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小江南是哪
白洋淀温泉城
白洋淀温泉城位于雄县境内的白洋淀之滨,是华北地区新兴的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康乐、会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现为是河北省旅游度假区。白洋淀温泉城有"北方小江南"之称。一年四季,气候湿润。城内已开采出天然含硒优质矿泉水,被誉为"神泉秀水"。
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区的西部、南部(今安新县的留村、梁庄)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燕、赵统辖,故今日淀区有“燕南赵北”之说。清代皇帝康熙和乾隆在淀区兴建行宫,先后40次来淀区游览围猎。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战役,给这古老的淀区又增添了新的光彩。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武装“雁翎队”,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
扩展资料
白洋淀形成于第三纪晚期,成于第四纪,是河北平原北部古盆地的一部分,古雍奴薮的遗迹。白洋淀在地质构造上是属渤海凹陷(新华夏沉陷带)的一部分。早在海西运动时期曾两度下降,最后在第三纪末才沉没于海水之中,形成当时的北京湾。
由于黄河和海河水系冲积扇和三角洲的成长发育,河北平原逐渐出露水面,冲积扇和三角洲上的坡流与分流,彼此汇合于冲积扇或三角洲的边缘地带,使洪水漫衍的低洼处储水成为湖洼。这些洼地和湖泊成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如东淀、白洋淀、文安洼、大浪淀、千顷洼以及沿海的一些其他洼地等。
白洋淀形成以后,由于水文气候的变化,海陆进退交替,人类开发利用等,致使古白洋淀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进过程。在距今万年左右的全新世,古洼地湖泊又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变过程。
早全新世后期(距今10000-7000年),由于东南的热气团进人,雨水多、泥沙多,加之海面上升,干涸的洼淀再度扩张。到中晚全新世(距今7500-2500年),气候变得温凉、干旱,淀水变浅甚至收缩干涸。
唐以前,白洋淀地区人类影响较小。宋初,在宋辽边境的白洋淀地区大建塘泺作为军事防线,使白洋淀范围一度扩大。而宋代的屯垦开发、元代对大运河的改造,使海河宣泄不畅的情况加剧,河北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元在北京建大都,燕山、太行山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流域泥沙增多,加速了白洋淀的淤积。
明代移民屯田加剧淀区缩小,白洋淀几度干涸,到明代弘治年间,白洋淀有些淀泊已经淤成平地。明正德年间,杨村河决口,唐河决入白洋淀。形成了徐、漕、萍、一亩、方顺、唐、滋、沙九河入淀,白洋淀才具备了现代的规模。为防洪水泛滥,建设了大规模的堤防。
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设,对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明代清代,继续对白洋淀进行治理,特别是保天运河的开通,至乾隆28年(1763年)白洋淀东、西淀的界限正式确定下来,“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
到了清末,政府无力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白洋淀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加快了其衰废过程。民国以后,对海河流域的治理着重于下游航道的治理,中上游河道淤积严重,也加快了中流洼淀的淤积。白洋淀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近代,1950年代初白洋淀总面积为567.6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代减少到366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洋淀温泉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洋淀
二、且末县计划生育协会待遇
且末县计划生育协会待遇不同
末县计划生育协会的待遇与普通计划生育协会的待遇是有区别的。末县计划生育协会的待遇更加优厚,一般包括每月薪水、福利、住房补贴、免费医疗保险、免费教育、免费培训、绩效奖励、节日福利、定期体检等。此外,末县计划生育协会还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以及一些特殊的待遇,如参加政策性培训、调研活动等。
三、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的且末县,天边小城,绿洲小城
早些时候在《G315,荒芜到极致的无人区国道 》这篇文章里讲到了荒芜到极致的国道G315,而这其中最荒芜的路段莫非茫崖-于田段了,而且末则是这段路上难得的绿洲。
且末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北麓,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东距若羌县280公里,西距民丰县315公里,南屏阿尔金山,东与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为界,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尉犁县相望,西北部邻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且末总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面积仅次于若羌县,为中国面积第二大县。
从数字上看面积可能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浙江省面积仅为10.5万平方公里左右,海南省3.5万平方公里左右。一个且末县约等于1.3个浙江、4个海南!这是何等辽阔的县域面积。
然而,这辽阔的县域面积有超过五分之四的为难以利用的沙地或者山地,真正适宜居住或者农牧业的面积大概不足四分之一。
G315自翻过阿尔金山伊始便一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行进,而这一路已然是这片沙漠荒芜地带最为繁华的路段了。
抛开 旅游 来说,且末最有名的莫非它的玉石了。
历史 上是和田玉山料的一个著名出产地。如戚家坑是清末民初时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在且末地区开采软玉时所建的矿坑,因产出的玉料色白、质润而闻名;又如同样位处且末的杨家坑,所采玉料有栗子色外皮,内部色白质润;再如且末山上的卡羌坑,更以所采玉料的白口、青口、黄口之分,质坚性匀,并常带有盐粒闪星而让人爱不释手。除籽料外,市场上大部分的和田玉都出自且末。
且末并没有成熟的 旅游 景点,能称得上为景点的无非就是且末古城和古墓群。
不过这两个景点可能除了 历史 、考古相关专业的游客才有游览意义,景点极度的荒芜,虽然离县城仅有数公里的距离,但是仿佛已经进入沙漠腹地。
悲壮,这可能是最适合的词语去形容这已然沙化的且末古城。
其实,到了且末并不需要特意地去寻找景点,这一路沿着G315不论是到达或者离去,都是这且末的特色。如果真的想感受不一样的且末,可以尝试向北体验一下沙漠,或者向南近距离看看中昆仑。
1-2天
除国道、省道外,不建议轿车行驶。
偏远地区,建议车队出现,单车谨慎前往距离城镇、国道、省道过远的地方。
且末有超过70%的少数民族人口,因此,在这里能较好地体验到南疆的特色 美食 ,且末特产:枣、蒜、羊,在这吃上一顿正宗的且末羊不乏为旅途中难得的回忆。
这是一段不易的旅程,而这三面环沙的且末,是疲倦的旅途中难得的落脚点。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