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避免打高尔夫运动受伤及恢复方法

高尔夫球 运动带来的运动损伤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60%的职业高尔夫运动员和40%的业余高尔夫运动 爱好 者都经受过运动损伤,职业运动员则多由于过度劳损(overuse)引起,而业余爱好者主要与不正确的挥杆及击球姿势有关。如何避免打高尔夫运动受伤?打高尔夫运动受伤有什么恢复 方法 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如何避免打高尔夫运动受伤及恢复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避免打高尔夫运动受伤的方法如下:

一、避免打高尔夫膝关节受伤的方法:

此部位受伤多发生在专业球手身上,以右手球员为例,为到达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往往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运动技能,专业球手能够很好的运用到下肢力量,所以对下肢特别是左膝关节外侧韧带群有高要求,周而复始的高强度训练易产生局部疲劳,难免给膝关节照成不同程度的磨损,或者是韧带、半月板的损伤(伍兹的半月板就是假体),所以要想达到高水平,对膝关节的柔韧性和肌群力量的提高也是必须的前提条件。

(1)力量练习,锻炼部位:股外斜肌、股内斜肌

采用方法:负重半蹲起——双手于肩两侧握住杠铃,放置于后背肩带处(最大负重值的60%),上身直立,脚掌、脚踝、膝盖依次发力屈膝半蹲起,不需要下蹲至最低点,保持合理的节奏,10-15个每组,4-6组。

(2)拉伸练习,锻炼部位:十字韧带、内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板

采用方法:反叠法,跪在垫子上以膝盖为反叠轴,身体向后倒直至背部靠近垫子,视个人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反叠程度,维持20秒,做3-5组。

二、避免打高尔夫腰背肌肉群受伤的方法:

这个区域的大肌群受伤的概率相当高,初期和中后期都容易损伤,首先准备姿势的站位、一个完整的挥杆过程都需要腰部的旋转,从技术环节上看,腰背部不仅有自身部位旋转的力量,主要还需要将下肢的力量依次传递至肩带、手臂、球杆并最终将力量作用于球,从人体结构上看,腰部与腹部肌肉力量不足造成脊椎负担加重也会引发腰背伤,当腰部肌肉发生劳损后,易产生腰椎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些专项技术训练来提升腰部肌肉力量以及伸展能力。

(1)拉伸练习,锻炼部位:大腿后侧肌群、躯干旋转肌群、下背部

采用方法:关节肌肉拉伸——双腿站直体前屈,注意膝关节伸直、身体尽量绷直向腿部靠近,直至双手抱住踝关节(视个人情况而定)

作用:拉伸大腿后部肌群以及达到调动坐骨神经

(2)拉伸练习,锻炼部位:背阔肌、竖脊肌、腹内外斜肌等

采用方法:关节肌肉拉伸 ——体侧屈,可用一根球杆,双手握住球杆与肩同宽伸直至头顶上方,躯干向一侧方慢慢弯曲以达到拉伸另一侧肌肉的效果,注意保持身体侧屈时身体超前,以免降低拉伸效果,两侧练习方法相同,可根据个人肌肉放松度适当选择两边练习次数的差异。

作用:运动前拉伸可以预热肌肉,更好的调动肌肉的工作能力,减少肌肉粘滞性;运动之后的拉伸可以消除部分乳酸,更好的恢复肌肉活力。

(3)力量练习,锻炼部位:躯干旋转肌群(腹内、外斜肌)、肩部肌群(三角肌)、髋部旋转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采用方法1:动力性力量练习——双脚或单脚体侧位蹲跳,双手反握于背后,双脚并拢,左右侧跳的宽度在一米以上,每次跳起后至另一侧需蹲下,然后同样方法左右连续跳20次,视个人体能4-6组即可

作用:增强腿部快速力量能力,从而达到更远的打击距离

采用方法2:器械辅助练习——负重杠铃体转(最大负重值的50-60%),将杠铃置于背部肩带处,双手分别在作于肩峰外侧握住杠铃,半蹲姿势略低于挥杆准备姿势,上身绕躯干旋转幅度至最大值,左右侧来回旋转10-15次,4-6组即可

作用:增加腰部旋转肌群力量,以便更好的将下肢传递上来的力量传递至背部、肩带、手臂等。

三、避免打高尔夫颈部受伤的方法:

这个部位受伤的概率比较少,除非颈椎原本就有椎间病变或关节炎,运动损伤中部分人是击球时过早抬头看球,引起颈椎不正常旋转而引发,还有些是挥杆时颈部过度前屈所致,首先是要调整成正确的站姿,减少低头的弧度,其次避免颈部损伤主要采用一些伸展性的拉伸方法。

拉伸练习,练习部位:颈部前侧肌群(胸锁乳突肌等)、颈部后侧肌群(斜方肌上部、竖脊肌颈部段等)

采用方法,颈部静力性拉伸,拉伸颈部肌肉时动作应该慢且柔和

技术要领:手掌根推头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仰,感觉颈部肌肉有拉伸感觉时,四个方位中每个方向维持此动作15秒左右为一组,3-5组

作用:防止颈部肌肉紧张,有助于躯干的旋转

四、避免打高尔夫肩关节受伤的方法:

易发生肌腱炎或撕裂伤,很多是过度主动用力,多余用力动作导致,在挥杆击球过程中,肩带主动收缩用力较少,主要承担力量传递工作,即传递腰部旋转产生的强大力量,随后作用于球杆最终作用求球,击球后球对球杆的反冲力会通过球杆又回传到肩部,故肩关节不仅需要有力量更需要很好的柔韧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有效力量传递。

动力性伸展,练习部位:肩部肌群、肩部韧带、关节囊等

采用方法,肩部动力性拉伸,注意动作节奏:

(1)持球杆震摆:双手握球杆两端与肩同宽,至头正上方,向身体后上方有节奏的震摆,幅度可逐渐增大,20-30次为一组,3-5组即可

作用:运动前热身防止肩关节急性拉伤受伤。

(2)翻肩:此动作难度较大,请谨慎练习以免拉伤,双手握球杆两端,手臂伸直从身体前方从头上方翻至身体后方,然后从后方翻回前方,两手之间宽度视个人肩关节柔韧性而定,可先选择一号木,随着身体热身度增加逐渐改成短杆。

作用: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如遇到反作用力过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肩关节的快速旋转将力量释放掉,避免肩关节损伤。

五.避免打高尔夫肘关节受伤的方法:

肘关节的伤大都出现在初学者,即通常所说的高尔夫球肘,与 网球 肘出现在肱骨外上髁发炎不同,位于手肘内侧肱上髁炎,因为在挥杆的加速期及撞击期时,此处受力大增所致,为避免肘关节受伤可以提高前臂肌群的力量,提高整体表现。

抗阻力训练 练习部位:前臂桡侧肌群

采用方法:肘关节动力性力量练习

(1)持哑铃屈臂练习:双手各握一个哑铃,手臂伸直放置于身体前方30CM处,掌心朝前,上臂保持不动,下臂向上臂靠近,视个人情况而定20-30个一组,4-6组即可。

(2)持哑铃旋转手臂练习:双手各握一个哑铃,直臂放置于身体两侧,约15CM处,以手臂为旋转轴做内转和外转运动,次数30-50一组,约3-5组

作用:提高前臂桡侧肌群的力量,增加肘关节关节囊活动性。

六、避免打高尔夫腕关节受伤的方法:

腕关节的伤发生在初期概率较高,一是手掌握杆过于用力照成的肌肉紧张,还有就是初期技术动作不稳定,触球后反作用力回传至关节导致的损伤,所以首先要采用合理的力量握杆,并适当增加腕关节肌肉群力量。

静态伸展抗阻力训练练习部位:屈腕肌群

采用方法: (1)双手十指相扣,手臂伸直掌心朝前于胸前,手臂最大幅度向前伸张拉伸屈腕肌群,感觉到有较强的拉伸感,维持20-30秒每组,练习3-5组。

(2)一手握两根铁杆,手臂伸直于胸前,以手臂为转动轴做往返的旋转运动,20-30转每组,练习4-6组。

作用:增加腕关节肌肉力量,增加肌肉灵活性

总结 :同样是高尔夫运动,但不同的个人身体素质和不同的运动量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损伤,所以应配合不同的体能练习手段,特别是练习频率在一周3次且每次200粒球以上的运动负荷(且不是已短切杆练习为主),除以上常用方法外,还应特别加强有氧肌耐力的锻炼,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慢跑,专业球手除专项柔韧性练习、力量练习外,对于有氧耐力的锻炼也很重视,可选择20-30分钟中低强度的慢跑练习,来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当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长期维持在一定高度时,被动放松肌肉(如推拿、拉伸)的方法不能达到超量恢复效果,所以提高心血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打高尔夫运动受伤的恢复方法如下:

37%的高尔夫运动损伤来自球杆使用不当;28%的损伤来自高尔夫球的选择;10%来自运动时关节扭伤及肌肉劳损,另7%来自运动过程中不慎 摔跤 。其中有15%急性损伤需要送院治疗。而在我们国家,高尔夫运动起步较晚,参加高尔夫运动多以金领、白领为主,平时本较少参加运动,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下腰痛是较常见的高尔夫运动损伤,无论在职业还是业余选手中都非常普遍。其次是上肢的运动损伤,包括肩关节、肘关节以及前臂腕关节。职业运动员腕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而业余选手则更多见肘部损伤。肩关节损伤在两组人群中均多见。

下腰痛主要是由于挥杆时腰部及髋关节过度的旋转和伸展运动造成。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在挥杆时,杆头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20英里。职业高尔夫协会(PGA)调查发现,33%运动者在过去的1年里,曾遭受过下腰痛时间超过两周的。建议增加腰椎的伸展和支撑髋(右利手的运动者,左髋为支撑髋)的旋转活动度,以降低下腰痛的发生率。需要经常自行背负球包及装备的运动者,背、肩及踝关节损伤概率会增加2倍,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背负硕大装备的原因。

肘关节损伤是第二大高尔夫球运动损伤,仅次于腰痛。最常见的肘部损伤是肱骨内上髁炎(俗称“高尔夫球肘”或“投掷肘”)和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两者被认为都是由于不当的挥杆姿势引起,因此业余选手及初学者多见。就发病原因都属于过度使用的慢性劳损,随着年龄和运动量的增加,损伤风险增大。运动前上肢伸展及肌力训练等热身动作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职业运动员中除了下腰痛以外,最常见的损伤发生在手腕部。主握杆手左手(右利手运动者)损伤较多见,主要是过度使用后腕部伸、屈肌腱的劳损。此类损伤可诱发无菌性炎症,通常予以休息减少运动量、夹板固定、甚至口服消炎止痛药和局封治疗。治疗性的训练,可以通过变换挥杆时的受力方式,增加前臂及手腕部肌肉力量训练。

另一个重要的损伤部位,是肩关节。肩部有些特殊的肌肉对于正常的挥杆动作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肩胛下肌(肩袖肌群之一)、胸大肌、背阔肌等。这些肌肉在长期的运动中容易受到损伤。此外,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肩袖损伤以及肩关节囊炎等也是常见的高尔夫肩关节损伤。这些疾病主要发生于经常受力的主导手臂。一组良好的热身及肩关节特别训练有助于降低肩部损伤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损伤诸如髋关节、膝关节疼痛;头颈部的外伤和扭伤等,也给该项运动增加不少的麻烦。

如何避免打高尔夫运动受伤及恢复方法相关 文章 :

1. 高尔夫球员韧带损伤原因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2. 打高尔夫膝关节受伤的预防方法方法

3. 高尔夫球童服务流程

二、高尔夫球如何利用气旋减小阻力的?

空气对于任何在其中运动的物体,包括高尔夫球,都会施加作用力。空气动力学家把这个力分成两部分:升力及阻力。阻力的作用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而升力的作用方向则朝上。一颗高速飞行的高尔夫球,其前方会有一高压区。空气流经球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球体分离。同时,球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导致后方的压力较低。尾流的范围会影响阻力的大小。通常说来,尾流范围越小,球体后方的压力就越大,空气对球的阻力就越小。小凹坑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球形多往后走一些,从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有凹坑的球所受的阻力大约只有平滑圆球的一半。

为了找出最佳发射条件,高尔夫产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对球杆和球之间的撞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撞击通常只维持1/2000秒,它决定了球的速度、发射角以及球体的自旋速度。接着,球的飞行轨迹会受到重力以及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因此,空气动力学的最佳化设计便成为让高尔夫球飞得远的关键。

小凹坑也会影响高尔夫球的升力。一个表面不平滑的回旋球,会像飞机机翼般偏折气流以产生升力。球的自旋可使球下方的气压比上方高,这种不平衡可以产生往上的推力。高尔夫球的自旋大约提供了一半的升力。另外一半则是来自小凹坑,它可以提供最佳的升力。

高尔夫球本来是圆滑没有凹洞的,在偶然中,发现有凹洞的球比表面圆滑的球飞的更远.依数据显示,例如:以现状的高尔夫球能打二百公尺远的人,以同样的方式来打表面圆滑的球,仅达四十公尺.弄成凹洞状的理由是:可因旋转产生升力(lift).

那么,为什么有凹洞的飞得远?而表面圆滑的本来以为空气阻力较小,好像会飞的较远的,怎么会相反的呢?将高尔夫球置于空气气流中,一定为一层薄薄的界面层所包围.此时,圆滑的球,其空气界面层容易剥离,而在球后方产生空气漩涡,使后方压力降低,球前方压力较,所以因压力差导致球速下降.相对地,有凹洞的球,因界面层不易剥离,球后方之力下降不多,使得球飞得较远.

三、高尔夫的力学原理以及挥杆技巧

高尔夫的力学原理以及挥杆技巧

打高尔夫球时会干事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说成败都在这一挥之中了,那么你知道,挥杆与力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如果知道了这些,以后你也可以精准的计算出距离,力度,以及挥杆时需要掌握的力度等等了。

假如我们能够对人体的用力远离以及身体和球杆运动之间的规律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高尔夫球的要领,以便于能够更快速地成为一名优秀的高尔夫球手,精湛的技艺会让人惊叹,同时也能根据这些原理,判断出自己挥杆时的哪些失误,以便于下次更好的避免。

一、高尔夫挥杆转动的动力来源

高尔夫杆头速度来源于人及球杆转动的速度,而转动速度由小到大则是在下杆过程中由人体持续施加于身体部件以及球杆的转动驱动作用所致。由于人体由一些部件及一些连接这些部件的活动关节组成,为简化分析,我们需要将人体及球杆的运动简化成胯、肩及左臂、球杆三个主要部分的运动。

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人体的转动驱动简化为三个主要的转动驱动:两腿对胯的转动驱动;扭腰对肩臂的转动驱动;两手对球杆的转动驱动。两腿对胯的转动作用来源于两条大小腿的交错移动形成大腿对胯的一推一拉。扭腰对肩的转动作用来源于腰肌及肩肌对肩的拉扭。两手对球杆的直接转动作用来源于两手腕及右肘的协调转动形成两手对球杆握巴的直接转动。

高尔夫挥杆运动中的水平转动驱动作用往往为初学者忽视。其实,我们只要体念打水漂的动作就会理会到水平转动驱动的作用。打水漂的几种打法:用转手腕,挥臂+转腕,水平转肩+挥臂+转腕,转胯+转肩+挥臂+转腕。显然,越往后的打法,效果越好。高尔夫挥杆水平转动驱动主要来源于两腿对胯的驱动。在水平驱动过程中,左胯基本类似杠杆系统的支点,右胯类似动力点,右腿对右胯的推力类似动力,左右胯的连接线类似动力臂,球杆杆头类似阻力点,杆头的水平惯性力类似阻力,通过腰提升起来的手臂及球杆类似阻力臂。

对这一杠杆系统的动态平衡分析及运动分析可以看到,由于此处动力能力(右腿的最大推力)和动力臂相对较大(相对于身体其它部位产生而言),所以能带动的阻力点上的推动力也大,并且,右腿推动右胯的水平运动速度通过杠杆的传输能使杆头水平运动速度放大多倍,其作用效果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在下杆转胯过程的前期,胯的转动在下身反向拧紧腰肌,为扭腰转肩储备了弹性势能,可加倍提高扭腰转肩的力量和爆发程度。在行为上如何应用这一原理提高胯的转动启动力?可以参考拳击运动中的马步站位打右手直拳的动作,这种站姿推动胯的转动幅度大,更有力量,更稳固站盘。并且,这种站姿自动克服了初学者通过左右移动胯而不是转动跨带动球杆的毛病,左右移动胯显然对杆头没有速度的放大作用。

人体的三个主要的转动作用犹如装在人体的三个转动发动机。人体挥杆过程中三个转动作用都可以分别带动球杆击球,但三个转动作用的转动方位不一样、施加作用所需的时间不一样,如何使它们既能分别充分发挥作用又能协调一致是挥杆技术的关键。为此,需要了解这三个转动协调作用的一致性以及它们的特征差异。

二、控制球杆端头速度方向的条件

对于单个转动物体,其转动时的端头速度方向一定是沿端头与轴心连线的垂直方向,见下图。

但是,多个相连转动体的端头速度方向则不一定这样。为了解杆头速度的方向,先看二个相连刚性体转动的例子,见下图。

一般情况下二杆转动时端头相对地面的速度方向是不会垂直OO2连线的。只有当二杆成一条直线时,端头的绝对速度正好垂直OO2。在这一瞬间,端头O2被转动的L1杆所牵连的速度其方向与L1杆垂直,其大小等于L1杆转动角速度乘L1+ L2。此刻端头O2相对O1转动的速度其方向也与L1垂直,其大小等于L2绕O1转动的角速度乘以L2。根据速度合成定理,此时端头相对静止的球的速度方向一定正好对准端头与固定转轴连线的垂直方向,其大小等于上述两个速度的和。

可见,只有两个转动物体的转动轴及外端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外端点的绝对速度方向正好垂直转动轴与外端点的连线。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多个相连刚体被分别转动情况下,只有全部这些转动物体的转动轴及外端点在同一平面时,外端点的绝对速度的方向一定垂直这一平面。

将这一结论应用到高尔夫挥杆中,按照前面三个转动的简化力学模型,只要控制杆头击球时,使胯绕左腿转动的轴线、肩绕脊椎转动的轴线、杆绕左手腕转动的轴线以及杆头基本在同一无形的板墙面内,则杆头速度一定垂直这个面。只要我们将这个板墙面朝向目标,杆头速度方向就会对准目标。这个板墙面是我们挥杆准备时根据目标、球位、站位就能确定的,在此后的分析中将简称为目标板墙面。

实际的高尔夫挥杆中,我们查看职业球员在击球瞬间的照片发现,这时候左脚脚跟、左胯、左臂关节、左手腕以及杆头基本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和理论上的结论有一点点的偏差,但运动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形成偏差的原因是我们简化的力学模型与身体实际挥杆的差异造成的,例如,身体部件是有一定变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刚性物体,特别是左臂与肩之间在下杆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对转动而在前面的三个转动的'简化模型中将这个转动和扭腰转肩简化成一个主要转动。

因此,根据理论分析的基本规律,考虑实际挥杆与理论分析模型的差异,参考职业运动员的标准结果,控制高尔夫杆头速度方向对准目标的条件可以更直观表述如下:只要杆头击球时,胯绕左腿转动的轴线、左臂绕肩转动的轴线、杆绕左手腕转动的轴线这三条轴线以及杆头都同时通过过左脚脚跟及过球的垂直板墙面,则杆头速度一定指向目标。

高尔夫球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运动来说,其中的专业技巧是非常多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全的,所以需要不停的在训练中在实践中磨练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清自己的劣处,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要记得控制好杆头击球的速度和方向。

三、增大转动作用效果的条件

杆头动能越大,击球距离越远。杆头动能主要来源于三个转动驱动持续作用于人体及球杆的结果。按照动能定理,动能的增加等于其增加过程中作用力所作的功,这个功等于该过程中力与路程的乘积的累积,在转动体系中,这个功等于动能增加过程中转动角度与转动作用(力偶)的乘积的累积。由此可见,动能的增加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作用经历的路径大小有关,物体在同样力的作用下,经历的路程越长则获得的动能越大。同样,对转动系统,在转动驱动的作用下,转动的角度越大则系统获得的动能越大。因此,为使杆头获得最大的动能,在人体结构允许、不影响击球精确度的条件下,挥杆施力过程应尽量增大转动的幅度。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人体一个部分如胯的转动幅度要尽量大,肩臂相对胯的转动、手转杆相对左臂的转动幅度也应尽量大。

另一方面,挥杆过程中身体及带动的杆头的位置相对改变也能增大杆头的动能。挥杆过程中,球杆与左手臂成夹角(构成一个倒L造型)随身体转动,转胯及转肩驱动使转动的身体及球杆获得动能。当手转杆发生后,杆头离身体转动中心的转动半径增加了一个杆身的长度,这时杆头随身体转动的线速度必然增加。

犹如溜冰中缩身快速原地转时伸展手臂增加手端线速度),增加量为杆身长度乘以此刻肩臂转动的角速度,杆头的动能由此而骤增。正因为如此,手转杆在增加杆头速度和击球距离的能力上扮演关键的角色。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杆头动能的这种增加必然导致身体转动能量的减少,手转杆打开球杆与左臂的夹角起到的是将身体转动能量向杆头传输的作用,这就是高尔夫教学中常提到的“能量释放”,其实,当我们明白其中的原理后用“能量传输”可能更合适。要使杆头由此获得尽量大的传输动能应该做到以下三点:身体及成倒L造型的臂及球杆的转动幅度尽量大,上杆到顶时,倒L造型中的杆身至少应该达到在头顶上方平置的位置;大力转体以加快身体转速(查看明星挥杆的慢动作,从其刚开始启动,杆身就被转弯就足以证明这点);击球前将倒L造型中的杆身尽量展开打直。

在击球前尽力控制住左脚后跟进而控制左腿不随身体的移动对增加杆头的速度有显著的效果。当一个物体自由运动的时候,突然在一个节点受到约束,其运动形式将变为绕这一节点的转动,在总动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物体远离转动中心位置端头的线速度会大大提高。例如,一个匀速运动的杆。

当其一端被突然约束,如果忽略约束完成的过程中能量的损耗,则在转动形成后自由端的线速度达到原来速度的1.73倍。如果这个杆上质量分布靠自由端头更少一些,则杆头的速度还会更大些。体育运动力学中将这种人为制约人体运动的约束行为称为制动。虽然,人体挥杆下杆过程中左脚地面进而左腿等对身体移动的约束过程不是上例的理想状况,但基本规律是相符的。下杆开始后,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平移,身体必然有向目标方向运动的速度,这样,击球前左脚以及左腿对身体的制动能借此增大杆头的速度。同时,这种制动也是前述以左脚跟为转动轴之一控制杆头击球方向的条件。

高尔夫球由于被杆头撞击而获得速度。按照动量定理,球飞出时的初始动量(球质量与球速度的乘积)等于撞击时间与撞击期间内杆头对球的平均撞击力的乘积。对同等质量的球,初始动量越大,则飞得越远。由于撞击时间太短(不超过0.01秒),人体挥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撞击力,但持续撞击时间对球的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所以,挥杆击球时,不能杆一碰球就松劲,或者是还没有碰球就已松劲,而是要尽量“送杆”以增加撞击时间。为此,击球时要尽量使三个转动的作用在击球时刻同时达到最大值。这种施力方式有两个效果,一是三个转动作用的力量都能全部发挥出来,使杆头能获得最大的击球速度,二是击球时刻保持的最大力量使杆头获得最大的加速度,从而能增加杆头撞击球的时间。

四、转动的差异性特征

两腿推动的胯的转动基本是在一个水平面的转动,两腿推动的转动体系包括跨及其以上身体以及手握的球杆,该转动在挥杆下杆时基本以左腿为轴,其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该转动体系被转动的难易程度的度量)是最大的,但转动起来后所具有的动能也是最大的;扭腰转肩能带动肩及其以上手臂包括手握的球杆转动,该转动基本以脊椎为轴,其转动惯量为次;两

人体各部件组成的挥杆运动系统不是一个理想刚性构架,而是一个有一定弹性的构架,这个弹性构架在施力和运动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形的。由此带来,从肌肉力量发出到后续身体部位的运动产生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差异。运动部件离发力肌肉越远,中间部件越多,运动滞后越多,中间部件弹性越大,运动滞后越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用手转动一根棍子,再对比转动一根同样长短的薄片,我们会发现:棍转动过程中,手回到开始位置时,棍端基本回到开始位置;薄片转动过程中,转动中的薄片有弯曲变形,所以,转动中手回到开始位置时,薄片端头滞后于开始位置,或者说,薄片端头要回到开始位置,手的转动必须超前于准备时的位置的。这一变形体的运动规律反映在的高尔夫挥杆运动中的最明显的现象是,在职业运动员球杆击球瞬间可以看到:胯、肩、球杆握把依次超前离开准备姿势的位置以胯最大,肩为次,而球杆握把最小。这是因为:两腿推动胯的水平转动,腰肌拉动肩的转动,两手驱动球杆握把的转动,它们传输到高尔夫球杆的远近是不一样的。

而从前述运动分析中看到,扭腰转肩的轴线被胯的转动带动转动,手转杆的轴线由肩及左臂的转动带动转动,但击球时刻三个转动系统转动轴必须落在过左脚脚跟与球垂直的板墙内,这是保证杆头速度指向目标的条件。从特征差异分析可以看到,腿转胯系统转动到位所需时间长,扭腰转肩系统次之,手转杆系统最小。因此,为保证击球时三个转动轴同时落在一个板墙内的一致性,腿转胯、扭腰转肩、手转杆要依次先后叠加施力和运动,这就是高尔夫挥杆下杆的主要顺序。

五、挥杆节奏的控制

多数业余球手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很少在击球时刻既能保证三轴同时通过目标板墙,又能有最大杆头速度,更不能保持最大的作用力。他们要么不能控制方向,要么已经无法叠加后续的相对转动。例如:上杆到顶开始下杆时,腿转胯和扭腰转肩及手转杆通常下意识同时大力进行,由于胯转动慢,胯上左臂转动轴转动到目标板墙的时间长,而手转杆块,杆头转动到板墙的时间短,这样,杆头进入板墙击球时左臂转动轴不能落入板墙内,杆头速度方向必然失控。在上述腿转胯和手转杆同时大力启动的情况,如果为了保证杆头和左臂转动轴同时落入板墙,球手只能在杆头打入目标板墙前放慢手转杆的速度,直到保持与腿转胯的转动同步转动,而这种情况下,手转杆相对胯的转速为0,这样,也不可能有任何的“鞭端效应”了。由此可见,业余球手的挥杆动作首先要注意的是控制好下杆过程中三个转动启动的节奏。

当人体完成上杆并按马步站立转跨后,胯基本向右转动45度。这时考虑一个极端的做法,人体胯不再作水平转动,只作扭腰转肩带动下杆击球,此时肩转动的轴线偏离过左脚跟与球的垂直板墙,则球会向目标线偏右大约45度左右的方向飞去。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从胯回转45度,即从胯转到与目标线平行的位置去开始摸索启动转肩、转杆的合适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腰肌在转肩上杆完成后已有拉紧, 当腿转胯开始后, 身体下部胯转动一定程度后会拉动上部腰肌,如果控制扭腰转肩启动时刻的意识不强, 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前启动主动的扭腰转肩(沿上杆扭腰转肩的路径返回)。

因此,在通过上杆转肩拧紧腰肌后,要进行由下身转胯拧紧腰肌的姿势调整(从右肩的顺转变换为左胯的反转,以避免带动右肩提前反弹扭转),在腿转胯启动后,应任由腰肌被下身的胯的转动进一步拧紧(如同反向拧紧弹簧),然后腰肩保持这种被拉紧的状态随胯继续转动,直到启动转肩的合适位置才开始主动地扭腰转肩(释放被拧紧的弹簧并顺势加力拧弹簧)。这样做的效果除了能保证三转动轴及杆头同时过目标板墙,还能使肩相对胯的转动获得成倍并且爆发式的转动力量, 能做到这一步是掌握职业挥杆技术的标志之一。

人体上杆完成时,两手已带动杆把反向转动使球杆与左手臂形成倒L型,两手直接驱动球杆去打直这个倒L就是叠加在左臂上的转动。手转杆启动后有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杆对左臂的相对转动,直接增加杆头的线速度;二是球杆沿左臂展开后使杆头到身体转动中心的半径加大从而再使杆头线速度增大,实现将身体转动能量向杆头的传输。

由此,在下杆过程的前期,应尽量保持这个倒L造型围绕身体(参见下图,倒L从下杆位开始保持,至少转过了约90+45度),以减小身体的转动惯量(重心离转动中心近则转动惯量小,这对于难以先启动胯转动的初学者是一个改进的办法之一),从而使身体获得尽量大的转动速度并相应使身体获得足够大的转动能量。启动手转杆的时机可以参见下图的位置按照在杆头随左手腕一起通过目标板墙前尽量保持最小夹角的基本原则去摸索。

六、杆的控制面方向

由于高尔夫球有很好的弹性,击球过程中球面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当击球时,如果杆头速度方向与杆面朝向不一致,杆面不仅对球中心产生撞击力,还会因与变形球面的切向撞击对球面产生切向磨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沿杆头速度在杆面投影的方向。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球不仅冲向前方还绕球中心旋转,从而形成弧旋球。弧旋由击球时刻杆头速度方向偏往杆面所朝的方向。所以,挥杆击球时应使杆头的速度方向,对准目标,并且,此时杆面方向也应对准目标方向,这样球才会直线奔向目标。

实际上,标准球杆设计时已经考虑了握杆的左手腕、杆头在目标板墙内时,杆头速度方向是垂直目标板墙的,因而杆面被设计成当球杆被握置于垂直板墙内时,杆面与目标板墙一样正好对准目标方向。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照前述控制杆头方向的条件击球,则杆面方向将自动与杆头速度方向一致指向目标,也即,只要按控制杆头方向的条件击球,无需人为地另外调整杆面。实际上在下杆击球前短暂的时间内人也无法对杆面方向进行判断和调整。

由于杆的长短的差异、人体高矮和强壮的差异,杆面方向和击球速度方向有一些固定性的偏差,这些偏差可以在挥杆准备时通过少量地前后移动球位、少量地旋转握把进行调整。另一方面, 如果挥杆准备时有意预留一定的杆面偏差, 就可以打出所需的左曲球或右曲球。

经常地练习高尔夫球,可以很好的提升比例,还有平衡性与准确性,高度的保持着注意力,也是一大要点之一,学会了高尔夫,你也会学会很多它本身具有的品质,从而融入到你的生活中,对你以后的人生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