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厦门发展邮轮旅游业有什么建议
厦门邮轮经济前景广阔
日前,随着国内外邮轮经济的逐渐升温,作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厦门感受到了邮轮产业给旅游业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为了吸引更多的邮轮停靠,把厦门打造成为“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世界邮轮母港”成为今后发展的目标。
任何邮轮停靠都没问题
筑得金巢才能引来凤凰。2002年,经过几年的积极酝酿和筹划,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厦金客运码头)的建设。2006年,一个集国内外多项领先功能的国际邮轮中心正式交付使用。国际邮轮中心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由客运码头和联检大楼两部分组成。主体码头岸线463米,前沿水深-12.4米,可泊靠14万吨的大型邮轮。联检大楼总建筑面积约为8.1万平方米,按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和高峰集中旅客到达量3000人的一级国际客运站标准设计,其中一层为停车场、行李处理间、设备用房区及配套商业等;二层为旅客出入境联检大厅,配备室外接客平台;三层为旅客休息、等候而配套设置的休闲餐饮区。对此,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叶重耕有信心地表示,“任何国别的邮轮停靠厦门港都没有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邮轮中心的配套项目国际邮轮城也正在建设之中,建好之后,国际邮轮城将成为全国首座接轨邮轮经济的海港新城。国际邮轮城占地10万平方米,涵盖国际邮轮中心、顶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精品购物中心、高档住宅等多种物业形态。
国际邮轮城所在区域计划发展为海峡西岸重要的口岸商务中心,聚集港口、航运、物流、金融、贸易及旅游等相关行业为一体。因为来往于此的客人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因此从一开始规划,国际邮轮城就被定义为一个将被打造成西海湾国际港口都会中心的项目,使其成为商务、文化密集流通的城中之城。可以想象,随着这一系列项目的全部完工,它将开创厦门以海洋为背景、以海陆互动休闲度假为内涵的崭新生活方式,把邮轮生活搬到岸上来。
目前邮轮多不过夜
厦门市市长刘赐贵表示,厦门旅游目前正在朝着以邮轮经济为代表的高端旅游产业方向发展,除了已经建成能接待世界最大邮轮的现代化邮轮码头外,还将大力推动适应邮轮旅游的配套政策调研,不断加强对邮轮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2006年9月,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由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厦门旅游集团三方合资,成立了中国国旅(厦门)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邮轮的接待业务。该社长期以来与世界各大邮轮公司保持着友好联系。截至目前,已成功接待荷兰籍豪华国际邮轮“斯特丹姆”号,美国海运邮轮公司超豪华邮轮“海运之神”号以及丽星邮轮旗下的“宝瓶星”号和“天秤星”号,积累了丰富的接待经验。
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期待,据该旅行社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厦门的邮轮接待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从2001年至2006年,五年间共接待国际邮轮旅客272330人次,航班数162班次;2007年截至10月份已接待27646人次,航班数22班次。不过目前邮轮在厦门停靠的时间都比较短,基本上不过夜。针对邮轮客人“短时间,大流量”的特点,他们一般只会安排客人到附近的景点旅游,例如鼓浪屿、南普陀等,这样给交通、服务都会带来不小的压力。但他们相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交流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邮轮可以停靠更多的时间,他们可以把服务做得更好,提供更多的线路和产品供游客选择。
“2008年是国际邮轮到来的高峰期,厦门有资质也应该抢得一块市场。”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培植透露,随着2008奥运会的到来,势必会引来各国邮轮的停靠。“厦门港也应积极备战这一市场。 ”
我国将成为全球邮轮经济重要新兴市场
日前,在厦门闭幕的“2007中国邮轮游艇发展大会上”,全球三大邮轮巨头的高管、中国11个沿海港口城市的代表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负责人共同描绘了邮轮游艇经济在中国发展的蓝图。
邮轮经济是指依靠现代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相关产业(造船、维修、港口、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而形成的经济现象。邮轮经济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热点。自1980年以来,国际邮轮业平均以超过8%%的速度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每接待一位国际游客的收入是740美元,而邮轮接待的收入则每人高达1341美元。据中国交通协会邮轮游艇分会测算,今年我国邮轮接待收入约为2.4亿美元,仅占世界全行业收入的1.3%%,一个巨大的市场还有待开发成为了共识。
此次大会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的邮轮经济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据介绍,根据交通部及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我国沿海将打造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邮轮及客运港口群体。同时,包括厦门在内的沿海城市也在积极准备迎接邮轮经济的到来,五大邮轮接待区域已经形成,一批国际化、现代化的港口码头及配套设施正在规划和建设。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全球邮轮经济的新兴市场和重要市场。
二、分析邮轮旅游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中国邮轮行业发展放缓
2019年中国邮轮市场处于波动性变化形势,2019年全国沿海邮轮共接待国际邮轮811艘次,邮轮出入境旅客合计4164599人次。其中母港邮轮735艘次,母港旅客3986028人次;访问港邮轮76艘次,访问旅客178571人次。
各大邮轮港中,上海、天津、广州邮轮港旅客接待量仍位于前三,上海、厦门、天津邮轮港邮轮接待量仍位于前三。2018和2019年全国邮轮靠泊艘次数与出入境人次数首次下跌,但可以看到出入境人次降幅远低于靠泊艘次数降幅,这是因各邮轮公司运力优化而来,意味着中国邮轮市场已经告别简单增长而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而港口游客接待量方面,2019年,我国邮轮出入境旅客合计416.46万人次,同比下降-14.78%。其中母港旅客398.60万人次,同比减少15.44%;访问港旅客17.86万人次,同比增长3.18%。
全国重点港口城市整体发展前景
1、上海港口整体发展趋势
上海正从上、中、下游整体推进邮轮产业建设。在产业链上游,上海积极推动邮轮设计建造,与中船、芬坎蒂尼、招商局等深化战略合作,推动中船与嘉年华、芬坎蒂尼签订总价近50亿
美元
的“2+4”艘大型邮轮制造合同,国产大型邮轮制造正式启动。在产业链中游,上海推动邮轮总部基地建设,吸引占据全球82%市场份额的前四大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集团、诺唯真集团、地中海邮轮先后在上海开启亚洲首航。在产业链下游,上海不断完善邮轮港购物休闲配套,近两年口岸出境免税店营业额年均1.2亿元。
随着上海市加大对邮轮旅游产业的资金、人力投入,未来上海市发展前景广阔,且将持续是中国邮轮旅游行业的第一大市场。
2、厦门市邮轮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正在升级“2.0版本”。未来几年,厦门将投入上百亿元建设全新的邮轮母港。其中,母港岸线长度超过1400米,可同时停靠3-4艘中大型邮轮,并可满足22万吨的世界大型豪华邮轮的靠泊;规划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实现"船、港、旅"三位一体发展。
伴随着丽星“双子星”号正式开卖,厦门打造出全国首个以“邮轮+”为主导的海铁联运、海空联运发展模式。2018年6月出台《关于促进厦门自贸试验区邮轮船供服务业发展的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厦门邮轮产业邮轮物资供应链,吸引国际邮轮来厦常态化,推动国际邮轮在厦门就地采购或者中转直供,助力厦门邮轮产业加速发展。
3、天津市邮轮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邮轮母港,拥有丰富的腹地旅游资源和较广的客源市场。2017年12月28日起,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对奥地利、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53个国家持有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的外国人,实施过境免办签证政策。政策的带动下,未来以邮轮为出行方式来到天津旅游的游客量将会大幅提升。
4、深圳市邮轮旅游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深圳具有发展邮轮产业的雄厚基础,发展邮轮经济是深圳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水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将对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人员往来、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圳发展邮轮旅游产业前景良好。
新冠疫情对邮轮旅游行业的影响
2020年春节期间,本是邮轮旅游市场火爆之时,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作猛烈。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随着“世界梦”号邮轮和“钻石公主”号邮轮分别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疫情对邮轮业的影响已扩展到了全球,预计全球2021年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邮轮旅游行业才有望复苏。
在中国邮轮产业发展转向“提质增效”和邮轮全产业链实质性启动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甚至是整个亚太地区的邮轮旅游产业蒙上了厚重的阴影。为控制疫情蔓延,政府宣布延长企业复工时间,邮轮航次何时重启仍是未知,疫情考验着邮轮企业面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政府调控、部署、引导能力。邮轮行业各方应如何渡过此次难关,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如何重新“扬帆启航”,在行业复苏后快速实现中国邮轮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同频同步,这场全行业的战“疫”同样也是当前阶段中国邮轮旅游产业面临的艰辛历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邮轮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