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发展历史(一)
青岛的港口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然后到唐宋时期的板桥镇,与海外进行茶叶、丝绸、瓷器等贵重物品的通商贸易
到1891年青岛建置后,开始建造前海栈桥铁码头和总兵衙门前方的小石基码头,也叫衙门桥,供兵员上下及装卸军需品。这就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筑。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选址大鲍岛西北侧,大港港址之南通过德国的财政拨款开始修筑青岛港。
1901年青岛小港码头竣工后,开始建设大港,这也是青岛港主要工程。小港的主要作用是卸载军火、建筑材料,而大港主要作用就是工作船用港,即运输掠夺物资的一大主要通道。
据统计,1898年至1914年,德国通过青岛港掠走中国财富总金额达4496万马克。1914年日德战争期间,青岛港遭到极大破坏,港内码头的造船所、油罐、仓库、机械等被炮火击中起火,灯塔、等被战火毁坏,德军在胶州湾入口等处自沉30余艘舰船。
直至德国战败,日本取代德国殖民青岛,那么青岛港在日本人手里又会是怎样的命运呢?下回我们接着聊。
青岛港东码头几点回船
17点。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港东码头信息提示得知17点渔船靠岸。港东码头,位于王哥庄街道,紧邻仰口景区,是崂山区仅次于沙子口国家渔港的第二大码头,盛产小海鲜。
青岛市南区小港码头什么时候改造?
1958年底开工改造。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青岛市南区小港码头扩建工程于1958年底开工,增设装卸机械,扩大货场,加快场地周转,以满足转运胶南矿石的需求。青岛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