大坝坝顶高程为171米,坝顶长506米,最大坝高162米,为华东第一高坝。

紧水滩水库,位于瓯江上游云和县城北,集水面积2761平方公里,是瓯江干流水力资源开发的第一座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及发展淡水渔业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1981年10月开工兴建,1986年6月大坝竣工。大坝水库总库容13.9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0万千瓦。1988年6台机组全部投产,为华东电网提供25万千瓦的调峰容量和5万千瓦的负荷备用与事故备用容量,多年均发电量可达4.9亿千瓦时。水库面积达34.2平方公里,可增加养鱼面积4万亩。水库蓄水后使下游大溪流量得到调节,遇20年一遇洪水时可削减洪峰流量57%,对提高丽水市区及碧湖镇的防洪能力,保护丽水、碧湖两盆地7万亩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塘水电站,是瓯江流域最大的河床式中型水电站。是紧水滩水电站的二级电站,两站相距22公里。石塘电站在云和县境内,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234平方公里,至紧水滩区间集水面积473平方公里;水库为河道型,总库容8300万立方米,进行日调节。电站装机总容量7.8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89亿千瓦时。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发电厂房、开关站、升压站和通航过筏设施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04.9米,最大坝高38.9米;坝顶总长25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