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鲸落,鲸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鲸落为什么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南海海域发现了一个三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鲸落”
在海洋中生活着诸如蓝鲸、抹香鲸、座头鲸、弓头鲸、长须鲸、塞鲸、布氏鲸等多种大型鲸类,它们普遍的体长都在10米以上,其中蓝鲸的体型最大,它的体长可达33米。这些鲸鱼是海洋中的巨无霸,是海洋的霸主,但是当它们死亡时,它们去了哪里呢?
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位学者在圣卡塔利娜岛附近绘制一幅当地的地图,他坐在潜艇上正细心地观察着周边的地形,当他低头向海里望去时,发现海里有一片阴影区域,起初他认为那可能是沉船,后来经考察队发现,那里是一个长达18米的鲸鱼骨骼,在这个鲸鱼骨骼上生存着大量的生物,这也正是阴影所在。
所谓的鲸落,其实就是海洋中的大型鲸类在死亡后沉入海底,生物学家给它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鲸落的过程
一头鲸鱼死亡后,它的尸体将慢慢地沉入海底深处,在这一过程的第一阶段,像深海中的深海蟹、睡鲨、盲鳗等移动的食腐动物会在第一时间赶到,鲸尸的90%的软组织会被这些动物吃光,按平均估计来看,一头鲸鱼的尸体的平均体重在40吨左右,确实可以养活不少的深海生物。
当第一阶段进行完毕,那么鲸尸剩下的就是巨大的鲸骨以及吃剩下的残渣,这时候,一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开始聚集到鲸落这里来,它们清理着这些残渣,依靠这些食物残渣,这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可以维持2年多,这便是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生物的主角是一些诸如蜗牛、帽贝、蠕虫为主的小型海洋生物。
当第一,第二阶段进行完毕之后,鲸尸就真的只剩下干巴巴的骨骼了,此时第三阶段开始,这次生物的主角是一些厌氧细菌,它们分解鲸骨中的大量的脂类,在这一最终的分解过程中,这些厌氧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形成一种类似于海底热泉的富硫环境。在这个最后的阶段,这些厌氧生物的分解过程将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鲸落,深海生命的绿洲
从上文描述的三个阶段中,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把鲸落称作为深海生命的绿洲了吧。在深海200米以下,那里伸手不见五指,阳光很难照射到这里,这里的生物如何生存呢,一部分是依靠从浅海落下来的食物残渣或碎屑生存,生物学家又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海雪”。
除了海雪,还有鲸落,当然鲸落只能影响有限的范围,不像海雪覆盖得那么广泛,但是鲸落使得海底生物聚集的密度是最高的,大量的海底生物来到鲸落这里定居产卵,慢慢地一个鲸落就变成了海底的一个孤立的生态系统了,所以才称它为海底的生命绿洲,这也许是鲸鱼对养育它的这片海洋的最后的温柔了吧。
有网友问,鲸鱼死了叫鲸落,那鲨鱼死了叫什么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吧!
二、鲸落是鲸鱼唯一结局吗,除了沉入大海还会出现什么?
鲸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其一生是充满坎坷的,而在鲸鱼死去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被微生物腐蚀就结束了。
倒不如说,鲸鱼的死亡是另一种开始,曾有一句话说“一鲸落万物生”,但在另一种特殊情况下,鲸鱼则会化身为世界上最“臭”的生化武器,其威力堪比炸弹。
当一条鲸鱼正常死亡后,它的尸体会缓慢地沉至海底,这个过程也称为“鲸落”,一条鲸鱼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而整个过程甚至长达百年以上。
在海洋中,有43个种类超过12490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存活的,而鲸落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移动清道夫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化能自养阶段和礁岩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当中,鲸鱼还处于下沉阶段,盲鳗、鲨鱼、一些甲壳类生物会以鲸鱼的肉体组织为食,根据鲸鱼的大小,此阶段会持续4到24个月不等,而鲸鱼的尸体则会被吃掉百分之九十左右。
而到了第二阶段,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只有把握机会才能从鲸鱼身上分到一杯羹,而鲸鱼的骸骨则会化为一个“粮仓”,无脊椎动物既在鲸鱼的残骸里生活,又能以鲸鱼的尸体为食。
其次,厌氧细菌会钻入鲸鱼的骨头里,由于鲸鱼的骨头也是含有油脂的,这些微生物则会分解鲸鱼骨头里的脂类,最后,厌氧细菌一边依靠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物获得能量,一边帮助分解鲸鱼的残骸。
而在最后阶段里,但鲸鱼身体里的有机物被一丝不剩地蚕食完毕后,它的残骸就会化为礁岩的一部分,成为动物们的庇护所。
而如果一条鲸鱼没有沉入深海,而是在岸边搁浅,那么它就会化身为恐怖的生化武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鲸鱼尸体的内部充满了甲烷等易爆气体。
而一旦爆炸,其威力堪比炸弹,数百米的范围内都会变成一片血海,1970年美国奥勒岗州佛罗伦斯的海岸边就出现了一条搁浅死亡的鲸鱼,其身体已经膨胀至数倍,当局不得不使用了炸药进行爆破。
三、鲸落的结局
鲸落是鲸鱼唯一的结局。鲸落除了沉入大海以后,鲸鱼死亡以后的身体还会发生膨胀然后爆炸,被其他大海里面的生物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