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uente del maestre是西班牙哪个城市

fuente del maestre巴达霍斯,西班牙西南城市,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巴达霍斯省首府,在瓜迪亚纳河南岸,近葡萄牙边境

二、西班牙十月份的气温

西班牙十月平均温度是 11℃ ~ 21℃,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 21℃,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 11℃,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西班牙地势以高原为主,间以山脉。海拔3718 米的穆拉森山为全国最高点。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个山脉环绕的闭塞性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北有东西绵亘的坎塔布里亚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是西班牙与法国的界山,长430多公里,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

西班牙的最高点在南部的内华达山,主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屋脊。

由于山脉逼近海岸,平原很少而且狭窄,比较宽广的只有东北部的埃布罗河谷地和西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平原。

西班牙全国海拔200米以下的土地占11%,201米至600米占31%,601米至1000米占39%,1001米至2000米占18%,海拔2000米以上占1%。

扩展资料:

西班牙中部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

西班牙气候可分作下列部分:

地中海气候:西班牙东部与南部、加纳利群岛多属亚热带气候。

高温纪录:梅西亚47.2℃,马拉加44.2℃,巴伦西亚42.5℃,阿利坎特41.4℃,马略卡40.6℃,巴塞罗那39.8℃,特内里费42.6℃。

低温纪录:加隆拿-13.0℃,巴塞罗那-10.0℃,巴伦西亚-7.2℃,穆尔西亚-6.0℃,阿利坎特-4.6℃,马拉加-3.8℃,特内里费8.1℃。

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班牙北部地区拥有寒冷的冬季(通常会降雪)及炎热的夏季。

高温纪录:塞维利亚47.0℃,科尔多瓦46.6℃,巴达霍斯45.0℃,阿尔瓦塞特与萨拉戈萨42.6℃,马德里42.2℃,布尔戈斯41.8℃,巴利亚多利德40.2℃。

低温纪录:阿尔瓦塞特-24.0℃,布尔戈斯-22.0℃,萨拉曼卡-20.0℃,特鲁埃尔-19.0℃,马德里-14.8℃,塞维利亚-5.5℃。

北大西洋沿海气候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候和暖,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高温纪录:毕尔巴鄂42.0℃,拉科鲁尼亚37.6℃,希洪36.4℃。

低温纪录:毕尔巴鄂-8.6℃,奥维耶多-6.0℃,希洪与拉科鲁尼亚 -4.8℃。

北部和西部沿海一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其他大多数地区气候干燥,严重缺水。年降水量:西北沿海地区800毫米,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600毫米,南部地区300毫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班牙

三、巴达霍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奇迹引水渠

2、古罗马斗兽场

3、古罗马剧院

4、梅里达罗马剧场

5、梅里达罗马桥

6、奇迹输水道

7、狄安娜寺

8、阿卡萨城堡

9、Roman Bridge

10、图拉真拱门

还有203条相关问答,更多巴达霍斯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四、葡萄牙:始于斯的大航海时代

虽然同处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的位置给人感觉总是地处一隅,在太平洋海域占了大部分的中国版世界地图上,葡萄牙地处欧亚大陆最西端,距离中国最远。

在全球通用以陆地为主的世界地图上,葡萄牙才算找回了自己的位置,成为距离美洲最近的欧亚大陆。所以才有了罗卡角上“路止于斯,海始于此”的一句名言。

因此,葡萄牙是面向大西洋的,地中海的贸易抵不过威尼斯、热那亚,难以插上一脚,加上葡萄牙人执着于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道,让他们错过了美洲大陆,也错过了获得历史上一个强国的机会,但却开启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我们从西班牙上面往下行,准备进入葡萄牙。幸好有朋友提前告知,葡萄牙的高速没有收费站那样的栏杆,需要再进入前在加油站或者其他地方购买一张交通卡才能计算扣费。

我们进入葡萄牙前,看到了明显的一处类似自助加油的地方。停下来之后,将车牌号码与银行账号绑定之后就可以了。并不像从巴塞罗那到南法,还有一处收费站提醒你,进入了法国的高速公路系统,这里连一个栏杆都没有,更别提边境有警察什么的来检查。

就这样顺利的进入了葡萄牙,葡萄牙的高速限速与西班牙一样,都是最高120。但空旷的高速路与飞驰而过的汽车让你也不得不提高车速。过了一长段雾蒙蒙的山路,进入了暴雨地区,但车速并没有减下来,我们还是以140的高速行驶。

由于第一次开车出境,提前并没有想到手机信号的问题。我们进入葡萄牙之后,都没有了信号,手机地图里只能看到蓝色的圆点在移动,但具体的道路和方向就只能靠用眼睛查看路牌。

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前智能手机时代,那时候开长途汽车的司机至少还有一张地图可以用。庆幸的是,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近似,只要方向对了,最终还是可以到达目的地的。

葡萄牙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布拉加(Braga)看起来与布拉格差不多(Prag),但至少在葡萄牙没人会把他们搞混。本来比较破旧的城市,在暴雨之中,显得更加破败不堪。绕城几圈之后,仍然是没有停车位,我们干脆一气之下就离开了此地直奔波尔图,毕竟在暴雨中下车步行参观不是一个好主意。

葡萄牙的波尔图(Porto)与法国的波尔多(Bordeaux),也是始终能让人搞混的名字,都是港口,也都产葡萄酒。进入波尔图已经没有暴雨了,在市中心住下后,第二天准备好好游览一番。

波尔图建在山坡上,市内的道路复杂曲折,我刚领出来驾照没多久的水平,终于把自己卡在了坡上,进退两难。无奈之下只能盯着脸红与尴尬,求助于一名出租车司机,将车子倒上山坡。

停好车后,步行走在波尔图河边,两旁的建筑在阳光暴晒下,褪去了些丝的破旧,显出了沧桑感来。在波尔图旧城里,绕来绕去终于找到一处尚在营业的酒庄,我们便坐下来,品尝一下波尔图的红酒。

但酒的甜度犹如水果汁,难以下咽,只好放弃购买几瓶带回去的打算。没有导航,我们从波尔图市中心如何前去里斯本就只能靠嘴问路。我们用的西班牙语,而对方听得懂,但也只能用葡萄牙语回答,但我们也大部分能够领会。就这样无障碍的交谈,倒是知道了大体路线。

走了一段高速,我们决定试试国道,毕竟这里的风景较好。而天气依旧是阴雨绵绵下个不停,国道上的车辆比起车辆稀少的高速来说,简直拥堵不堪。双向单车道根本无法超车,前面行走的又多是大货车,我们也只能慢下性子来,看看阴雨中的葡萄牙乡村景色。

就这样,到达里斯本又是晚上,接待我们的朋友也只知道大体地址,而手机又无法获取路线。我们就只能盯着手机里的GPS小蓝点前行,前往城市大致的方向时,这样还较为可行,但一旦进入市中心错综复杂的路线,基本派不上用场。

我们在漆黑中前行,就这样上了葡萄牙最为有名的华士古达伽马大桥(Ponte Vasco da Gama)。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就是欧洲第一长桥,我们在桥上大约行驶了半个小时,无处可逃的感觉瞬间袭来,比密室幽闭症的那种感觉还要可怕。在最后驶下大桥的那一刻便发誓再也不上此桥。

虽然最后得知我们要去的地方从这座大桥返回去之后更近,但我宁愿绕道里斯本的市中心,从4月25日大桥(Ponte 25 de Abril)上过去。经历多方磨难,算是终于见到了接待我们的人,与一些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吃了里斯本有名的烤乳猪并一起跨了新年。

我们住在朋友提供的酒店里,那里位于里斯本城外半小时,距离卡斯凯什(Cascais)不远的乡下小镇。第二天便去卡斯凯什这个小镇感受大西洋海浪的汹涌澎湃。

沿着海边,我们便开往欧亚大陆的最西端,路至于斯的罗卡角。海风凶悍,零星有一些亚洲游客,阴郁的天气和枯死的植物,使得罗卡角出了那几句话,没有留下任何浪漫的联系。大概中国人都痴迷于“天涯海角”这样的虚情假意,才会迷上各个海角、最远端这样的地方。

朋友告诉我们,里斯本少雨,碰巧罕见的雨多天气被我们赶上了。就在阴雨与天晴的交错几天里,我们在里斯本周边闲逛。辛特拉是一个山间优美的古镇,而在大雨中沿着石头铺砌的山路,前往辛特拉宫又是另一种体验。而新年第一天无疑是关门的,世界并不是永远都敞开着怀抱欢迎着游客。

反而里斯本老城里,狭窄与石头路,加上没有交通规则概念的葡萄牙人,对于司机来说就是噩梦。沿着塔霍河的入海口向城里前进,贝伦塔和发现者纪念碑以及那家最有名的蛋挞店,是里斯本留下的还算较好的印象。

留驻几天后,我们出了4月25日大桥,向东北方向驶去,从巴达霍斯(Badajoz)进入西班牙,最后用两天时间途径马德里休息一夜之后,再从萨拉格萨返回巴塞罗那。

前松后紧的行程安排是这次跨境之旅得出的一次经验,其实任何时候,我们总是前半段里虚掷光阴、及时享乐,而在后半段里希望能够抓住时间,迎头追赶。如果需要到30才能而立、40从而不惑,何不将时间均匀分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